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啟蒙園地-十四講表

(五)第二講表(丙、丁)

 傳瑛

                

二、諸法生起三由:因、緣、果

我們看得見的所有事情與所有現象,都是由三個條件聚合而成的。哪三個條件呢?就是因、緣、果。

因是動機、造作,如種下地。因像在地上播種,播種後,種子本身若養分不夠或缺乏照顧,它不一定可以順利結果,且有的種子有很快開花結果的能力,例如花生,此謂「暫」;有的種子要很久才開花結果,例如桃子需時三年,此謂「常」;所以說「常暫不同」。種子的成長,除了看它本身成長的能力以外,還得看它的「緣」。

「緣」包括哪些呢?表上云: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如日水肥,當種子下地,它就需要陽光、水、肥料的滋養。如兩顆種子,一顆種子得到充足的陽光、水及肥料,而另一顆種子卻缺乏適當的照料。想想,這兩顆種子,哪一顆種子可以順利結果?當然是得到很好照顧的那一顆。所以表上說「強弱之判」。意指這個緣如果是強的,種子就容易長大結果;反過來,如果這個「緣」是弱的,這種子就不容易長得好,甚至無法開花結果。

果如植物熟。之前說過有陽光、水、肥料照顧的種子,容易結果,而另一顆少被關照的種子,因它的緣比較差,就會長的比較慢,所以叫做「遲早有時」,以示結成的果報,有早晚的差別。以上是以植物來做比喻。

除無情的植物外,我們有情的眾生也是由因、緣、果所組成的。我們的「因」就是「發心」與「造作」,如果有人以愚痴的心,造作惡事,將來他就會到畜生道,如果一個人常發嗔恨心,喜歡與別人鬥爭,將來他就有可能到惡鬼道或成為阿修羅。如果一個人貪、嗔、癡都具足,而且到處為惡,將來就會到地獄道。如果一個人常常替別人著想,幫助別人,將來就會得到很好的人身,甚至升天,享受天福。

心到底長什麼樣子?古人說心是「三點若星相,橫鉤似月斜,披毛從此得,成佛也由他。」「心」上面三點像天空的星星,橫鉤像天空的月亮,本是很明亮的,可以幫助我們成佛;可是如不好好用這個心,將來可能引我們當披毛的畜生,或者墮到其他的惡道去受苦。所以千萬要善用這個心!

有情眾生結成苦果或樂果的緣有四種:

第一種是「親因緣」:就是上面所說的發心(動機)與造作(業)。

其次是「所緣緣」:是指心所緣的對象。如小朋友經過麥當勞,看見蛋捲冰淇淋,心裏一直想吃,這時,蛋捲冰淇淋就成為小朋友的「所緣緣」。我們為什麼要到佛堂念佛?為了要成佛,成佛就是我們的「所緣緣」。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所緣緣」,它會使我們的心愈變愈好。相反的,當「所緣緣」是不好的時候,我們的心也會受影響而變壞。譬如有些人只想吃喝玩樂時,一旦他們沒錢花費時,就會由心驅動做出偷竊、搶錢等不法的事情,甚至犯下勒索綁票的惡罪,因而斷送一生的前程。所以「所緣緣」對我們心的引導,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第三是「無間緣」:主要是指眾生剎那剎那生滅不停的心念。眾生的心念像猴子一樣,整天二十四個小時,動個不停,有時想好的,有時又想壞的,整天轉來轉去,上下起伏,讓我們每天都覺得好疲累。譬如有的小朋友很喜歡吃冰淇淋,雖然冰淇淋沒有在他的面前,但是他的的心念常常有冰淇淋的影像。「無間」就是沒有中斷的意思,念佛時,就是要把心念安住在佛號上,佛號一句接著一句很專心地念下去,可以使我們的心很安寧,不躁動。像小朋友每次上課前須念十五分鐘的佛號,從慢板、中板、快板,然後止靜,止靜時,嘴巴雖然沒有發出聲音念佛,但心裡依然佛號不斷,當我們的心都在想佛、念佛時,我們就不會想壞事。但要如何使心常常放在佛號上?還需要下面一個很重要的緣。

第四是「增上緣」。現在我們發心要念佛,也有成佛的目標,無論出聲念佛或心中默念佛號都可以,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忘記,若忘記的時間多,功夫就會慢慢退步,這時就需要靠老師、朋友、團體來提醒我們,鼓勵我們,這就是「增上緣」。

有因緣就會結果。果是「結成」、「起相」。如果大家都發心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成佛的目標,並且時時把心放在佛號上,就具足「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除此之外,又有良師益友為「增上緣」,幫助大家提升念佛的功夫,結果一定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結成、起相」就是這個果相成熟了。

