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活動報導-二0一二年母親節活動報導
慧道法師開示
慧道法師
觀母恩孝道興
成佛度母報本
歷經艱難考驗
帶來永恆快樂
甲一、開場白
慧觀法師、唐老師、各位蓮友菩薩,阿彌陀佛。慧觀法師說:「真不該答應來這裡,做錯了一件事。」因為在老師的帶領下,各位蓮友都非常的優秀,我們什麼都不懂。
但是今天一下車,一直到現在,我跟慧觀法師說:「我們做對了一件事,就是來這裡。」因為從下車就在各位蓮友身上看到對三寶的恭敬,這是我個人很感動的。
還有剛剛看到回顧報導,瞭解學會在這一年當中做了這麼多感動的事情,如果每個人都來參加學會共修,我們這個社會一定是美善、和諧、清淨光明的。在這裡藉這個機會向各位蓮友隨喜,另外除了感動,來這裡還可以觀摩學習。
今天母親節,我們在這裡舉辦紀念佛陀誕辰,並慶祝母親節,還有包括我們紀念學會搬到這個地方週年,這是一個很殊勝的結合。
個人不敢說是說法,只是藉這一次的機會,跟各位好朋友話家常。
甲二、今日活動開示
乙一、活動目的
丙一、感恩
在三重意義之下,來說明今天是一個感恩的日子,是我們三位媽媽的節日。
第一位就是佛陀的恩德,我們應該要一起來緬懷。因為佛陀的出世,我們才知道佛法,才知道我們都有佛性,透過修行每個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佛陀是我們每一個人法身慧命的母親。
第二位,在唐老師的帶領、同參道友互相提攜之下,我們每個人的菩提心行、菩薩事業,在學會中不斷地進步。所以老師、師長,還有學會,也是長養我們法身慧命的媽媽,是今天這個日子當中要感恩的。
第三位,當然是給予我們這個身體的媽媽。如果沒有媽媽辛苦地生我們、養我們,我們哪有這個身體來做這麼多有意義的事,甚至來學佛、行菩薩道?
所以今天是個感恩的日子。
丙二、學習
再來,今天也是大家一起來學習的日子,在母親節我們用浴佛來慶祝,可以說有兩種義涵。
一是我們學習佛陀的孝道。佛陀之所以成佛,可以說他就是將孝道實踐最徹底、最圓滿者,所以要學習佛陀孝道的典範。
還有一個是母親節當中,我們也應該學習母親慈愛子女的心,用這種慈愛的心來對待一切人。
在今天我們也祝福跟期盼天下的慈母,都能出生好子女,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在世間可以是國家的棟樑,出世可以是法門的龍象。
所以我們也希望藉著今天的活動,祝福天下父母,能夠養育出棟樑、中流砥柱的人才。
乙二、三種恩德
丙一、佛恩
個人懂得很少,就所了解的一點點,藉這個機會我們一起來談談。
首先我們要感念佛恩。大家知道,在這世間有很多生、老、病、死,恩愛的會別離、不喜歡的偏偏會碰頭、想要得到的又得不到(求不得),甚至因為有這個身體,我們會有種種的苦難跟考驗,當然最後還會面臨生死交關。
這世間的種種苦,大家知道誰最替我們關心?誰最想為我們解決這些苦難?大家一定有答案,佛陀!
