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共修研學-勸發菩提心文

(三十六)第九因緣:求生淨土

 心爾整理

發心成佛卻難成

乃因尋求增上生

若能五清境界中

一生圓成功行滿

其次尊重己靈而發菩提心:此一念心能引導我們成就佛果,也能引導我們墮入惡趣受無邊大苦,眾生不知心念之可貴而隨意浪費,諸佛菩薩最尊重的是現前一念心。蕅益大師是日本人公認三百年來中國的大思想家,他註解經典皆以當前一念心作為發起以及結歸。當你能將現前一念心好好掌握、尊重、珍惜、充實、堅固,不但能出離生死,亦能成就佛道。但是要如何尊重、充實、擴展、成熟這個心念?要靠菩提心!不依菩提心修學善法,是名魔業,所以尊重己靈為使自己潛能發展至極,故發菩提心,從任何角度看都要發菩提心,所以說菩提心能不發嗎?菩提心不發會有任何的成就嗎?

接著懺悔業障而發菩提心:有我自己造的業、有眾生造的業、有我與眾生造的共業(我領導人家做壞事,或是他引導我造惡業),今天他發生問題,我以為不干己,我修行得到解脫卻不管他苦,如此可乎?所以在懺悔業障下,也是要發菩提心,因為過去領導他們或隨喜他們造作惡業,使他們受很多的痛苦,今天也要在發菩提心下贖罪,發願將他們的痛苦拔除,幫助他們遠離無明、成就樂果。更何況自己造的五逆罪與破戒的惡業,也只能在發菩提心下才能懺除,講來講去都是要發菩提心,修行的秘訣在菩提心。如果佛法學了半天,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那學佛真是白學了,這個觀念要常常串習。

而我們在這娑婆世界,十萬人修行,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退轉,所以欲發起菩提心救度眾生,必得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速速成佛,故發菩提心第九因緣:求生淨土。

云何求生淨土:

「謂在此土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進道難成佛易,在許多經論上都有開示,在娑婆世界修行很難,難在哪裏?

一、世道不好、年多災難謂之劫濁:就是一群福薄而又剛強難化的人所組成的世界,由於往昔惡業所感,故多災難,或天災或地變,或因人心不好而造成人禍、例如戰爭等所造成禍害,有時更勝於天災地變。當今世界天災、地變、人禍一年比一年奇怪,問題一年比一年複雜。

二、知見不正、外道朋興,謂之見濁:有的人讀書讀一輩子,聽不到聖言量、聽到的都是人不自私天誅地滅等等這類錯誤的觀念,這些概念攝持著他要往上爬、要拼才會贏、不拼就會輸,甚而是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錢大家花,這些頹廢不正常的知見。現在國內又有很多邪門外道、報紙一登,哇!不得了,都以為他們是佛教,群起而攻之,說佛教有問題,要整頓佛教:::。他們藉著佛教之名鬧事以後,政府及輿論都說要整頓佛教,真正的正法(佛教)沒有被弘揚,外道與凡俗的知見卻在那大行其道。

三、貪瞋情熾,昏散交侵,謂之煩惱濁:現在人煩惱多又重,尤其是錯誤概念攝持下的貪瞋等煩惱,它們的勢力非常強,追求名利的心都很切,且用了各種不正常的方法與手段。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曹操等奸臣在爭權奪利的時候,那種用盡心機的爭權奪利,有多麼的厲害,心機無所不用其極!另一種的貪瞋等煩惱不與心機相應,遇到順境很歡喜,遇到逆境很生氣,這種人比較沒有什麼心機,但有屬於情緒上的貪瞋,這些貪瞋等煩惱皆是煩惱濁。

四、身口意業悉不清淨,謂之眾生濁:眾生身口意受了煩惱業的薰染,都成了染污的狀態,意常貪瞋癡,口常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身常殺盜淫。在這世間已難找到一言九鼎、言出必行等口業清淨君子,更何況是在意業中真正不貪、不瞋、不癡的心地光明的賢聖更屬難遇!

