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家長班研討專題

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三)印光大師著

 心怡淺釋

前言:

印光大師所著「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之根本」這篇文章很好,印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淨土宗祖師,也是民國五大師之一,他非常瞭解國家治亂興衰之道,是一位通儒通佛、通理通宗的大德。在儒學部份,他深深的瞭解它是學佛的基礎,不學佛的人學儒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利益。尤其一個孩子將來他會是個人才,一定要先從小開始培養起,並從儒學奠定基礎,學儒有成更進一步學佛才能成就。太虛大師云:「大哉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中國人結婚的時候須拜高堂、拜天地,就是要跟祖宗、天地稟告,甚至學佛者跟佛菩薩祈請,他們所希望就是有好的子女來到他們家繼承香煙、代代相傳,因為一個家庭要興、要敗,看子女就知道了。舉例說,周朝的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老三季歷,這三個都非常優秀,但他不曉得要傳那一個,可是當他發覺到老三季歷的孩子姬昌(後來的周文王),這位孫子是這麼賢能、聰慧之才,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地及好學的精神,他就決定傳位給老三。老大、老二都很好,孔子曾讚嘆過他們有聖人之德,但是為什麼會傳給老三呢?因為老三的兒子文王有開國的氣象,所以古時候看這個家庭子女,就知道將來會興或會敗。還有雍正王朝,當時康熙皇帝有十四個皇子,很多皇子對國家都有汗馬功勞,為什麼傳位給雍正?因為雍正的孩子之一就是後來的乾隆。乾隆小時候就被康熙皇帝找進宮中好好栽培,他早就知道能夠把清朝延續的孫輩中就是他,所以為了讓他將來當皇帝,就優先考慮他爸爸。因此在十四個皇子之中,反而把皇位傳給了四皇子雍正。

可見古人都很瞭解、也很重視人才之興,人才是一個家庭、團體、社會國家興盛的關鍵。現在台灣的危機絕對不是「債留台灣,前進大陸」,人才的流失才是最嚴重的。當時大陸遷台的時候,台灣什麼資源也沒有,可是一樣可以變成經濟開發的強國,原因就是像孫運璿、李國鼎等這些人才過來,故現今當務之急是人才要留在台灣,並要趕快加緊再培養人才,錢是無常法,所謂千金散去還復來,但天生我才必有用,這是非常重要。人才一定要先從家庭教育開始培養起,家庭教育若培養得不好,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無法加成。那整個家庭、社會、國家都不可能興旺的。印祖這篇文章裡,舉出很多正確教導孩子的方向及許多寶貴的意見和方法,真正值得大家一起來努力實踐,以期我們的家庭及國家的未來能呈現美好的前景。

正文:

本次研討段落為甲二、別釋賢平根本求家教,乙二別明,丙一通明家教重要分二,丁一、正明,丁二反顯。其中有關丁二反顯部分,依文分述如下:

否則任性憍慣,養成敗類,縱有天姿,亦不知讀書為學聖賢,則讀的書愈多愈壞。

闡述過家教之重要及利益後,反顯續說無善教之過患分三,一為子弟不知學為聖賢,二為師長不知教學聖賢,三為父母師長罪同子弟。首述子弟不知學為聖賢。「否則任性憍慣,養成敗類」,劣因有二,一為任性驕慣。若父母從小放縱子女,一切行為概不教誨訓示,養成其任性驕慣,長大則無主見,易隨邪說薰靡,養成敗類,如此將好子女教壞,此乃父母因循所致。印祖說:富貴人家子弟,父母愛之不以其道,故多不成器。或偏與錢財,或偏令穿好衣服,錢隨彼用,則必至妄吃致病,或養成其浪費好闊習氣。故欲兒女成才,當為培福,不當為積財。又富貴人家子弟,當令親自操作家事,一來習勞做家事,能調和血脈,有益健康,二來少閒,易消諸妄念,此實為愛子女之根本辦法。「縱有天姿,亦不知讀書為學聖賢」,劣因之二為學非聖賢。又子弟縱有天姿,亦因不知讀書之道志在聖賢,故雖有好天姿者,因無善教,習為狂妄,最後成為頑庸敗類,天下由之而亂。若無天姿者,則狎于頑惡,甘為匪頑,二者皆國家社會之禍非福。「則讀的書愈多愈壞」,基於任性驕慣及學非聖賢之因,所得是惡果,即愈讀書愈壞。因缺乏正確目標及良好的學習內涵及方法,所學無根,因而自私自利,讀書愈多反使犯上作亂的能力加強,故愈讀書愈壞。

