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護生放生-九二年五月十日母親節浴佛放生
母親節浴佛放生法行紀要(上)
編輯部
一年一度母親節
放生浴佛來祝福
慈悲施供功德大
用作無盡報母恩
緣起:原訂於母親節前一天所辦的放生法行,因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而被迫取消,為圓滿大家的善心,故仍於五月十日,假基隆海邊,隨緣舉行放生與浴佛法行。下為放生與浴佛法行之觀修,以及面對障難時所應抱持之心態節錄出,以嚮大眾。
放生活動紀要:
甲、放生法行觀修:
一、殺生果報:
先明殺生的果報:與所殺害的眾生結下惡緣,與一切眾生結最大的惡緣就是殺害他的生命,因前世對他的傷害,所以這一生變成冤家,若不化解來世亦成為我們學佛的障礙,這是所有障礙中最為可怕的。其中有一種最嚴重的障礙,就是我們要死的時候,他在旁邊或搬動或哭泣牽動我們的神識入三途受苦,這是往生淨土最嚴重的障礙。
殺生業也和佛菩薩斷絕關係,因為佛菩薩內心的行相是慈悲心,而殺生起的是瞋恨心,不但和眾生結惡緣,和佛菩薩也斷絕關係,死後無法去快樂的世界,也無法脫離三塗的痛苦。
造殺生的業是三毒所引發,例如因為愛吃所以以貪造殺生業,因為被蚊子咬故起瞋心造殺業,又因為不明白因果,以為動物生來就是我們的食物,殺牠們來吃有什麼關係呢?這就是愚癡來造殺業,殺業雖是三毒所引起,但要以瞋為究竟。
這些都是我們行放生業時必須要帶著一切有情來懺悔的,不是一種我高高在上,所放生的魚兒等回去吧!當抱著慚愧之心棄捨往昔的惡緣、特別是棄捨內心的貪瞋癡,和眾生與佛菩薩結善緣,作為我與有情往生西方成就佛果的資糧。
二、放生功德:
其次瞭解放生的功德,依放生儀軌:「上順佛法,下度眾生,消弭殺劫,減免災厲,癒病延壽,逢凶化吉,解冤釋結,廣結善緣,善神擁護,惡鬼遠離,夜夢安穩,心生法喜,深植善根,厚培福德,不墮三塗,當生極樂。」因為放生引發慈悲心,或因慈悲心行放生業,有慈悲心則上順佛法(論云:法性悲愍,乃因法之指歸處即是利益有情),因慈悲心下化眾生……,依放生法行所觀待的慈悲心,可以上通下達,旁通(諸佛菩薩天人之加被)內證(能作現證空性破除二障之資糧),全靠慈悲心成就。故今天放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起慈悲心,慈悲心若未引起,則此放生業功德就很小了。
三、放生意樂:
在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中,俞淨意先生也常常放生,但是命運卻沒有改變,灶神點示他雖常常放生,但是慈悲心卻一絲毫也沒引起,如此之功德只是微少,且一面放生一面在家裡大魚大肉,還是照常踩螞蟻、殺蟑螂、打蚊子,如此非但無功尚且有罪,只不過以放生法行來博取好善之名,且殺生業未止息。還不如我們將慈悲心好好引發,貫串所有的法行,特別是放生法行。
四、放生法行攝持六度:
放生法行不只要依菩提心意樂成為大乘的法行,還要結合菩薩六度,作為成佛之增上緣。然放生法行如何與六度結合?若有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之行者,對於所放的生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是財布施,放出去前為它們說十二因緣法相令彼了知生滅之法悟不生滅,是法布施,至於讓他們免於被殺的恐懼,是無畏施。放生對治我們的殺生業及瞋恨心<這叫做持戒:其中攝律儀戒就是以善法對治煩惱法(如上所述),攝善法戒即是將放生法行結合所有法行,只要心完全站在利益眾生的立場下就是饒益有情戒。作善法遇到挫折時不能發脾氣,且越作善法他人越指摘與障礙,歡喜接受即是耐怨害忍,何以能歡喜受之?須知業障可藉做善法時受到逆境障難與挫折中快速消除,不但不瞋逆緣還要感謝,此為耐怨害忍;環境或許不好,比如說天候不良、或者沒有車子搭、位子很擠,活動的場地廁所太少造成諸多不便、或是工作人員服務不周、、、仍不改放生之意樂,歡喜安住在放生法行上,此即安受苦忍;放生活動時內心要安住在法上,講究放生的心態是否與法相應,或者安住在佛號上,或者與菩提心相應,或者在十二因緣的教法觀修中做完,以佛法的意樂與正知見完成放生的法行,是為諦察法忍。