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活動報導-諸方暨集興孔學〜諸暨講座報導

學習心得(下)

 知是眾妙之門

王樓元

三日諸暨之行,承蒙恩師字字珠璣地提點,感觸頗多,無奈自己秉性愚鈍,難以領悟其要領,現就自己對覺知力的感受作如下會報:

本次課程為「知是眾妙之門」,從唐老師的講解中得知其實整部論語都在講一個「知」字,可見「知」的重要,而要得「知」就要具備一定的「覺知力」才行,這幾天的學習都圍繞這個「知」字展開。「視、觀、察」的分辨中,明白了原來我們雖然耳聰目明,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打開了肉眼,心眼並沒有打開,而要把心眼打開,就是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也就是覺知力,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沒有什麼事情能隱藏得住的。

說到覺知力,我不得不說說第一天晚上「動中靜之覺知力」的課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真的很享受,在領略林老師高深的藝術修為的同時,我感覺整個人被調整得十分安詳、寧靜,真的有點心眼被打開的感覺,在柔和、舒緩的音樂聲中,坐在舒適的教室裡,聆聽著老師細心開導,尤其是在聆聽凱文科恩的綠鋼琴時,雖然我們眼睛閉上,但在我們眼前卻清晰地出現了綠草如茵的原野,有藍天、飛鳥、小孩,柔和的清風,還有涓涓的流水,在柔和舒緩的音樂聲中,彷彿看到清晨的雨水滴落,又彷彿看到溫暖怡人的陽光下,小鳥自由的飛翔,沒有煩惱,沒有擔憂,沒有歧視,沒有怨恨,十分安詳,十分平靜,那種感覺真好,也只有在那時,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我是一位活著的正常的人。當然一跨越出那個時空,我又會回到不正常的狀態,這也是我要修練的地方,那就是儘量讓自己處在正常人的狀態,修練自己的覺知力。

由此聯想我的工作,作為一名教師,我一方面要修自己的覺知力,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明白學生的真正需要,給學生做出正確地指引,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學生學會訓練自己的覺知力,讓他們也能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能覺知父母真正的需要與希望,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立志成材!我想這是這次學習的最大收穫吧!

心得體會

福建明溪縣學儒讀書會/余興貴

本次參學我團來了十五位老師,感恩主辦方給我們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機會來聆聽聖賢的教誨,並感恩老師不辭辛勞跨越海峽到美麗的西施故里—諸暨來弘揚正法,為我們找出路;再則感恩全體義工老師辛勤的工作和無私付出。在此,談談末學的一點體會:

一、生歡喜心。原來學《論語》的時候,還覺得有點枯燥,知道《論語》好,但學起來沒有法喜,只是一些記問之學。聽了唐老師的講解,有如沐春風的感覺,原來《論語》可以學得這樣快樂,《論語》課可以講得這麼好。

二、感受到《論語》博大精深的內涵。《論語》中的每一句經句都是教導我們立身之道,做人處世的良方,《論語》值得我們每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追隨、去學習、去實踐、去證悟,像尊敬的唐老師那樣「一門深入,長時熏習」。

三、聖賢的學問、聖賢的教誨可以為我們找出路。聽了唐老師的教誨我們知道孔門弟子沒有一位問夫子出路在哪裡?但各個都有出路,身有出路,心有出路。我們只要靜下來,深入學習,依教奉行,充實自己的內涵,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用仁愛心來為人處世,保證我們每個人都有出路。

四、明白了禮的重要性。原來末學認為,只要學好道德仁義就行,禮只是一個形式、花架子,聽了唐老師的教誨以後才明白,禮有這麼多深刻的內涵,才明白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不學禮、無以言,禮是我們立身之道,做人處世的法寶。

體會談完後,我們還要立志。因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末學回去以後,第一要好好經營讀書會,因為讀書會是學習聖賢教誨的平台,要充分發揮讀書會的作用,讓優秀傳統文化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第二,將聖賢的教誨落實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待人處世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以實際行動來報答老師的教誨。

最後誠摯邀請唐老師團隊、馬來西亞團隊及全國各地的老師到福建明溪傳經送寶,深深的感恩。

學習 學習 再學習

福建順昌/葉波

學習《論語》近三年,發覺到《論語》凝聚著我們中華民族古聖先賢的人生智慧。漸漸地,對人、事、物越發看得明白,活得也更加明白。

首先,透過學習,重新認識了孔老夫子。在「聖門氣象—萬古常新」裡頭,透過夫子的自述,子貢、顏回等古聖先賢的讚歎,子游、子夏等十大弟子的成就,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孔老夫子是中華民族二千多年來最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夫子內涵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民族精神。

其次,透過學習,找到人生的快樂!正是「孔顏之樂」的學習,體會到古聖先賢學習的快樂;傳承文化的快樂和弘揚文化,推展文化的快樂,這種快樂,可以戰勝物質的艱辛和精神的打擊,也可以讓傳統文化的民族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透過學習,找到改變命運、趨吉避凶的方法,從第一期到第八期,都是改變命運、趨吉避凶的方法。如果不跟隨老師學習,怎麼能夠相信《論語》可以改變命運,可以趨吉避凶呢?

以上這些認識的獲得與提高,都源自於老師一期一期的教導,正如老師所說的「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所以,立定目標,跟定老師,學習學習再學習,相信學習的時間夠長了,一切問題都會慢慢解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