第33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二十五)第十九章〜第二十二章

 

道源老和尚

觀無常 捨情欲

離割舌 念無我

證空性 得解脫

第十九章「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第十八章是解理的,解理要解的圓,解釋要解釋的深,不容易懂,你懂得那個深奧之理了,依著你所了解的來起修,須是不離事相,由事顯理,且須腳踏實地的修行。

此章先修無常觀,觀是觀察、觀想,觀察一切法皆是無常,最大的法莫過於天地,莫過於世界,天地也不是常住之法,世界也不是常住之法,若觀察彼為無常,你才能不隨境轉,將心安在法上,修行悟道。

所云世界無常,即以我們所住的世界,就是地球,你以為這個地球是長久住世的?此是大大的錯誤,它(世界)是無常之法│是成住壞空,原來沒有這個地球,成了個地球為「生」,暫時有叫「住」,慢慢就「壞」了,最後沒有了「空」掉了,地球乃至世界皆循成、住、壞、空,所有事相皆不是常住之法。

這個地球要壞,雖然我們現在住這個地球還沒有壞,但是將來還是要壞、要空的,這個世界以外虛空之中的世界多得很,這些都會漸漸壞死變成空。例如我們眼睛所看見的流星,在這個虛空之中忽然有一道光,名字叫流星,掉到我們這個地球上是一塊石頭,名為隕石。隕石就是在虛空之中,別的星球爆炸了,炸後有許多碎的石頭到處飛,到我們地球上來的這一塊,被空氣所擦到,放了光落下來是個石頭。現在科學家可以在太空中觀察到不只是一個流星,而是隕石雨,爆炸的星球成碎石頭像下雨的雨點那麼多,世界之中許多像地球的星球已壞滅的太多了,這是科學家證明的。圓覺經上亦說,虛空之內,世界無邊,亂起亂滅。

「觀靈覺即菩提」前云世間法都是無常的,回光返照,返觀自己的靈知靈覺的心,此靈知靈覺的心即是菩提道,梵語菩提,翻成中國話為覺,乃成了佛的證得,行者須最初發成佛的心,名之為發菩提心,返觀我靈知靈覺的這個心就是我的菩提,即是有漏凡夫能以凡夫心成佛,凡夫心一轉即是佛心。「如是知識」,你這樣的知識,瞭解佛的菩提(佛的證量)在那裡?就在我心裡(所云眾生皆有佛性,皆當成佛,即是此義)。「得道疾矣」前面說修道是差之毫釐,失之須臾,此乃錯解而修;但此章你要這樣觀照就不會差、不會失,很快得到菩提。

第二十章「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觀一切皆是無常而生出離心,其次則破繫縛根本—我執,我執之行相是依身、心之上,妄計有一個真實的我(或是離蘊我,或是即蘊我),凡夫執著這個身體為實,並且在身體(身心)之上執有真實的我,由真實的我生出我執,這個身體就是我所(身體是我的),而欲謀求我之受用,所以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為我而求衣(妙衣)、食(美食)、住(華屋)、再加上行(名車),還要求得育樂(運動、娛樂、旅遊、宴會),一切種種為誰呢?為我,我在那兒?不但我這身體是假合的,是幻有不實;即使所計執真實的我,也了不可得,只是觀待身心而有的認知而已。

或云:身由何原料組成?由四大種組合起來,四大種為地、水、火、風;地是堅硬之性,例如我們身體上的骨頭是堅硬之性,屬於地大;火是熱燥性,例如我們身體上的暖氣,屬於火大;水是濕性,我們身上有水分,有血液,這都屬於水大;風是流動為性,我們有呼吸,乃至身體上的活動,就屬於風大。地水火風四大種假合起來,假合起來,成就了這個身體,四大種各自有名,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沒有那一個大叫做我的,都沒有我,假若四個大都叫我,那變成四個我了,所以四大種各自有名,而都不是我,「我」找不到,所以沒有我,如是觀察,「我既都無」,在這個四大種上找這個實我既然都找不到,「其如幻耳」我不過是在因緣假合的身體上的名言安立,是幻化而不是真實的,能如此即將我執破除。

第二十一章,「佛言:人隨情欲,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盡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財、色、名、食、睡是五欲之境,能令眾生貪圖五欲之樂,此章佛要我們破除這名欲之境的追求,不要貪名。試問世間的人為什麼要貪名呢?他隨他情欲之心,對境起了愛執,他要貪圖這個聲名,以為聲名是所樂境而生貪欲,然而可不可以得到呢?可以得到,但是不容易得到,你今天貪名,明天貪名,名譽聲名顯著,你的大名已令你得到了,社會上都知道你的大名了,身已故矣,你的壽命也到了,人也該死了。

「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這個世間的聲名,是個平常的聲名,並沒有什麼高明,何必要去貪?佛道是真實的然而卻不學,你要貪世間常名,世間常名還不容易貪到呢?也要用一番功夫,即使費一番功夫你貪到了,也是個平常的聲名,而你的生命已經盡了,所以叫枉功勞形。枉功、你用這些功都是空虛的、冤枉的,勞形、當去求聲名時,也要去奔波勞碌,勞累你的身心,然而勞累你的身心也是冤枉的,得這個虛名有什麼好呢?所以應該學道。

「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 譬喻燒香,把這個香燒起來,人家可以聞到香氣,香氣是聞到了,香呢?香已經燒完了,所以一再警惕我們「危身之火而在其後」你單求個虛名,名聲得到了,你的壽命也盡了,把香燒完了,名是貪到了,如同燒香有香可聞,香燒盡了以後呢?這危身之火(危害你身體的火)在你貪名的後面,平常講「樹大招風,名大招禍」,風來了,把大樹先吹倒,為什麼?他樹太大,他招的風也大,樹大就招風;你的聲名大,相對的,你招的災禍也大,叫做名大招禍,危身之火可在你求聲名之後跟著來的,你要注意,不要貪名。

第二十二章「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財、色、名、食、睡是我們所追求的五欲之樂,前章佛勸我們不要貪名,本章則勸我們不要貪財、貪色,人為什麼要貪財、貪色,不肯捨離呢?財色如同刀刃上有點蜂蜜,有點甜味,佛說法不是不承認五欲之樂,五欲之樂是有的,等於那個刀刃上有點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試問這個刀刃有點蜂蜜能當一頓飯吃否?不足一餐之美,可是小兒舔之,則有割舌之患,小孩子不知道那個刀刃危險,但看見刀刃上有蜜,他就用舌頭來舔,舔、就是用舌頭取過來吃,則有割舌之患。這個小兒,譬如人沒有知識,沒有智慧,要貪圖財色,結果把自己貪到地獄裡去。(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