隨緣興辦放生活動,眼前把握當下,努力地將善心提起,努力地將善法做圓滿,努力地將煩惱降伏,努力地配合大家,努力地生起歡喜心,努力地生起對佛菩薩的信心,此即精進。所專注的是生物能夠歸於大自然,海闊任魚躍,天空任鳥飛,而且注意自己菩提的意樂,專注地發菩提心,專注地去觀修十二因緣去放生,這叫做禪定。而放生時用各種方法讓自己煩惱不起、讓法行圓滿、讓眾生起歡喜心,這就是放生與智慧結合,並且在放生當中體會隨緣現起的放生體性空寂,此名般若。以放生的事業結合六度即是殊勝菩薩法行,莊嚴殊勝佛果。
最後有一點非常的重要,就是你真的相信剛剛所講的都是真的!而不是只是一個法行。
五、與放生動物結下勝善緣:
將來我成佛時,他變成我的上首弟子,或者他成佛時可以護持我們,此乃「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如釋迦牟尼佛出世,有這麼多佛護持他,而阿彌陀佛出世,亦得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佛護持,所以行放生業是非常有意義的,若將這個事項看成是殊勝的,所累積的功德是不可思議,若把它看成單純的活動,那就很可惜了,一方面時間也耗費,二者錢也花得不少,乃至於行前籌備,人員之調配及義工的疲於奔命,若沒有達到效果是很可惜的。
六、放生功德回向:
放生之後要做回向,回向有四種回向。第一、回自向他:將自己所做的功德通通送給一切眾生,自己的功德不但不會少,也與眾生的功德增長廣大,如四十二章經第十章: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第二為回小向大:將自私的心態轉變成菩提心,以放生的法行將只顧自我生命不顧別人的生命轉變成愛他勝自的菩提心,大家今天都變成了菩薩。第三為回因向果:將所有因地的修持都轉成佛陀的果位。第四、回事向理:將所有事相的修持都轉成通達空性破除二障的資糧,通達所有事相皆是因緣所現的幻化法,在因緣所現的幻化當中累積功德,破除人我與法我的執著,以上乃放生之後所要做的回向。
七、念佛助成放生善法:
上來乃放生所要講究的內涵,然何以要持名念佛呢?因為今天的事情若沒有三寶的加被是不可能辦到的,有可能下大雨或放生車拋錨等等障礙現起,若沒有大眾的善心與三寶的加被,是不可能完成此放生業的。其次於金光明經中,述及過去流水長者(釋迦前身)為救一池缺水喁喁將死之魚,為彼稱念寶勝如來名號,且說十二因緣法相,並以廿隻大象乘載皮囊裝水救之,雖然魚最後還是死了,然仗佛名與法力昇天變成佛的護法。
八、結語:
此次活動之興起主要因緣是為報答母親的恩德,不只是報這一世母親的恩德,亦要報宿世母親的恩德,不只是一人報母恩乃人人皆報父母恩。其次是最近瘟疫橫行,得了此病立刻要人命,且無特效藥,感得此病與吾人宿世的殺業有關,今天以放生業來對治殺生業,以慈悲心來對治瞋恨心,就可以遠離天災人禍。第三、久旱不雨旱象已現,若上天不降甘霖,七、八月就沒有水,生活陷入種種不便。其實旱象亦是瞋恨心所感,瞋恨心會感應乾燥的氣候,以及坑崁丘陵等尖銳的景色,或可是前生說話苛刻及瞋恨心所感的現象。
乙、放歸大海,對海之觀修:
將所放眾生,放歸於大海,見到波濤洶湧,一波波浪打岸邊,瞬時生起對海的觀修:
一、觀想為佛菩薩的願海深廣無盡,願力又像浪一般永無止息的湧現。
二、觀想是眾生沉淪的業海,眾生在這當中沈浮。眾生六道輪迴就像在業海浮沉一般,頭出時似上三道(天、人、阿修羅),頭沒似下三道(地獄、餓鬼與畜生)。
三、在海當中有許多漁船在撈魚,就像在業海當中有許多現起的苦報,乃吾人惑業所感。當我們在業海中造惡業時還有許多人幫我們一起造共業,比如邀我們去打牌、抽煙、喝酒等,使我們無止息的受苦。
四、在海中有許多的寶藏,佛經上有載商主帶領商人到海上尋寶。若能在業海中好好的修行,可以得到許多殊勝果報,猶如在污泥當中可以種植蓮花。
五、在業海當中浮沉(漂流)的許多有情,其數目無量無邊,都曾做過我往昔父母,且次數無量,亦具佛性未來能成佛,是我們要報恩的對象,也是我們要救度的眾生。
