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大德法語
圓通寺結夏安居〜果公法語開示(一)
上果下清法師
結夏得僧臘
眾生大福田
供養與請法
福慧兩足尊
會長與諸位蓮友今天發心到圓通寺共同齋僧,功德無量。在此果清代表本寺致上至誠的感謝。今天跟諸位共同研習徹悟祖師的語錄。
首先介紹徹悟祖師生平的事蹟。徹悟祖師是淨土宗十二祖,際醒法師,字徹悟,號夢東,又稱號訥堂,是河北省豐潤縣人。俗姓馬,父親叫做萬璋,母親高氏。祖師生在清朝乾隆六年十月十四日,離現在大約兩百八十多年。
自幼他就非常的聰明好學。二十二歲因為大病一場,覺悟人生無常,所以就發起出世之心。病好之後就到河北省房山縣三聖庵,禮拜榮池老和尚為師,剃度出家。二十三歲在岫雲寺恆實律師座下受具足戒。二十四歲在香界寺聽隆一法師講圓覺經,在增壽寺聽慧岸法師講唯識,後來在心華寺聽徧空法師講法華、楞嚴、金剛等經,圓解就頓然開啟。乾隆三十三年,二十八歲,他參訪廣通寺粹如純翁禪師,師資道合,於是就傳心印成為臨濟宗第三十六世。
三十三歲,粹公遷至萬壽寺,祖師繼承廣通寺,率眾參禪,十四年就好像一天,很快就過去了,宗風大振,他的名聲傳揚於南北二地。他就常常憶念、仰慕永明延壽禪師,思惟永明延壽禪師是禪門的宗匠,尚且歸心淨土,日誦十萬彌陀,求生安樂世界,何況現在是末法時代,尤其應當遵守傳承教法,於是他由禪入淨,改變禪堂成為念佛堂,主張念佛,這要有很大的魄力。過去的開示以及文稿,都不留存,他純粹依淨土自行化他。各地方的禪門跟隨者很多,他每天限定一炷香接待客人,之外他唯獨禮拜念佛,一天一個鐘頭會客,其他自己時間就自己用功。
五十二歲遷至覺生寺任住持八年,仍然是率領大眾精修淨業。在淨業堂之外,另外建立涅槃、安養、學士三堂,作為送終、養老、利生的力用。使老病的僧眾有所依託,初學的行者隨宜的教化,行者沒有不歸心向道的,因此成為當時法門的第一人。
嘉慶五年,六十一歲退居河北省懷柔縣的紅螺山資福寺,當時追隨者很多,於是成立淨土宗的大叢林。他慈悲心切訓導有方,凡是上念佛堂,擔柴運水,修造房舍,一飲一食,都跟大眾共同一起做。十年之中作育僧才,得到法義,往生淨土的不少。
嘉慶十五年,大師七十歲二月間到萬壽寺,掃粹祖塔,辭諸護法,囑咐說:「幻緣不久,人世非常,虛生可惜。宜各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虛妄身心的緣不久了,人世非常,虛生而度則可惜,各別應當努力的念佛,他年將來淨土好相見。
三月,就準備辦往生的後事。到了十月十七日,就集眾囑院務,命令弟子松泉領眾住持。教誡他們說:「念佛法門,三根普被,無機不收,吾數年來,與眾苦心建此道場,本為接待方來,同修淨業,凡吾所立規模,永宜遵守,不得改絃易轍,庶不負老僧與眾一片苦心也。」念佛的法門上中下三根普遍得加被。沒有根機不收攝,我數年以來跟大眾苦心建立了這個道場,本來為了接待四方前來的人,共同來修淨業,也就是淨土念佛法門,凡是我所建立的規模應當要永久好好的遵守,不要更改,這樣子就不辜負老僧為眾的一片苦心。
往生的半個月前,感覺身體稍微有毛病,就命令大眾幫助稱念佛號,看見空中幢幡無數,從西方飄過來,祖師就告訴大眾說:淨土莊嚴的種種瑞相已經顯現了,我應當要往生極樂世界去。
到了十二月十六日 命監院師貫一,設涅槃齋。十七日的申時告知大眾:我昨天已經見到文殊、觀音、勢至三位菩薩。現在又蒙受阿彌陀佛親垂接引,我現在就去了。大眾稱念佛號更加的懇切,聲音更激切,祖師面西端坐,然後合掌說: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於是手結彌陀印,就安詳而逝。到處都嗅到異香飄浮在空中,供奉七日,面貌如生,而且髮白變黑,頭髮本來白的變成黑的,跟平常不一樣。二七日入龕,三七日荼毘,獲得舍利一百多粒。
世壽七十歲,僧臘四十九,法臘四十三夏。平素的著述後人集結成徹悟禪師語錄乙冊流通於世。他所敘述淨宗的法語,以及念佛的偈頌,理事分明,殊勝希有,所以淨土的行人應當要依教奉行。
我們錄出兩段法語解釋內容來供養諸位,大家共同勉勵。
先說第一段的法語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
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
語錄: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
