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參訪觀摩

入寶山滿載而回(七)

 編輯部

堅持理念遭障礙

反省且顧世間法

辦事能通他人志

自覺安穩他願調

連志道老師於草屯開辦弘明國小,在弘明幼兒園畢業成果發表會時,吾人有幸觀摩學習,並在老師許可下就教育與個人修學上,提出若干問題就教老師,承蒙老師慈悲一一回答,使參訪者受益良多。今將座談內容記錄陸續刊登,期令讀者亦能受益,是所至願。

問:剛才老師講到,我們學佛的過程要是確定目標以後,不要太在意一般人的看法,一般人的看法有時候與我們的理念是不大一樣。或因他輩份很高,或因與我們的關係密切,或者是常常來我們家串門子的,反正很有因緣的,他們的看法有時候也難免讓自己的內心很在意,我們要如何去克服這樣的障礙?

答:剛剛所提的問題是你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心要走向既定之目標時,可是比你輩份高或你的其他師長、朋友等等他們的看法與你不一樣,而且非常熱誠的、一再的要來跟你討論的時候,你怎麼辦?或者一再的跟你解說,甚至是糾正,這時候該怎麼辦?我學人覺得每一個人的習氣不一樣,每一個人宿世的因緣也不盡相同,所以走的方式未必全然相同。但是有一點,如果你是在正法的這條路上走,他雖向你講的也是正法,你可以採取你自己想要的走法,因為正法有很多。比方說門有好幾個,你要從那一個門進來都可以,如果你覺得從這個門進來,你比較喜歡,你就從這裡進來,他說不行,這個門實在不好,從另一個門進來覺得更好,你可以如此走,但是你也不必去反對他說那樣,為什麼?因為那門確實也可以進來,那一個門都可以進來,你覺得你走這個門進來很好,那你不妨這樣子走,但你也不要在意他由那門進來。

問:在學佛過程當中,或因為不在意世間名利的追求,難免親戚朋友說,這樣會娶不到老婆,或是嫁不到先生,或是說被人看不起,或是說沒有一個很好的社會地位,你講話人家也不要聽。這些障難如何克服?

答:娶不到老婆、嫁不到先生這一點,與你學佛或許有些關係,但不是全然的關係。例如結婚之事,是依宿世之緣,只要有緣,則超越所謂世俗地位、名利等。不過這個問題確實是每一個學佛人的問題,因為學佛者畢竟是少數,而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確實與學佛的人完全不一樣,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裡,你自己這樣一直走下去,你要自己很清楚,你對你自己這樣學的價值,要非常的明確,自己心裡是非常的清楚,才不會受任何的影響。如果是比較年輕的同學我倒覺得一方面好好學佛,充實學佛的道理,以及落實在修行上,修行就是包括平常的為人處世以外,不妨好好的讀書,去求取個功名,考個研究所、求取碩士、博士的名位。如果你還年輕的話,不妨這樣,為什麼?因為如果你這樣的學習,未來以這樣的學歷,對於佛法的弘揚也有很大的幫助,世間法不完全是糟粕,認為全部不要,一心念佛就好,不一定要這樣。

問:現在學校的學風大不如從前,去學校學習有時愈學愈壞,走向偏差,反而不如開始就不要去,不是更好?

答:現在得到文憑很容易,確實不錯。或可用一、兩年的時間去求學得文憑,可是有一點,或入不好的學習環境,整個人都退轉了,何以如此?乃因在年輕時,思想、見解未堅固時,或許如此。如果能在善知識的護持,還有你自己很清楚的狀況之下(有使命感),則不至於如此!用一、二年的時間去得到這些學歷,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應該有正面的幫助。

問:我們在辦事的過程當中,如何學會聽得懂別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答:這點很不容易!很不容易!需要的是學養與經驗,還有一些天生的氣質(悟性)。有的人就算跟他講了多少次,他還是聽不到你的弦外之音。有的人一聽即知弦外之音,所以這一點很不容易,要聽得懂別人的弦外之音,那就不得了了!

