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家長班研討專題
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四)印光大師著
心怡淺釋
正文:
本次研討段落為甲二、別釋賢平根本求家教,乙二別明、其中丙二別勸教女更要,分二,丁一、承上啟下,丁二、明教女要。依文分述如下:
「吾故曰,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為尤要。」
別勸教女更要分二,本段承上啟下。「吾故曰,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承上可知,家庭母教乃賢才尉起,天下太平之根本,此乃通說教子之要。「而教女為尤要」,啟下為別意,即尤以教女更重要。中國社會自古重視宗祠之綿延,普遍重男輕女,只管栽培男兒,令其長大能繼承家業,為國貢獻,以求光宗耀祖。至於女兒,若富貴人家,或任性驕慣,未能善加教養,貧窮人家,或憂勞多困,無力栽培。然而不論貧富或士農工商者,無人不希望子弟成才,而人才無不從賢母栽培而來。故印祖云:今日之賢女,異日即為人之賢妻賢母,故人欲培植家國,當以教女為急務。
過去農業社會,女子受教育機會難得,患在教育不普及,但印祖云:「女子雖不必令其造大學問,斷不可不識字,不通文理。母尚宜胎教,若識字通文理,則所生子女,便易為學矣」。今日社會男女受教育機會均等,女子知識水準普遍提高,但患在多知多見。而家庭母教責任,是無法替代,其教育重點亦古今不變。初則以胎教善其始,續則以因果教育策其後,以期奠定子女終身之人格教育基礎。以無今日之賢女,將來如何有相夫教子之賢母?故教女尤為重要。
「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
次明教女之重要分三。首論幼教依母。先明因由,以人之幼時,父常在外工作,母則常不離子,故而幼教啟蒙,專賴母教。尤以初生數年,日在母側,賴母教養,親炙懿範,常承訓誨,耳濡目染,其性情不知不覺為之轉變,習慣自然而然為之養成。故母教之成,端賴幼時即能時常陪伴並予以善教也。
或問:女子從政、任職、經商,乃至欲參政攬權,思做大事,有何不可?如印祖云:其過患在於遂將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而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為何?即凡教子女,必在於孩提之時,先須使知因果報應之說,則一切悖惡行為,自有所畏而不敢為,此母教之責也。
現今工商社會,職業婦女已蔚為時代潮流,其出外工作,或為改善家庭經濟,或為實現自我成就,但要兼顧家庭與事業,猶如蠟燭兩頭燒,對個人及家庭而言,恐因小失大,得少失多。女性從業,幼兒必假長輩或託人照顧,下班後時間精力有限,與子女相處時間、幼教內涵、親子互動關係、家庭照顧及氣氛和諧等,均面對極大壓力與挑戰,故現代雙薪家庭夫妻間更要能同心協力,善教子女,彼此互助互諒。否則就算事業有成,物質富裕,若造成孩子失教,夫妻失合,則賠掉家庭幸福。夫婦倫根本動搖,父子倫亦無所建全,社會國家亦由此大亂。
「母若賢慧,則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巳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
幼教依母分三,本段次明教子,分二。先述法明善教,要以身作則,並輔以言教訓誨。中國五倫社會向以家庭為基,女子嫁夫為人媳、人妻,需孝養公婆,陰相其夫,生子為人母需教養子女。母若賢慧,其言語行儀,凡孝親、濟眾、忍辱、篤行等,均能以身為教,以德為範,自為子女所師法對象。子女親身見聞,串習純熟,從而建立正確知見,心中自有成規。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言教訓誨,應適時適教。平時即常加教誨,以八德等做人道理為依,以因果輪迴事理為教。犯錯時應及時訓斥,以求改過;為善時即予嘉許,以求勝進。如此幼時常承庭訓,思想觀念自然隨之受化,性情習慣等從而養成,故能習以成性。如人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
印祖常開示:「家庭教育,母教最要,使賢母從兒女小時,以身率其敦倫盡分之事,又日為宣說因果報應之理,其兒女決定皆成賢人」。蓋以母賢,則兒女皆賢,在胎則稟母之氣,幼時則觀母之行、聞母之言,以薰陶於讀書之前,奠定日後求學及為人處世之人格基礎。誠如德國著名的教育家海爾巴德說:「一個賢良的母親,相當於一百個教師。」母親乃兒女接觸最早、影響最深之啟蒙老師,故其身教言教,善或不善,一一均為子女學習榜樣。善教則如中國之文、武、周公、孔、孟等,皆資賢母而為成德達才作聖之本。倘如曹操、王莽、秦檜等,皆因人格差池而獲千古罵名之罪,其母教之責豈可推乎?