一切法門,以明心見性作為最要緊的內涵。而一切修行的法門,是用來清淨我們這一念心,是最為重要的。明心之要無如念佛,即明心見性最要緊的,沒有什麼像念佛這麼好的。怎麼說?
語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我們能夠憶佛又能夠念佛。憶佛什麼意思?憶是銘記不忘的意思,所以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能夠對阿彌陀佛銘記不忘,念佛就是念茲在茲,憶佛的情形好比普通人一天或者三餐或吃兩頓或吃一頓,譬如師父們有些一天吃一頓也有吃兩頓,吃兩頓是過午不食。普通世俗人就是一天三餐,到了吃飯的時候不會忘記吃飯,再怎麼工作,到了吃飯的時間,都要暫時停下來,要吃飯要休息。我們念佛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一樣,都不忘記。雖然沒有正在念佛,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我們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不忘記,就好像吃飯時間到了不忘記吃飯一樣。又好比我們有非常要緊的事埋在心底,雖然跟人家講話,辦什麼事,但是最要緊的事是絕對不忘記。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亦復如是,時時刻刻都不忘記,這叫憶佛,這就是憶佛的功夫。
那什麼叫作念佛?念佛就是念茲在茲,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心就安住在這句聖號上,不打妄想,不起雜念,不起煩惱的念佛,念茲在茲,念阿彌陀佛,心就在佛號上,這就是念佛,所以早晚定課就是念佛,平常做什麼事,我們就用憶佛的功夫。無論作什麼事,只要對眾生有利益,大大小小的事,能夠自利利他的這件事,我們在做之前,心裡都先作意,我為什麼做這個事?我就是為了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去,所以才做這件事。就好比諸位到這邊來聽講,現在也沒有在念佛,是在注意聽講,但是聽講的目的為了什麼?為了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在家裡做家事,丈夫在外頭辦事業,為了什麼?為了將來我們去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就是憶佛。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現前見佛的情形就好比過去慧遠大師(蓮宗初祖),他往生前已經有三次見到西方的聖像,到了第四次往生前,他告訴人家,以前沒有告訴人家的。到第四次再見到佛,這時候要往生了,此時再告訴人家就沒有關係,第四次告訴人家,這就是現前見佛。有的人或是在定中,有時候是在夢中見佛。就像過去葛濟之夫人,她是修淨土念佛法門,天天都念佛的。過去的婦女都是織布的,而男眾都是耕田的,男耕女織,她在織布的時候,拋紗線時念阿彌陀佛,拋一次就念一聲阿彌陀佛。她的先生是修道家煉丹的,可是她一面織布一面念佛,她勸她的先生跟她一起念佛,但是勸不聽。先生也勸她不要念佛跟我一起學道家的,她也不聽,彼此各修各的。有一天正在織布的時候,葛濟之夫人看到西方三聖在空中,非常莊嚴,她就趕快叫她先生來看這莊嚴的相貌,先生來看只有看到半身,但是從此也就相信了淨土法門,跟她一起修淨土法門,最後兩個都很安詳的往生。這是屬於現前見佛,正在織布的時候,念佛念到見西方三聖,是現前見佛。
當來見佛,就好比我們到臨命終的時候,平常修念佛法門,那麼到往生的時候也能夠正念分明,第八識未離開的時候,我們就見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接引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叫作當來見佛。到了臨命終的時候才見佛,叫做當來見佛,所以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假藉學教、參禪種種的方便法門,我們只要好好的念佛,自然使你心花綻開,換句話說也就能夠明心見性見到本性。
所以念佛法門,難道不是明心見性最要緊的方法嗎?以上講到明心之要。接下來說淨心之要,怎麼說?