五、壽命短促謂之命濁:在南贍部洲的每個人生命或長或短,就算長也不過百歲。現在的平均壽命雖然是七十歲,然依經上講,人的惡業在增上的時候,雖然命還維持住,其實每況愈下,即使有命,可是體力已維持不住健康的狀態,環境也愈變愈差,對境所生的快樂也愈變愈少。例如過度使用農藥已使養人的植物失去威力,所以現代人常多病,醫院遍及都市與鄉鎮。其次能對治疾病的藥方也在眾生善業不顯的時候逐漸散失,現在要吃很多藥才能把小病醫好,以前一個大病用一小藥就可治好,乃至於受用當中乍似真實而隱藏許多過患,例如水果雖是很甜,但用了很重的農藥(好年冬)注下去,從水果根上注下,所以水果外表好看、果肉藏毒,這些過患都是回應眾生內心的虛偽不實,如妄語、貪、瞋等等,可是我們卻沒有這種覺受,雖有吃有喝,但卻吃不到食物的真正營養。吃藥的時候藥力也弱了,身體的多種根力也變差了,雖然壽命還是維持住,可是身體的強健性已經與古人不一樣,在三國演義中的關公,六十歲時還生龍活虎,長山趙子龍七十幾歲猶能馳騁沙場。

西方有五種好處(對比此土娑婆世界五種難處),故曰求生淨土,然須觀待菩提心,方能蒙佛接引往生淨土:

一、生西方皆得不退(煩惱清)彼土清淨莊嚴,煩惱自然不起,故非此土之煩惱濁。

二、四季無更(劫清)非如此地四季各種節氣以及天災地變,令人不調而有各種疾病甚至死亡,故非此土之劫濁。

三、水鳥風林,皆說妙法(見清)聞之知見正確而非此土邪說橫行,令人不知取捨,不知何去何從,故非此土之見濁。

四、觀音、勢至為善友、彌陀為良師(眾生清)在淨土所交往者皆具悲智之上善,非此土之知見不正、煩惱深重之眾生,故非此土之眾生濁。

五、壽命長遠(命清)非此土壽命不定且極短暫之命濁。故將娑婆的五濁轉為淨土的五清。

故祖師曰:「在此土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難故累劫未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這一次往生,這一生就可以成佛,我們卻不選擇這樣的易行道而選擇在娑婆世界以及其他十方的生死世界修行,所以,難故累劫未成。累劫是曠劫、無量劫,由無始到現在還沒有成就, 雪公老師說連一個小解脫都沒有,難到這個程度!上來所講此土五種難處,不要小看它,原來在這樣的環境裏面,或見解不正、或貪瞋癡日盛、或壽命短促、或年多災亂等等,這些問題我們住在這環境的人若未學佛,無法以心轉境,大抵是心隨境轉,在登地菩薩以前的聖者、三賢位的人乃至於凡夫,都是心隨境轉的行相,賢位行者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凡夫,心早就隨境轉。想想我們從無始劫來的修行,都沒有好好選擇修行的境界,所以在逆境、挫折、煩惱、情境當中退轉自己的道心、成熟自己的無明,乃至於六道輪迴,自受無邊的痛苦。原來西方淨土有這五易,對比娑婆世界的五難,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聖者是指登地的法身大士,例如文殊、普賢、天親、馬鳴、龍樹等等,天親菩薩雖是四加行者,乃登地之前行,亦是聖者行相。龍樹菩薩是初地的聖者,馬鳴菩薩是八地菩薩都是往聖。至於前賢例如中峰、楚石諸禪師,慧遠、善導、徹悟蓮宗諸祖師。禪宗淨土宗的祖師都宏揚淨土,臨終念佛往生,故曰人人趣向。人人趣向包括往聖前賢,所修法門雖廣如八萬四千,然以禪淨擇之,此印光祖師所言,禪為專仗自力,淨兼他力,專仗自力開悟者必了解往生的好處,此乃成佛勝異方便,故回過頭來修學念佛法門求生淨土,故曰:「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華嚴、法華、文殊問般若經、起信論、十住毗婆沙論、、、等經論,末後皆導歸淨土。「末世修行,無越於此」末法修行再也不會越過這淨土法門了,然淨土法門有實相、觀想、觀相、持名等四種念佛,註解講無越持名念佛,為什麼?我們認為最平常的持名念佛竟然是所有法門裡面最高的,沒有法門能超過它。持名念佛是下手易而成功高,無知無識的老太婆都用得上力量,且佛之名號能召佛德,引導我們透過種種修學得到現證真如(空性)的成就,此即實相念佛。所以不要以為老太婆拿念珠念阿彌陀佛無啥稀奇,事相雖是簡單,卻含極深義理。

一般人以為吃飯最平常、最簡單,但吃飯在肚中要消化,須經一百多種化學變化,連全世界最有名的化學專家也不能認知,現在頂多分析出三十幾種化學變化而已。往往最簡單的事相,卻含藏著最深的道理,一般人往往追求玄妙的內涵,忽略了玄妙的道理,原來融於平常事相,道能運用在平常日用中,看似平常最奇絕。(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