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他是太子,本來可以在皇宮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他發現原來這世間有生老病死種種苦難。他發現自己會遇到,還有他的父王也會遇到,甚至一切眾生都會遇到。所以他做了一個決定,放棄皇宮的享受,出家修行。他出家後遍訪了當時印度宗教界的名師,修學他們的教理,然後嘗試各種最嚴厲的苦行,目的是為了替眾生尋求一條解決之道。
最後,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了。他發現原來我們生死大苦是有因有緣的,因為煩惱、業的因緣,所以現在有生死苦的果報。如果我們能夠斷煩惱,能夠不造業,自然沒有生死。所以佛在菩提樹下覺悟的真理,就是緣起法。
他成佛、覺悟到這個道理之後,盡他往後的一生,將這個道理不斷地告訴有緣的眾生,乃至到最後年老的時候,還不斷地在為法奔波。
這是我們看得到的,但是大家知道嗎?早在多生多劫前,釋迦牟尼佛就曾經為了我們追求真理,捨身求法,難捨能捨。我們最愛惜的就是這個身體吧!假如今天老師說:要來上儒學的課,要捨身才可以。要斷一臂、要斷一隻腳。會不會來學?或者你要刺你的血當墨汁,然後皮要剝起來當筆記本,我們願不願意學?不一定,但是各位可能還是願意。
世尊當年在無量劫的菩薩道中,不斷地為我們捨身求法,所以在經上說,娑婆世界沒有一個巴掌大的地方不是釋迦牟尼佛捨生命的地方。所以請問,這裡是不是釋迦牟尼佛捨身之處?是。為誰?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因為在佛的心目中,每一位眾生都是唯一的獨生子。經上講:「等視眾生,猶如一子。」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說:我憫念眾生,比世間父母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父母愛兒,僅此一世。我們知道我們過去的父母是誰嗎?我們知道我們過去的小孩是誰嗎?改頭換面以後根本不認識。但是世尊愛我們眾生,世世不捨。所以佛在因地發菩提心修菩薩道,乃至最後成佛,所做所為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離苦得樂。
所以今天佛誕日第一個應該要感念佛恩。
甚至再講一點,今生能夠聽聞佛法,極可能是釋迦牟尼佛曾經在我們身上下過一番苦心。大家相信嗎?我們舉個真實的事情。在釋迦牟尼佛成佛初轉法輪的時候,有很多眾生得道,其中有八萬天人得道,這八萬天人怎麼能夠在世尊初會的時候得道呢?因為他們過去曾經吃過釋迦牟尼佛的肉。
緣於過去世尊在因地修菩薩道的時候,曾經做大力毒龍,這條毒龍神力很大,只要被牠看到、被牠的氣吹到就死掉。這條毒龍在修佛道,有一天去受八關齋戒。受戒之後,睡著時,被一個獵人發現,這條龍的皮很漂亮,所以獵人趁牠睡覺的時候把牠剝皮。龍發現後不敢張眼,不敢喘氣,因為牠受八關齋戒,怕獵人死掉,所以任他剝皮。
獵人剝完皮,可以想像這條龍是全身的赤肉和血躺在地上,接著就招感很多蟲來吃。當時天氣很熱,牠很想跑到水裡泡著,但是又不敢動,一動這些蟲就死掉,所以牠就靜靜地讓那些蟲吃肉。當時牠心裡發了一個願:我用身體布施這些蟲,是為了追求佛道,我現在用肉來布施,讓你們這些蟲可以吃飽,養你的身體,待我成佛之後再用法布施來照亮你的心,來讓你的心得到利益。
結果這條龍死掉了。當時吃龍身上肉的這些蟲,就是後來佛在初轉法輪得道的那八萬天人。所以同理推想,我們現在能夠得聞佛法,極可能我們也吃過釋迦牟尼佛的肉,也喝過釋迦牟尼佛的血。
這是第一個,我們一起來緬懷佛的恩德。
丙二、師長恩
第二點,是師長的恩德,我們要心存感恩。佛法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但是沒有善知識的傳承,我們現在聽不到。現在可以得聞佛法,是歷來多少善知識、祖師大德們護持才能流傳下來,所以我們要感恩師長的教導。
經上說,有一次,阿難打坐就想:我能夠成就清淨之行,一半的功勞都是善知識。他就很高興,覺得他這個體悟是對的,就去跟佛陀說:善知識是半梵行者。梵行就是清淨之行,我們學佛就是修梵行、修清淨之行。我們的梵行可以成就,一半是善知識的功德,他就跟佛這樣講。佛回答:阿難,不是只有半梵行,是全梵行。全部梵行可以成就都是善知識的恩德。
所以老師、學會對我們的恩德深重,我們要感恩。
丙三、父母恩
丁一、父母恩重
再來就是父母恩。佛陀跟師長,是出世間的重恩;在世間,父母恩是最重的。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說,世間什麼人最富有?什麼人最貧窮?佛陀說:母親在的人最富有;母親不在的人,最貧窮。
甚至佛在經上說,如果有一個人盡心盡力地供養父母,有一個人盡心盡力地供養佛,哪一個功德大?佛陀說:一樣大。佛是三界導師,福慧圓滿,供養佛陀功德是很大的。佛陀說你如果供養母親,這個功德跟供養佛一樣。所以如果有人供養父母親,佛就在你家。各位現在家裡有沒有佛?我們有兩尊活佛。
曾經有一次,佛世的時候鬧飢荒,很多人餓死,佛陀有三天沒吃東西,托缽托不到東西。有一位比丘就很急忙地想,應該怎麼樣供養佛陀?最後他就把他的三衣拿去賣,賣了三衣之後,換了一碗飯。他趕快拿去供養佛。
佛當然知道,就故意問他:我們都沒有東西吃,你怎麼有一碗純飯呢?比丘就只好老實跟佛講。佛說:三衣是三世諸佛的幢相,就是三世諸佛的標誌,你用三衣換的這碗飯我不敢吃,不能消受。這位比丘說:佛陀您是無上的福田,您不能消受,那還有誰可以消受?