「如鎔金鑄器,模型若好,器決不會不好。」
本段舉喻合法。以鎔金鑄器為例,先須以高溫大火鎔化金體,再依模型鑄成各種器物。印祖云:「如鎔金銅傾入模中,模直則直,模曲則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預知,況入模乎?」視模知器,模好器必佳,模壞器必劣。賢母之教如好模,多出善子弟,反之子弟狂悖頑劣,多因不善教,如金入壞模。金固一也,器則天淵之別,關鍵在模型。人之天性本相近,而子弟有善惡成敗之懸殊,要因在母教。
「以故教女比教子尤為緊要也。」
本段幼教依母之結要。印祖常云: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而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云:天地以陰陽二氣,化生萬物。聖人以男女正位(正位者:素位而行,敦倫盡分之謂也),建立倫紀。須知男有男之權,女有女之權,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職,其權極大。女子相夫教子之權,實不亞於男子行政治民之道。故曰教女比教子尤為緊要也。
教女之要緊處為何?即指教其能克盡婦道,相夫教子,助成齊家之天職而言。中國五倫社會以夫婦為始,生子後有父子關係,若家有賢妻賢母,則夫敬婦順,相護提攜,父慈母愛,善教子弟,和合興家,令孝子賢孫人才輩出。就男女天資而言,或無大差別,但器識格局或有差異。就生理體能而言,男性強健、易扮演悍衛角色,女性則體質稍弱,常扮演照顧安定力量。故彼此分工乃各盡天職,素位而行,易躋齊家致福之道。
「以賢母由賢女而來,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
明教女為要中先述幼教依母,本段次論賢女賢母之關係。「以賢母由賢女而來,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賢母是果,賢女是因,欲求賢母,必待賢女。或問:女子長大他日嫁人,何必多費功夫?印祖云:「勿曰:此異姓之人,吾何徒受此憂勞哉?須知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屬莫大功德。況女能德鎮坤維,其子女必能肖其懿範,榮何如之?況自己子孫之媳,亦人家之女乎?欲家國掘興,非賢母則無有資助矣」。
又女子嫁人,若不賢孝,則為人所惡,尚是小事,人必謂汝父母無德無行,生此不孝不賢之女,累及父母常被人辱罵之。倘能盡婦道、孝公婆,敬丈夫、和妯娌,人必敬之,則生身父母亦有光榮。故家有賢女,出嫁後有賢婦,生子後方有賢母,此賢母乃興家利國之第一功臣,不止家門之福,社會國家亦與有榮焉。故欲求賢母,必先求之於賢女。
「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
本段明教女為要之結論,無賢子女之因。反之,無賢母,又如何得未來賢子女之果?無因而望果,其果不遂。故知果由因來,果又作因,如此因果相續。賢母由賢女來,又唯賴賢母善教,方可得未來賢子女,令家門人才興旺。不善教則得悖逆子女,不但家門不幸,亦殃累祖先。如印祖云:世無聖賢之士,由世少聖賢之母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則其子縱不為王季、文王、周公,而為非作奸,蓋亦鮮矣。故家庭教育須以母教為主體,蓋有賢母方有賢子女。
美國羅斯福總統曾云:「個人的成功、幸福和對國家的貢獻,都比不上養育兒女重要。把兒女養大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這才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即使所有的事業都成功,都很順利,也比不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即肯定家庭教育事業之重要及其對國家社會之貢獻。須知社會國家之成功,需賴各行各業之人才參與,而人才之培育,源於家庭教育之成功。此種道理,中西聖哲所見不謀而合。然印祖更直指以母教為家庭教育之核心,實乃悲智愷切之語。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無邪」。而詩經關睢篇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何以文王求之不得,輾轉反側?蓋其為求一賢妻良母,輔以家政,使其無後顧之憂,得以專心國政也。可見古聖王講究婦德之殷重,而婦德與母教實是一體兩面。又中國人欲娶媳婦,不知將來賢否?能孝順公婆、敬丈夫、和妯娌、善教子女否?必先打聽其母之德行、家教如何,以推知其女是否賢慧?足見母教之可觀也,所謂「觀其母,知其女」之意也。其實母教乃一部活生生之教學指引,攸關一家國人才命脈之延續。凡母親之思想、觀念、氣質、情緒、日常習慣、所言所行,所教所責等,都將深植在每一子女心中,影響其日後人格成長與學習成果,尤其對女兒之影響更直接。常聞:「某某人家之女,其神情、長相、性情、習慣、或處事應對等,與其母如同出一模所鑄。」此語是褒、是貶?端看好模壞模,足見母教之不可輕忽也。期勉天下為人母者,聞知印祖之慈悲開示後,能善用其相夫教子之權,發揮其賢妻良母之德能,以貢獻其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功也。此實印祖所期望,亦世人所樂見之果也。(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