語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在觀經中也說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是我們這一念心所成的,眾生也是這一念心成就的,所以我們心念什麼心就是什麼。我們心念佛,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當下的心在念佛,我們當下就是阿彌陀佛。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是心作佛,是全信起修,稱合全部的信生起修,是心是佛是全部修德,到最後信修不二,信佛修佛不是兩樣的。
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就是佛,怎麼說一念相應,一念就是佛呢?
念佛的時候能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非常虔誠恭敬地用意根念出來,舌根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那麼三根就收攝了。意根、耳根、舌根,身根自然坐得端正,走路走得端正,鼻根唯嗅佛香不嗅其他香味。我們念佛能招感阿彌陀佛的法身香相,名號的法身香,也會啟發自性的法身香,鼻根唯嗅佛香。眼耳鼻舌身意都收攝,眼根不東張西望,六根都收攝,那麼就很少有妄想、有雜念,念佛沒有雜念那時候就是淨念,淨念相續不斷,淨念久了就成片,念佛久了就證得念佛三昧,證得一心不亂,得到念佛三昧。所以一念相應一念就是佛,我們身體雖然還不是佛,但是心裡已經是佛,所以我們心裡要常常作佛,不要做眾生。現在我們開始學佛,做為佛的三寶弟子,再也不要做眾生,才叫作佛。
作佛身口意三業,假若心裡還是起貪瞋癡,想要惱害眾生,佔眾生便宜,我們不如此,從今以後心要作佛,不再做眾生,這個非常要緊。
語錄: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所以一念相應是一念佛,我們心念這一句佛號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煩惱的念,這叫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念都如此念念就是佛。身體雖然還是凡夫身,但是我們的心跟佛一樣,心念什麼就是什麼,心念佛就是佛。等一下也會說到這個道理,心中念什麼就變成什麼,這非常要緊。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就是佛。就好比水清珠,下到污濁的水裡頭,混濁的水不得不清潔,那水就很清潔了。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佛號在雜亂的心裡,那雜亂的心不得不變成佛。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說來念佛法門難道不是清淨我們這一念心最要緊的方法嗎?所以說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語錄:一句佛號,具攝悟修兩門之要。
所以一句佛號具足攝受、收攝的功夫,悟就是明心,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為悟門。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這是修門。明心之要是悟門,淨心之要是修門。所以一句佛號完全收攝悟與修、明心與淨心兩種法門。
語錄: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
最要緊的,淨土法門舉出悟門,悟就是悟解。講到悟解,信解行證中講到解,信就包括在內,既然有解,信就含攝在內。舉出修,有修就有所證,證也就含攝在修當中。信解修證完全都能收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的要點。佛法不外大、小乘,一切諸經之要,不論大乘經、小乘經是罄無不盡,最要緊的完全收攝在淨土,完全收攝在一句佛號裡。
語錄:然則,一句彌陀非至道之要乎﹖
如此,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難道不是至要之道嗎?難道不是成佛最要緊的方法嗎﹖我們念佛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一直修就修到極樂世界,所以一句佛號難道不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最要緊的方法嗎?以上是第一段的法語開示。(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