佛陀就跟比丘說:你有沒有父母親?他說有。佛陀說:你拿去供養你父母親。比丘說:佛都不能消受,我父母親怎麼可以消受得了?
佛陀說:可以的。父母親給你身體,對你有大恩,他們可以消受。佛繼續跟他說:你的父母親有沒有皈依三寶?比丘說沒有。佛陀說:你先教他們皈依三寶,他們可以消受這碗飯。
從這故事當中,看起來好像是這碗飯佛消受不了,父母才可以消受。是不是佛陀之恩比不上父母之恩?不是。那為什麼佛這樣講?他是教我們要明白父母恩深重,甚至我們出家人,父母有需要的話,我們還是要盡心盡力的供養。佛在戒律上還講,如果不供養會得罪。
父母親生我們、養我們這種辛苦,是很難思議的。各位在座很多都為人父母,一定都能夠感受到當年父母親養我們的辛苦,有些年輕人可能還不知道,不過在老師教導下,大家都能夠感恩、報恩。
在我們每個人生命當中,有一個節日跟母親節最有關係,就是生日。此為母難日。年輕人可能希望爸爸媽媽買蛋糕慶生。各位學佛之後,都知道這天要報母恩。
淨苑開山老和尚上智下諭老和尚的生日,在農曆十一月十二日,以前老和尚在的時候,每年我們都會辦老和尚的生日法會。有一天,有弟子在老和尚面前提到生日法會的事。老和尚說:我過生日是為了大眾,以前我都不跟人家講。生日那天,一天不吃飯。
生日這一天是母難日,經上形容母親生我們的時候,是百千支刀割身體那種痛苦。還有人說生產的痛比癌症還痛。所以這一天要念佛誦經,祝福現世母親能夠福壽綿長,以後能夠往生,成就佛道,這才是孝子應該有的作為。
不僅母親生我們很辛苦,能夠將我們養育到這麼大,都不知道下了多少心思和血汗。天下的父母親儘管栽培教養子女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他們慈愛子女,那種永無止境的愛念,想要給子女最好的那個心,一定都一樣。
所以在我們臺灣有一句諺語,形容父母親的慈愛:「父母疼兒長流水。」就是流水一直在流,沒有停下來的時刻。但是下面還有一句:兒想父母就像扁擔那麼長而已。長流水是一流就很遠,扁擔才這樣短而已。還有一句是:兒想父母樹尾風。樹尾風是有時候吹,有時候沒吹。
我們學會的年輕人,都不是這樣子。我們要學習經上講的:如母憶子。我們子憶母也是要這樣憶,要盡我們為人子的孝道。
丁二、孝敬的五法
《善生經》中,佛教導一位還沒學佛的年輕人,孝敬父母有五法。
第一、供奉能使無乏。
要供奉父母親,讓父母親在食衣住行各方面沒有缺少,這是最基本的。當然隨著每個人的經濟能力,可能沒辦法完全的無缺,但是雖無其力的時候,還是要有其心。盡我們目前的力量,讓父母親得到滿足,而且是出自內心的恭敬。如果父母親是我們最關心的人,我們絕對會留意他缺少什麼,絕對會關心他喜歡什麼,喜歡吃什麼,喜歡用什麼;適合吃什麼,適合用什麼。這是最基本的。
老和尚住在蓮鄉,弟子們晚上都會去看老和尚。民國八十四年,有一天寒流來,一群弟子都穿著厚厚的衣服,到蓮鄉見師父。
老和尚看到這一群弟子,就問:「寒流來,你們知道冷,你有沒有想到你父母冷不冷?有沒有想到外面的眾生冷不冷?」當時我們都不敢講話,因為根本沒有想到。
老和尚接著講:「如果沒想到,那叫沒良心!」沒有良心,那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人。所以寒流來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父母親冷不冷?寒流來的時候,媽媽會想到什麼?媽媽絕對會想到,我這個小孩不知道有沒有穿暖和。所以父母想兒長流水,兒子想父母樹尾風、扁擔長。
第二、凡有所為,先白父母。
這是尊重父母親的意見,讓父母親了解我們在做什麼,可以安心。不管他懂不懂的事,讓他安心我們現在在做什麼。如果他懂得,我們跟他稟白,他才有機會教我們。有父母親的經驗教導,我們可以省去很多冤枉路。
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
