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九一年十二月各班返班記事

怡心班

 妙音 

本次背誦的內容為「孔顏之樂」共計五章分述如下:

一、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此章言學詩之重要,在日用平常及治學等均多有裨益,詩可以陶冶心性,培養溫柔敦厚、不毛躁的個性;將來侍奉父母甚至出外做事,如何與長輩、同事、上司相處都能祥和圓融。

二、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莫由也已!」

此章乃顏淵讚嘆孔子之學問與德性如山高,愈與老師相處愈覺高不可測。

三、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此章乃孔子讚嘆子游以禮樂來治理武城,人民得以絃歌不輟生活安居樂業。

四、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此章是言孔子之弟子各有其特性。閔子說話謹慎,子路個性果決剛毅,冉有、子貢口才無礙,是傑出的外交人才;因弟子各有所長,孔子甚為高興。閔子即閔子騫其生性至孝,其母早逝,閔父再娶並育二子。繼母虐待閔子騫,寒冬讓其穿單薄之衣裳,而自己生之子則穿溫暖的冬衣,閔父知道後,欲休去後妻,閔子騫卻向父親勸諫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繼母因此大為感動而悔改,成為善待閔子騫的慈母。因其孝行,孔子稱讚他說:「孝哉閔子騫。」

五、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性: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門有四科,各領域皆有其傑出之弟子,此即是孔門十哲。導師為讓同學加深印象,採隨機問答,同學均能朗朗上口。

常禮舉要此次研讀的內容是「處世篇」。此章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你可能在家會鬧情緒,家人會大力包容;但在校、出外你隨意鬧情緒,或以不正當的言行態度行之,則只會引發紛爭及人際間相處的危機。故本章告訴我們應如何做才能說話適切、應對得體,勿造爭端,圓融和合;如此才能明哲保身,行事無礙;縱使遇到困難別人也樂於伸出援手助之。「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人之習氣容易流於喜歡揭人隱私,也會自我膨脹,但我們卻不喜歡與自大自誇者交往。然而「道人之短」會有何缺失呢?一者容易引起被批評者自暴自棄,阻斷他人上進之心。二則如得罪心量狹小之人,必會處心積慮俟機宣揚你的過失,造成自我的難堪。而「說己之長」有何害處呢?第一、如你有才學而自誇不謙虛,會讓人認為你自大,不喜與汝接近。如你無才學卻自誇,更是無人敢將重任交付不實在之人,更可能藉機讓你出糗;再則你已自滿,必不能虛心接受別人善意之教導,畫地自限,喪失自我提昇之契機,豈不令人扼腕。故一個人能謙虛以待人,他人自會樂於親近傾囊相授,則做任何事必能迎刃而解,逢凶化吉。一個人即使有真正的內涵與修養,口德上更須講究。本章可與弟子規「汎愛眾篇」之「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相互對照呼應。誠意讚嘆,可激發他人上進之心,亦可檢視自己與之學習而提昇自己。我們時時口吐蓮花,無形中心胸會更為開闊,不會因小事就鬧情緒,願意尊重其他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在家中亦然,俗云:「親則狎」,我們在外對自己言行會自我要求,但對親密家人反而任性待之,往往在無意間傷害了最愛我們的親人。殊不知在父母愛的羽翼下,我們才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受了委曲,我們在無私的愛中才能一一消融,犯了過錯唯有父母寬廣的胸懷會予以體貼包容。有了這層體悟,焉能再等閒視之?今後對長上說話語氣要溫和,態度要恭敬,舉止得宜,隨順父母的心意,做個能知福、惜福、感恩之人,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但是口德不容易修,那要從何處著手呢?從行善開始。一個人願意行善即表示有顆美好的心,既有慈悲之心,怎忍心以刻薄言語加諸其人呢?久而久之必會謹慎言詞,口禍亦會離之遠去。人常存慈悲心、作善事,好的意念時時縈繞心中,其福報自不可言喻。

再則故事時間與學員們講述「至聖先師的一生」。

時值耶誕節即將來臨,已感覺有聖誕節的氣氛,但氣氛為何呢?一言以蔽之,狂歡享樂而已;然撫西洋思東土聖誕,雖未以聖誕名之,古名釋菜之禮,今稱教師節,旨在表彰孔聖「有教無類」無我之教化情操,然聖人典範何止教育教化一端,其一言一行載之文章,隨處掇拾皆可為千萬世後之來者學之習之,豈是跳跳八佾舞、拔拔牛毛呢?是以不論東西聖誕節之紀念作為,覺與聖人德行已漸行漸遠,特趁此每月一次之返班時節,為同學們談一談至聖先師的一生,茍能透過短短時光對孔聖人之讚嘆,使同學們興起以「孔聖」為偶像,便不虛度此堂課。

宋代書畫名家米芾曾盛讚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梁朝文論大家劉彥和於文心雕龍序志言「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如夫子也」,看古之能人,如是讚美,怎不油然生起,一探聖人生平。

二千五百多年前,虔誠的孔母顏徵在與孔父叔梁紇至尼山祈禱天地賜子,至誠的心,便值得後之為人父母者求子應學之心態;而孔聖自幼好學,童年雪爪最為後人稱道之事,即俎豆禮容,嬉戲以演祭禮為樂,足見異之常人,猶自謙非生而知之,童蒙好禮,無怪乎及長以知禮聞名。

職業是神聖的,無尊卑貴賤之別,小至委吏、乘田吏,敬慎其事,全力以赴,不自以為才大屈小廟,凡走過必留痕跡,留下令人稱讚之政績;感念邦君贈雙鯉之厚賜,以鯉命子名,見其志知終一生不忘父母之邦,思源之心,如何不叫人感念師法!大山不辭一土,巨河何曾棄涓流,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以其無驕慢之心,以其無常師,師樂於萇弘、學琴師襄子、問禮於老子、與齊太師論韶樂,在在顯示聖人有容乃大之胸襟。

學以致經世之用,拯庶黎於樂土,既為堯舜之志,亦是孔聖之懷抱,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惟實現願望,其捷徑莫如從政治國,臻乎大同理想盛世;而聖人非僅空談,不論內政外交俱有一番成就,任魯大司寇,三月大治;攝行相事,夾谷會齊,不畏強權力挫齊君,此一示現,在明求學致用之大體。

念天下蒼生,何必有魯,以半百有六之齡,周遊列國一十四寒暑,望能得一明君以申安人之志,既使遭逢障難亦不退初心,舉其大者:匡地之圍、宋人伐木、東郭迷途、在陳絕糧,幾次面臨死亡邊緣,聖人不憂不惑不懼,一一克服,怎不叫人崇拜,嘆其智慧如海!

「木鐸起千里應,席珍流萬世響」孔聖為百代宗師,垂流萬世典範,其一感應後代最深者,乃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精神,想彼時舉世滔滔,不論避人或避世賢者如荷簣者、楚狂接輿、長沮桀溺等,非但未於志於道上予以正面隨喜讚嘆,反而冷嘲熱諷,均未動搖孔聖濟世熾熱之菩薩心腸。

縱觀其一生,不論少者、壯者、老者壹是以其行誼為表率,為崇拜偶像,則動於心,行乎動靜,布乎四體之一言一行,庶幾乎寡過,進而邁向不貳過,更臻於無過矣,謹以此與同學們於孔聖之道上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