六、海中有許多的船隻,可觀想此舟船乃彌陀佛與十方諸佛之大願船,可帶領我們從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七、海浪一波波地打到岸邊,我們修行也當如海浪般持續、不間斷地精進修行,越挫越勇。
八、讚佛偈中:「紺目澄清四大海」,紺目範圍廣如繞須彌山之四大海水,能照見十方眾生的苦難,能了知眾生的需要,以及眾生的心意。
九、海能包容、含藏與消化萬物,吾等心量當如大海般寬廣與包容,俗語說宰相肚裡能撐船。
十、大風一吹,海面上即泛起了漣漪,猶如眾生心性原本安靜,境界風一吹即現識浪,情想奔騰,輪迴無盡。
丙、放生後檢討與心得座談:
放生後發現有人網補,經交涉、溝通、請求,有人迅速離去,有人執意不悔仍網捕,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感動捕生者,俟彼離去後,大眾再座談檢討之:
他們(捕生者)其實是非常可憐的,煩惱是很可惡的,我們阻止他們捕魚,其實是阻止他們墮落輪迴,眼前保護我們所放的生物,也保護他們(捕生者)的善根福德。
感慨台灣在末法時期,善業難做,惡業橫流,所以興辦善法會有種種障難。
看到執意捕生、屢勸不改、剛強難化者,想想我們其實跟他一樣,別人認真造善時,我們何嘗從善如流?面對剛強難化的眾生,當我們向他乞求不要阻擋善法時,百般乞求千般誠意猶不能感化他時,回頭想想我何嘗不是他?只是今天我變成似道貌岸然般人模人樣,其實我內心跟他沒有兩樣,與他一樣剛強難化,雖在教法上知道要生起世間的善心,但是卻從未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甚至種種的法行也只是依樣畫葫蘆,並沒有真正依著慈悲心與菩提心來造作。
在我人生的旅途上,老師朋友如此愛護我時,我是否也該回頭想想要如何回饋社會?要用怎樣的心態充實自己?所以今天的放生,雖然看起來有些魚被抓被殺,甚至有些蓮友苦勸這些趁機捕生者,他們不聽從,令人氣憤、無奈與悲傷,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想,何嘗不是顯現我們剛強難化的內心。
不過在辦事時,仍須考慮周詳,使不如法事儘量不要發生,茲舉幾條作為勉勵與警惕:
一、做善法要有無怨無悔的心態,越挫越敗,越敗越戰,勉勵自己做一個常敗將軍。
二、體悟做善業之難,做惡業之易,例如在餐廳裡面,很快地就可活魚三吃,但是做放生業卻是這麼的不容易。
三、每一個生命都想離苦得樂,他們那種害怕病苦(一點苦也不想受)希求快樂(愈多愈好)的心情,我們有否好好體會,幫助他們離苦得樂(最殊勝的離苦得樂是成佛),以及自己好好充實離苦得樂的能力,是不是我人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價值?
四、體會體會佛菩薩度化眾生時,一定有很多眾生的表現讓佛菩薩情何以堪,在情何以堪的情況下,如何能再發菩提心,重新出發。如同觀音菩薩在初地時度眾難度而欲退心,千光王淨住如來教持大悲咒,並在阿彌陀佛以及十方諸佛的引導,使菩薩繼續安住發心,依著大悲心與菩提心,繼續修下去。
五、在眾生的業海中越勇越挫,越挫越勇,我們只是這一次放生法行遇挫折,但是佛菩薩是永劫度眾受苦。吾人在事情作不下去的時候,應該想想不是事情難做,而是業力難擋,我們應該堅固的是願力而不是害怕業力,業力是不敵願力的。
六、善法凝聚有賴於大眾的共識,這樣的共識應該在佛法的領域中多多地凝聚,讓我們將心中所有的嫉妒、貪、瞋、癡、無慚、無愧以及忿、恨、惱、害、嫉、慳、憍、慢等等的煩惱不生,在清淨心當中,大家心連心、手牽手,以佛菩薩為榜樣,以佛菩薩的加被為我的憑仗,以善法為我內心所依,以佛果為我的目標,以苦難的眾生為我無盡行菩薩道的所願度化之境,今天大家雖然有很多禍,但是會因禍得福,雖然有很多的不如法,但是會在不如法當中建立如法,雖然有煩惱,但是會在煩惱堆中重新出發,雖然有很多的不滿,但是會在不滿意當中尋求滿意,雖然有許多的痛苦,但是卻可以把所有的惡業,藉著眼前的痛苦而消除,所以希望大家藉著此次因緣而一起成長、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