父母親所做的事情,只要不是壞事,我們都要恭敬順從,不可以違背。對於父母親所做的事情,都要打從內心去欣賞,不要嫌棄,甚至不要唱反調。我們年輕人當然有年輕人的想法、做法,但是我們要學會欣賞,甚至可以讚歎他們。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父母親正當的要求不敢違背,我們應當要服從,應當要滿他們的願。
第五、不斷父母所為正業。
父母正業,不為中斷。正業在佛法來講,就是身口意三業跟五戒十善相應,就是父母親的作為是善行,甚至父母親學佛,我們都不可以阻撓、障礙,應該盡全力支持。這是《善生經》提到的。所以我們盡孝道,除了前面提到的幾項,最後佛還希望我們引導父母親皈依三寶,學佛念佛。因為父母親如果學佛念佛,可以脫離煩惱生死苦,往生西方證法性身,成就佛道,得到究竟的安樂,這才是我們孝道的真正圓滿。
所以《善生經》所提的這五項,做個歸納:報答父母之恩,要孝養父母的身,也要孝養父母的心,最後引導學佛念佛,孝養父母的慧命。那麼,我們可以說孝道圓滿。以上是對父母親的孝養。
還有一點,我們的身體是父母親給的,父母親不只給我們這個身體,還給我們很多物質上、精神上、學識種種,如果拿這些來做利益自己、利益別人的事情,首先得到福報的就是我們的父母親。所以儒家講,立身行道;佛家講,就是精進佛道,可以上報親恩。
以前老和尚健康的時候,都會打坐念佛。他寮房有一個拜墊,拜墊上面鋪了一條花被單,是紅色、花的。老和尚都坐在這個拜墊上打坐。後來我們老當家慧修法師,就問師父:怎麼有這麼漂亮的被單?
原來老和尚是軍人,民國三十八年的時候才二十幾歲,跟著政府來臺灣。離開家鄉的時候,媽媽給他這一條被單帶在身邊。他說,他走到哪裡,就帶到哪裡。出家之後,他將被單鋪在拜墊上打坐念佛。老和尚說,為了給他媽媽增長功德。
所以用我們的身體來學習佛道,首先得到利益的是父母親。剛剛在回顧展當中,看到各位蓮友們做了很多自利利人的事情,這個就是在報答父母恩,當然也是在報答師長恩、佛恩。
丁三、孝道的圓滿
進一步,盡孝道不僅孝順今生的父母親,佛門還講到最圓滿的孝道,是連多生多劫的父母都要盡孝。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中生死輪迴,互為父母子女。所以佛在《梵網經》上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不僅人道,六道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親,所以對所有眾生都不可以傷害。身不可殺生、偷盜、邪淫,嘴巴不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心不可不恭敬、不孝順(不貪、瞋、癡)。
所以佛教導要持戒,戒律就是建基於孝心上。菩薩戒說,孝名為戒。持戒是為了盡孝,這個孝是遍及法界一切眾生。
在佛陀的教導裡頭有三學,戒是最基礎的,所謂戒我們用白話講,就是良好的習慣。如果具體化,就是佛教我們從十項善業去檢討,如果十善業修持得好,戒律可以修持得清淨。
有戒的基礎才可能有定力,由戒生定。如果身心造過非,怎麼可能靜得下來?心定清淨,才能開發緣起性空的智慧,有智慧才能看清楚煩惱虛妄,才能斷除煩惱,了脫生死。
戒又以孝為體。有一句話,戒是無上菩提本。佛的無上覺悟,建基在戒。既戒以孝為體,可以說,孝是無上菩提本。不僅是無上菩提之本,事實上無上菩提的圓滿,都是因為孝道的圓滿。
有一部經叫《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頭提到有一次阿難去托缽,外道跟阿難說:你的師父是不孝子,生下來沒多久媽媽就死掉了,後來又跑去出家,最後連唯一的小孩也帶去出家。
阿難被罵,回去就對佛說:在佛門裡頭有沒有說要孝養父母這個行為?