「因、緣、果」通常簡稱為「因果」,本來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但因外緣不同,而有「因同果異」或「果同因異」的差別:

「因同果異」:如在同班名列前茅的同學,長大以後,各自的發展不盡相同,有的從商、有的從政、有很卻很潦倒失意。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外緣的不同所造成的。

「果同因異」:如考上同一所大學裡的學生,每個人上過的小學、國中、高中不盡相同,生活環境不同,智商也不一樣,甚至有的可能是曾做錯事,後來改過自新,奮發考上的。果同而因異,問題是出在哪裡?也是出在「緣」上。所以先天資質比較差的人,不要氣餒,只要後天好好努力,並且多親近良師,虛心接受其教導,多交益友,相互切磋,仍會有成就。

當一個人有能力幫助別人時,就會成為別人很好的善緣,所以自己好好念佛,就有能力幫助別人好好念佛。在念佛前,老師都會說,請大家萬緣放下,佛號提起,至誠懇切,一直念下去。這個「至」就是到了極點,是非常非常的誠懇,而且這個心很專注、很恭敬。凡學任何事,都要很用心,才會成功,同樣的,念佛也要很用心,甚至比做其他事情還用心,這樣心力才提得起來。對三寶有恭敬心,才可以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也才能累積福報功德。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回他來到迦陀羅國的境內說法,說法地點的旁邊有一沼澤,剛好有一隻蛤蠣爬到沼澤邊,因為佛說法的聲音很好聽,這隻蛤蠣佇足聽得好開心,而且好專心,但很不巧的,有位牧牛的人經過,看見佛在說法,也跑來聽,並隨手將他趕牛的手杖往旁邊一插,不小心把蛤蠣給插死了。由於蛤蠣是在非常歡喜、恭敬、讚歎佛法時被插死,所以死後往生忉利天。忉利天環境很莊嚴,而且升到那邊的天人有宿命通。蛤蠣升天後,知道自己是因聽法的因緣,而得到此世的樂果,於是就飛到佛的面前頂禮答謝。佛也藉此因緣向弟子說法。佛故意問:「你是什麼人?」這天人就回答:「我以前是隻蛤蠣,在聽佛說法時,雖不巧被牧牛人刺死,但因當時恭敬聽法的福報,使我死後能夠升天。」所以用恭敬的心來學佛,福報是非常的大。

三、法有兩端:事、理

一切法都要從事、理兩方面來看。事是跡象、行動;理是義趣、解說。如諸法三分的體、相、用。其中「相」、「用」屬「事」,是看得到,而「體」屬「理」,雖然看不到,卻是事所蘊藏的道理。譬如上課時,同學在事相上如何表現對老師的尊敬?同學在課堂上坐好、專心聽講,就是一種敬師的表現。每個人都喜歡被別人尊重,但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一定要先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從禮做起。「敬人者,人恆敬之」,懂得禮貌的人不僅廣受歡迎,也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大家若能相互尊敬,社會就會和諧,世界也會太平,這就是禮所含藏的「大道理」。

「理指義趣、解說」。義理的解說很重要。如果理不講清楚,弄明白,事也無法做得很圓融。所以講事時,也要講道理,這樣做事才不會有問題。

從前有位長工要去主人家做工前,有人向他說,你是卑,所以走路時,一定要走在主人後面,而你用過的東西,不可以給主人用。有一回主人很晚還沒回家,家中的人就請這位長工提著燈籠為主人引路。長工提燈出門,遠遠地看見主人迎面而來,這時長工想起,自己一定要走在主人的後面,主人說:「你要引路,應該走在前面」,但長工執意一定要走在主人後面,主人很生氣但莫可奈何!又有一回,下大雨,主人忘了帶傘,恰巧看見長工拿傘走來,就請長工為他遮雨,可是這位長工卻說,我是卑,你是主,我用過的東西你不可以用,結果主人淋得像落湯雞。這都是因為長工只固執「事」,而不懂其中的「理」,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當然,這位長工也因此被解僱了!

「無事理何所立」,當然,只會講理而不去做,等於說食數寶,毫無用處。像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最大,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的道理,可是要怎麼孝順父母呢?就要照「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教則去做,否則「孝」無由展現。

「不可執理廢事」,當瞭解道理時,就要去實行。像學佛注重「解行相應」,儒家也說「知行合一」,否則解而不行,算不得真解,知而不行,也算不得真知。瞭解法有兩端:事、理,目的就在知道理,並依理行事。

萬法皆須由體、相、用、因、緣、果、事、理這八個角度來看,才能面面俱到,圓融無礙。(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