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活動報導-諸方暨集興孔學〜諸暨講座報導

文化植於異國〜來自馬邦的奮鬥

 盡意

回想第一次師長們在中國辦文化講座,許多印象還十分清晰,一轉眼的時間,今年五月的浙江諸暨國學之旅已是第八次的興辦了。

由於過去的辦學因緣,師長們在中國已經累積了許多的「常隨眾」。這次又能與許多的學長在諸暨相聚,一同在文化上深入學習,感覺十分的歡喜。其中比較特別的新面孔,是來自於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的成員,由宋校長帶領六位中心的老師們來一同參與。

中華文化教育中心與學會的交流已有超過半年的時間,一開始來學會參學者是以中心的行政人員及由臺灣遠赴馬來西亞的工作人員為主,這次來參訪的主要是教務處的老師們。由於他們過去在大陸各處都有許多講學的因緣,這次在課餘餐後也看到許多大陸研習傳統文化/弟子規的成員們,絡繹地向他們打招呼問好。

在六天的教學與參訪行程中,末學有機會和他們近距離的溝通,在儒學佛學的知見以及研學的方法上交流,發現有些老師們,其發心想要在中華文化深入的心意,實在令人讚歎。本身年紀都算年輕,卻能放下對世間一般俗事上的追逐,想要深入經藏,將文化做弘揚。在研學的方式上,學習佛法是以聽光碟為主,儒學的學習過去是弟子規,眼前是在屬於子部的群經治要的研討。經由這次的聚會,有的老師們開始體會到學習次第的重要,決定回去後以論語為下手處。

他們對於這幾天的行程,感覺上是開了眼界,以前觀念裏的中華文化只是少數幾部經典。但在諸暨,他們看到更全面的內涵,包括了國畫的賞析、唐詩的吟誦,以及在旅遊參訪的過程中,師長的隨處所流露的博學。同時,他們也對師長在因材施教、教學上的辯證等,做廣泛地觀察;體會到「審問,慎思,明辨」的重要性;也規劃未來要成立讀書會,以期在經典上深入。

中心在未來研學的發展方向,秉承某位長者的想法:教學組的老師們各自專攻一部儒釋道的經典,待日後馬來西亞漢學院落成後可成為各門經典的專業師資,以培養下一代的文化人材。其學習方法是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主軸,希望藉由專精而真正達到深入,認為這樣子才能真正培養出人才。但是,如果沒有深厚的經學基礎,秉持這種「一門深入」的自學法,若真正鑽研進儒學經典的古註中,面對五花八門的知見,要想在其中抉擇出正確的義趣,困難真的是重重。

最後一天遊富春江,在船上與兩位老師觀賞山景時,末學不禁有感而發的向他們說,研學中華文化,就好像欣賞當前的美景,遠看時,朦朧之趣令人神往,但若想深入山中一觀究竟,則會發現路中有路、徑中有徑,甚至可能走到懸崖邊,險象環生,若沒有過來人的指引,絕不可能行到山之巔,一覽眾山。

末學在這段時間裏,內心也是感觸良多,最要感謝的是自己有緣能親近到善知識。許多人埋頭苦學一輩子而不得其解的正確知見,我們只要老老實實的來學會上課,好像自然而然就學到了。而學習時若有疑惑則隨時可以獲得指引,免去許多學習的障礙。在跟著師長的學習裏,也知道審問慎思明辨的重要性,尤其是有志於以弘揚教法為己任的學長們,必須具備思辨的能力,才能在百家爭鳴的思想洪流中,指引有志於文化學習的人。但也許容易得到的反而就不會很珍惜,相較於遠方有人能放下俗務而全心向學,我們處在寶山,學習的心力卻無法認真提起,感覺真是十分的汗顏。

在李白「贈汪倫」的吟誦聲中,師長和大眾於富春江邊與中心的老師們送別。小艇載著他們,在這詩情畫意的場景下離開,為這六天的行程,畫下一個值得回味的句點。而可能造成的心中的迴響,也如同富春江水般,盪漾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