佛就跟他開示,舉他過去生為了救父母親,割下全身的肉,讓父母親能夠活命。甚至進一步說,他就是為了要孝養一切父母,救護一切眾生,所以無量劫堅持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為了要報父母恩。
剛剛講到佛恩,我們在佛心目中是獨生子。事實上,我們在佛的心目中也是父母親。所以佛從發菩提心要上求佛道,就是為了度一切父母皆成佛,乃至六度萬行就是他孝道的具體落實,所以菩提行就是孝行。最後自度度他圓滿才成佛。所以在這部經裡頭,佛不斷地開示,菩薩知恩之後,要念恩報恩,要發菩提心、修菩薩道。
藉這個機會大家一起共勉,在今天這麼殊勝的三個節慶,我們一起來學習。從最基礎的孝養現世父母,進而將這個心擴展到對一切眾生,學習像對父母一樣孝敬。如果生起這樣的心,很奇妙的化學變化會產生,就是你可以接納有情眾生任何的缺點,甚至想盡辦法幫助對方讓他能夠改進,那個心就不一樣了。
甲三、浴佛法會
浴佛法行也正是報佛恩、師長恩、父母恩的活動。我們前面有釋迦牟尼佛剛出生的太子像,在經上說,兩千六百多年前世尊出生的時候,一出母胎就能走路,走了七步,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時候天人都下來,用種種的香泥和成的香水,來洗太子身。天上還有九龍吐香水,來洗太子身。所浴佛讚有:九龍吐香水……等等。這都是描述當時的盛況。因此,通常紀念佛誕,會有浴佛的法會。供奉一尊太子像,以香水浴佛。
浴佛表相是洗佛像,事實上是要洗我們內心,因為每個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
浴佛除了紀念佛陀出生之外,《浴佛功德經》裡提到,這也是佛的慈悲,讓我們在佛滅度後還有機會供養佛的金身,修積無量福慧。因為佛福慧具足,任何人對佛只要做一點點的供養,都感得無量的功德,何況是洗佛的金身?
以前在佛滅度後,印度的出家人,每天清晨浴佛像是必修的功課,浴完佛才吃飯,如果不浴佛是不能吃飯。所以今天難得有這機會可以浴佛。我們想像時空倒回到兩千六百多年前,參與當時世尊出生的盛會,獻上最初的供養。
另外,根據學會往年浴佛的慣例,浴佛的時候,先舀第一瓢水,洗佛下垂的這隻手。表示先仰讚並學習世尊下化眾生的慈悲。第二瓢水,洗指上天的這一隻手,代表仰讚世尊上求佛道的智慧,同時也祝願自己能夠學習佛的智慧。最後第三瓢水洗佛頂,讚歎佛已經圓滿佛果,同時也祝願自己像佛這樣圓成佛果。
最後依照《浴佛功德經》,用兩根指頭沾浴佛水,這個水叫吉祥水,沾這個水來放在自己的頭頂,表示蒙受十方諸佛灌頂。在印度過去的習慣,立太子的時候灌頂,還有當國王的時候灌頂,所以菩薩第十地叫做灌頂位。我們觀想自己蒙受十方諸佛灌頂,表示當來一定可以成佛。
最後浴完佛,可以依照《浴佛功德經》所教的迴向: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成證如來淨法身……。這就是菩提心,也就是報恩之心。
之後,還可以再作迴向,祝福現世的父母健康、平安、吉祥、快樂、福壽綿長,當來淨業成熟,往生西方成就佛道。如果父母親不在,希望父母親能夠蒙佛接引,往生極樂,蓮品高增。當然更祝願所有的父母,就是所有眾生,都能福慧增長,當來必定成佛。各位還可以加你個人想迴向的。
今天有機會跟大家一起感恩,學習怎麼報恩,這是我個人很光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