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返班家長會迴響

師長的話

 編輯部

返班家長會總紀錄

        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假松山工農舉辦第四次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並分成四班進行家長座談會,茲將四班座談會內容分為四個單元「師長的話」、「家長心得分享」、「自省表的迴響」、「問題討論」,重點整理節錄於後,以餉大眾。

一、師長的話

昌老師:雖然孩子們年紀還小,可是他們的觀念必須從小就深植入心,就如種子一樣,一定要埋在土裡,每天澆水,才能慢慢地茁壯,觀念是一種薰習、長久的累積,而不是一種速食文化,必須透過一次又一次地對孩子教誨。現在孩子的傾向都是比較自我,因為現在父母生的少,又沒有大家庭,所以孩子的自我意識都比較強,也比較無法顧及到別人,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境之下,目前天使班的課程內容以孝做為引導,雖然有些年齡比較小無法體會,但是相信一次一次的帶領,孩子便會有這些觀念,古人說「蒙以養正」,在家長與師長的相互配合下,我們也與孩子一起學習,對於他們的所言所行,常常要關懷、督促,有這樣的共識,大家相互配合,孩子才可以健全地成長。現在的孩子在呵護的環境下長大,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薄弱的,如果平常沒有這樣的訓練,以後出去外面,就可能有出乎意料的行為發生,所以承受挫折力也是很重要的學習,否則孩子不能忍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允許自已做不到,不能忍受自己的缺點,別人告訴他,他就會起反感,也聽不下,那對他反是一種傷害,所以孩子在家裡一定要恩威並重,必須是雙管齊下的,很多事情不能順著孩子,要適度地給他否定與拒絕,讓他知道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在簡短的課程中,特別設計了十到十五分鐘的定靜活動,從定靜中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心。來這邊學習,家長們都不要有心裡的負擔,不要對孩子的背誦結果太過在意,其實文化的傳遞、觀念與規矩的養成,待人處世的應對進退,這些孩子比較薄弱的地方,才是我們上課的重點,孩子成績好不好,以後念的是不是名校,其實都不是那麼重要,他的規矩能夠養成,就可以少操好多的心,所以在上課時若看到孩子彎腰駝背翹腳,都有助教老師幫他糾正,在這一部分,我們也都是很注意的,這也是我們教學上的重點。

雪貞老師:我希望透過跟孩子之間的相處,能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這裏找到遺忘的童心,讓生活更美好。謝謝家長的愛心,把孩子帶來,跟我們一起互相成長,相信藉著陪伴孩子成長,我們也能一起成長,孩子給我們一些很快樂的泉源,同時我們也給孩子機會,讓他們互相觀摩、互相學習。我們把這個美好的印象流傳下來,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小孩都有很好的環境成長。

杰廷老師:感謝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成長。因為現在打開電視,從新聞報導中可以發覺,現在的教育有許多盲點。自己以前在國中(小)的時候,就覺得社會風氣已經變質、已經在走下坡了!沒想到現在更是每況愈下,時下的孩子,因為環境變遷,思想較不單純,老師們談到教育,往往有種無力感。我很佩服在座的家長,能將父母的角色扮演的那麼好,以後輪到我們當父母時,也會面臨同樣的課題,所以現在儘量從各位師長身上學習,也了解到「教化孩子」及「培育人才」的重要,希望藉著這樣的一個活動,讓自己成長、充實智慧,能夠對下一代的教育,盡些微薄的心力。