問: 雪公老師講經時,老人家其實不完全在講經,老師您是怎麼聽得懂 雪公老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因為有些是針對某些發生的事情, 雪公老師暗示他的看法。

答:如果是那種情形則很簡單,因為那件事情我們原來就知道,所以當老師在大庭廣眾裡,雖表面上沒有說那件事情,可是在話說了一些的時候,我們早就聽懂老師在講某一件事情,他對某件事情的看法是什麼,那是因為我們心裡都已經明白,所以我們很容易聽到老師的弦內之音。

問:因在華嚴會上,有教授善知識的講經,同行善知識及前輩與老師們的引導,慢慢能體會到聽經,不光只聽經文的表面,在講經會上 雪公老師會針對目前大家學習的狀況有所指示,或者藉講經在調某些眾生,瞭解 雪公老師講經的義趣,與完全不瞭解只純然的聽經,其間差別多少?

答:這件事情很有趣,當年在華嚴經會上  雪公老師在講經時,老人家在講每段華嚴經前都會有一段大概半個小時以上的玄談,每一個人在聽經結束後,都會互相在那裡討論:「老師都在講我!」 每一個人都說老師今天都在講我,你看看多厲害!我們因為不知道  雪公老師他老人家的本地,所以我們不敢說他老人家是怎麼樣的人,只借用一句佛經:「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聽的各個覺得法喜充滿,人人都覺得  雪公老師只是在對我講而已,人人都這麼覺得!

問:所以善於聽經的人,就懂得藉著經文來改正自己煩惱習氣,而不只是充實文字知識。然而論語中有「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對於老師講的話很高興順從老師的教導,但卻沒有真正改善自己,幾年下來習氣依然,身為老師要怎麼樣來看待這種事情呢?

答:前云聽聞佛法,也懂得佛法的道理,且依經而知自己的毛病,可是習氣很重很難改,應該要怎麼改?雖然佛經三藏十二部千言萬語,可是事實上只說了一個道理而已,就是要眾生改習氣,所謂習氣就是起惑造業、就是迷惑顛倒,若將習氣對治即是將惑斷除,豈非達到目標乎?所以學佛真正的用意就是要眾生改習氣。眾生聽聞佛法、雖瞭解自己的習氣但卻沒有辦法改,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舉例子而言,當年聽  雪公老師說中國人一週都叫「星期」,不叫「禮拜」,外國人才說禮拜一、禮拜二,中國人七日稱作一個星期,所以應該講星期一、星期二,我們同學下課互相勉勵說以後都要講星期一、星期二喔!不要講禮拜一、禮拜二喔!然後接著就說,咦…明天是禮拜幾啊?所以你看一點無傷大雅的事情,只要成為習慣以後就很難改,所以佛因眾生習氣很難改,所以才開了一個留惑帶業往生的淨土念佛法門,但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不要改習氣,以為我理所當然就是這樣,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不要去講說別人:你看他聽了那麼多,卻還是那個樣子始終不改,你看看他學佛有什麼用。我們不要往那方面去講,而是回過頭來說,我們聽了那麼多卻沒有改習氣,我們希望回過頭來將這把尺放在自己的身上來校正自己,而不是校正別人,將無始以來自己的煩惱習氣好好的反省,要一點一滴的努力,真正改變自己。

問:可是現在有一麻煩處,我如何知道我在進步,或者我如何知道我在退步?有的同學說我進步或退步我尚且不知道,又如何能檢驗出我進步多少,或者退步多少?

答:自己進步或是退步有兩個方式或許可以瞭解,一個方式就是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在學佛的這條路愈走愈穩、愈愉快,如果你愈走愈穩愈愉快,大概你是在進步當中,這是一種方式。另一個方式就是有善知識的指導,接受調教才知,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可是你千萬不要說某某老師你看看我最近是進步還是退步,他(對方)一看,喔!你進步很多,自己就開心的不得了。(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