印祖云:父母雖志在成就子弟,而不知子弟之成,唯在家教。故教養子女必須從幼教以孝、弟、忠、信、勤、儉、溫、恭,至其長而入學讀書方有受益之基。故改善之道須從根本原因處講究。古德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慣與性情都是從小教養而來,故當謹慎於始也。即從小教子弟學聖賢為目標,若天姿高者,更須從淺近處、根本上落實。淺近處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根本上著手,即從孝親、濟眾、忍辱、篤行,乃至灑掃、應對進退等學起。父母並應以身為教,以道德為模範。否則眼高手低,多在枝末上忙碌,一生終無大用。

古今大奸大惡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學聖賢,躬行實踐。止令學文字,為應世謀利祿之據,其智識之下劣,已到極底。以馴至於演出廢經廢倫,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劇。

次段談到師長不知教學聖賢,故使好材教成奸惡,終究造成惡劇。「古今大奸大惡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首先感歎人才教成奸惡。原是好材料,可惜被糟蹋了,良材無善用。雖有好天姿,但未受善教栽培,原期大作用反教成大奸大惡,事與願違,造成惡劇之罪過。「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學聖賢,躬行實踐」,害在父母師長均無善教,故而輕義重利。印祖云:世有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而其所作所為,皆仗此聰明,以毒害生靈、毀滅道義者。其因皆由初無家教,以為之肇也。試看古今大奸大惡之人,如曹操、王莽,皆是有好天姿,非庸流資質,聰明好學,本應有一番大成就、好作為之人。可歎父母師長無善教,輕視聖賢道德,不知教其學習典範,及依教親自實踐之義利。

「止令學文字,為應世謀利祿之據,其智識之下劣,已到極底」,正面輕義,反面重利,兩者均為其害。父母師長不知教子弟讀書之目地,乃學習聖賢之道並用以服務他人,只重視子弟學習文字表相,作為應付個人謀求世間功名利祿之追求,故而捨本逐末,輕義重利,罔顧個人對社會國家之責任,可謂自私自利而已。由於父母師長缺乏正確知見,其智識水準之低劣已到極點,嚴重危害子孫及國家未來前途。

「以馴至於演出廢經廢倫,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劇」,此乃惡劇之結果。原因為何?家庭及學校均失教所致,故漸漸演出廢經廢倫,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果。提倡廢經者,因受歐風東進之染,如民國元年我國教育總長即下令,小學堂讀經科一律廢止,繼而宣布廢止師範中小學讀經科系,如此讀經之師生具廢,中國經典之傳習,正式排除於教育體系之外,其毒害之深遠,豈不將中國文化連根拔起?提倡廢倫者,如印祖所云,亦有無知之民受潮流邪說所惑,覺此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夫婦不和順,朋友間無信,主不仁僕不忠,均無所謂,致人與禽獸無異,試問家門如何興盛?子孫如何賢善?至於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劇者,有軍權在握者、或甘為匪類者,由彼等興起爭戰、鬥亂,互相殘殺,天下於是大亂。如民國初期之軍閥割據,及賊寇流竄等,都是國家不能安定之禍害。上述之種種惡劇,無異將中華文化從根拔起,使中國五倫社會之體制隨之崩壞,乃至國家安全汲汲可危等,其為禍之烈可謂至極已矣。

此種禍亂,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縱無大惡,而壞亂世道人心之罪,當與彼子弟同受惡報於永劫矣。

本段是父母師長罪同子弟。「此種禍亂,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先明惑因。前述導致社會天下大亂、人民不安等禍患,皆在於父母先生無善教所致,令子弟不知學為聖賢而引發造惡害民之罪。「自己縱無大惡,而壞亂世道人心之罪,當與彼子弟同受惡報於永劫矣」,再示惡果。因果的道理是自作自受,無人能替,此為何講連坐罪呢?父母師長本身雖非親自造惡,似無大惡,但教養之責,過無可推。印祖云:誤人子弟固損德,誤己子女亦損德。不善之愛每有甚於殺人者。又三字經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因失教之子弟,無惡不造,其壞亂世道人心之罪,重大惡極,非此生可了、非一死可償。而子弟造惡業之源,起於父母師長未克盡己責所生,不但子弟將來應受惡報外,父母師長亦同蒙羞辱,更隨子弟同受三途惡道苦報,萬劫難復,此乃共業所致,亦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之利害關係。

俗云: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倘父母能移愛於善教,則子孫之德性可成、福壽可常,亦為祖宗與自己積德之徵據。而師長之樂,莫過於得天下之英才而教化之,所貴在教學聖賢,令弟子福利社會,貢獻國家,以立千秋事業教化之功。父母師長若能如此善教,其福國利世之陰德,亦當與彼弟子同享福報於千秋萬載矣。(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