廖老師:我們可以用許多美好的生命概念和一些教育理念,將每位小朋友塑造成一個全人,而不是只有才藝方面的技能而已。有很多的家長認為他們的教學理念跟時代無法配合,但其實競爭只是表象化的走向,真正的教育是落實在心靈與生活的成長,而教育必須是全面的,所以與家長的溝通是重要的,如果家長把想法告訴老師,老師就能夠依據家長的想法來互相協調,對小朋友加以引導,他們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以下是個人對啟蒙教育的一些理念,將它用在我們明道班上:「明道班」的「道」是真理、道理。至於真理為何?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小到很小的基本道理,如孝順父母,但大到可以是成聖成賢之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有時候,我們對小朋友講大道理,他們可能不懂,所以就儘量以一些小故事來啟發他們明白深奧的大道埋,這是本班第一個經營理念。還有就是對固有文化、倫理道德的認識,尤其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於這方面的觀念已經很淡薄,以年輕人來帶小孩子更是困難,也因此很多年輕的小學老師覺得學生很難帶。還有現在教育普遍以鄉土教材為主,至於傳統文化的部份,學校已經很少去提倡了,所以返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把一些美好的概念|倫理道德、固有文化傳達給小朋友,來培養他們完善的人格。另外,第三個經營理念,是想透過一些故事跟美好概念的引導,來啟發小朋友心眼跟智慧,讓他們懂得感恩,並且能夠珍惜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第四是想藉由自省表的實施,讓小朋友能自我管理。第五,藉由簡易呼吸法和故事來培養小朋友定靜的能力,讓他們了解定靜學習中的美好。

謝老師:家長應是肯定這樣的教學方向,才會持續帶小朋友來上課,在此介紹一下怡心班的教學狀況,課程內容是以返班手冊為主,其科目分為,弟子規、常禮舉要、論語、唐詩欣賞,目前礙於時間,論語只帶同學念誦而已,弟子規在宜蘭慧燈中學已經上過一部份了,接下來我們會在往後的心靈成長營中,為小朋友加強。目前上課是以「常禮舉要」為主。「人無禮不立。」,其實這個禮是非常重要,現在的人都說禮是一種約束,其實不然,禮除在個人的修養方面很重要外,將來出外到社會工作更是重要,坦白說,凡已在社會上工作的人士,才會真正體會到禮儀的重要,待人處世若能符合常禮舉要內涵的話,一定是一個非常有氣度的人,而且能夠得到長官的重用,至於在學校,如果同學懂禮,老師對他一定印象深刻,而且也會頃曩相授,這是人之常情,目前在講常禮這部分,主要是居家、在校、處世,居家主要是講子女要懂得報父母恩,在校就是要懂得尊師重道,處世這部分就是講如何跟他人相處,這些都非常重要,唐詩欣賞由唐老師主講,詩之教在溫和敦厚而不愚,有些人會覺得說,教同學這些,是不是會讓他們變得很呆板?事實上不會,真正懂詩的人,他很會察言觀色,心是非常敏感的,不是很愚鈍的,所以在論語當中提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意思是說:藉由學詩來抒發個人志向及情感,而且還可以觀察社會風俗的盛衰,了解政治得失,甚至可以藉詩來調教個人刻薄寡恩、善於嫉妒的習氣,而懂得如何與人和樂相處。不論個人修身、在家侍奉長上,以及出外工作與上司相處,皆不離詩之教,此外還可增廣動植物的知識,所以詩的內涵是非常的豐富,也希望大家能夠藉由上課慢慢的體會,這是做個前言的介紹。重點是,我們辦什麼教育,都是希望能夠確立人格的培育,現在台灣的資源非常的豐富,尤其教育的資源很豐富,但教育的內涵坦白說是有點偏了,雖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好像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技能,但都淺而不深,尤其人格的德性教育往往被忽略了,所以反而會有一種現象,就是孩子越學知識就越豐富,知識越豐富就越自私自利,所以希望能夠藉由這樣的返班,彌補現在教育體制不足的地方,尤其在德性教育的部分。

我們希望能灌輸小朋友正確觀念,但仍必須透過自省表的實施,讓小朋友認真的去做,透過實踐而變成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應該要讓他們去體會實踐的好處,如果很認真的去做自省表,並且也體會到其中的好處,就自然而然地把它變成生活習慣,所以也啟請各位家長一定要配合,如果家長沒有配合,可能小孩就沒有動力,包括背誦,希望家長也能陪著小孩一起努力,這樣背誦的意願也比較高,速度也比較快,成效自然十分顯著。相信只要引導小孩子的方向正確,一定可以讓他們回復到純真的本性,我們很高興有這樣的溝通機會,由此也讓我們瞭解每位學生的長處及優點,可以藉著課堂上來多多賞識孩子,透過鼓勵能讓他們更加增上。其實我們在做的當下,就是改變自己,因為透過實踐才能有所體會,我們現在只是一個觀念的散播者,透過上課,先把觀念傳出去,至於小朋友能吸收多少就看他們自己的因緣,回去之後,希望家長配合,加上鼓勵,讓他們解行方面都能夠相應,就比較容易去改變自己的缺點。

李老師:自己有了小孩之後,才知道教育的過程與方向,把自己在學習過程的理論跟現實經驗搭配起來。在選材上面,給他們有深度的東西是比較重要,因為你給他們一些很粗淺的文章,像散文、或是抒情之類的東西,它只是一些感情的發表,最重要的是,應該給他們一些策勵性的作品,比如說像是論說文比較能夠啟發他們的心志。中國有許多美好的文學,都是先賢學者經過一番深思謀慮的呈現,他知道要如何去應對人生,所以選這些文章對子女的幫助比較大。再則,我們的家庭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家長認為,我把孩子交給學校,這是老師的責任,回家以後不聽話,那是老師在學校沒把孩子教好。但是最重要的環節,還是在家庭教育。為人父母應該要犧牲一下,儘量把個人的時間撥出來給孩子,如果家長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家庭教育便很難作得成功。當父母在陪伴小孩成長的過程中,會發現到,家長的收穫其實比孩子更大。

劉老師:在這個團體中,大家透過發心,共同學習、共同增長,無形中也培養出人間至情。在學校或許交得到好朋友,但不見得會交到「以道相交」的師友。參與成長營的義工,都是無給職的;大家都是抱著一份理想,希望在這混亂的環境中,能夠建立完美的人格與正知見。

尹老師:我們現在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所以一定要不斷的終身學習,這回應論語的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整個論語開宗明義的要旨,然而我們現在要把它當成一個努力追尋的方向。反省一下,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及生活環境,有沒有把讀書當成自己的興趣,其實這跟環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是不是每天就只有看電視、看報紙、批評時政,如此週而復始的過日子?或許我們能以另外的方式去規劃我們的生活。我們大人本身生活的寫照,往往會反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長大以後的思維模式、習慣也是來自父母。而我們通常結婚、生子之後,才開始學習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我們從來沒有用心學習,又怎麼能了解、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成長過程中,不用心學習,便會演變出許多負面的影響。雖然今日教育的資源非常豐富,但我們都不明瞭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向,主因在於現在的文化是斷根的,大家一直談要本土化,可是什麼叫本土化?如果你對自己的母文化都否定的話,本土化是沒有落根的地方。我永遠記得我妹妹念台大歷史系的時候,她晚上還去附近聽四書,這個老師已經八、九十了,他是滿清皇朝的後裔,他說為什麼來到台灣之後,一直在講這些中國的文化?因為他要替自己贖罪。他經歷過五四運動,那時年輕人,西風東漸,看到中國的衰弱,就認為應該要打倒孔夫子,打倒禮教,禮教是吃人的,是讓中國不能跟列強競爭的毒瘤,所以要推翻。他經過人生成長,經過顛沛流離的戰亂之後,他反省了,他錯了。今天一個民族,如果對母文化都不去保留的話,便無法發揚光大。像美國,雖然只有幾百年的歷史,但他們不會去否定他們的源頭「英國」,仍是不斷地學習他們的母文化;如果對母文化都不肯定,我們也無從去教育下一代的。

我們今天最麻煩的一件事是對自己的文化不認同;心靈成長營的舉辦,就是希望文化的遺產,絕對不要在我們這一代中喪失掉了;不管是從古到今改朝換代多少了,不管是漢人、滿人主政,甚至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從來沒有一個朝代,把這文化從根斬斷。今天在華人世界,竟然也要把自己五千年的文化斷掉,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所痛心的是,祖先的文化慢慢的被人家漠視、斬斷,這是我所擔憂的。孩子在此學習除了希望讓他在成長過程中有美好的觀念外,健全人格的建立也很重要;有了這些條件,孩子就能趨吉避凶,將來或許他不見得會大富大貴,但是在無形中他能免除非常多的災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