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蓮池海會-往生見聞記

吳蘇芬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傳細

有為所作皆無常

來時糊塗去時明

須是佛名入耳根

依仗助念得大利

緣起

世間無常事頻仍,於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八點一刻接獲為吳蘇芬老居士助念時刻到來時,末學因早在一個月前被通知,心裡有譜;也堅信,其家人將老居士從醫院接返家並助念等等,事前已有心理準備,正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因此在趕往基隆的時刻內心篤定。在車上與另位學長談起,老居士是她駐亞特蘭大新聞處主任的母親,以及這是她生平的第二次助念時,心中生起一些感觸:一是能自具「信願行」三資糧的內因以及外在的助念,是何等的困難;二是又多了數位淨土法門的同參道友,也相信他們的道心將藉此燃起。

助念

當陀羅尼經被蓋在吳老居士身上時,老居士的身體逐漸地不再躁動,隨著老居士的呼吸起伏,王家的小兒子也在母親耳旁,懇請母親專一的念佛,廳堂一片的寂靜,只聞家人與蓮友的佛號聲,一字一句聲聲清楚地念著。雖有人曾談及隨著生命一點一滴的流逝,死亡是每個人必須面對最孤獨無助的時刻,但此時正接近夜半時分。遙想起地藏經利益存亡品第七云:「…… 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囑累人天品第十三又云:「……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因此老居士並不孤獨、也不無助。

更何況老居士早於兩、三個月前因學長的經常開示,相信西方確有極樂世界;也願離這個娑婆的苦世界,現今正與隨侍在旁的子女共同念著「阿彌陀佛」,心不離此一句萬德洪名佛號,有此念佛之緣起,是老居士功不唐捐的宿世福德生起、以及其平日積功累德的感應。

夜半十二時二十五分,吳老居士在句句的佛號聲中安然往生,蓋上了陀羅尼經被,老居士的大、小兒子及蓮友更加勤懇地將佛號一直念下去,渾然不覺東方破曉,是時早上八時左右掀開陀羅尼被,吳老居士面容祥和、全身柔軟,頂上微溫;此皆往生瑞相現起,佛力的不可思議讓家屬心安,九時半換完服後送往殯儀館等待入殮。

頭七

隔週的週三與學長前往老居士家作頭七,在法會的前行,末學隨願供養:弟子傳細懺悔無始業障,修證本具如來功德。並願帶著無盡的大悲心與多生現在、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將此一法會功德對治世間SARS的疫情,並作無盡的供養與回向。

此次藉著聽學長的作七開示,更加體悟「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皈依三寶進入教理因緣應更珍惜。因之每每在家中誦經前的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都讓末學內心澎湃不已。

頭七法會晚上九時剛結束,門口由吳老居士生前栽種的曇花,綻然大放、空中還飄著陣陣的曇花香,王家子女從不捨的情緒中轉化頻頻讚歎、歡喜信受。

告別式

六月七日早迎靈後,在第二殯儀館舉行家祭儀式中,在祭文與故人生平介紹中瞭解了老居士之生平:吳蘇芬居士江蘇省宿遷縣人,生於民國十五年,幼期正值八年抗戰、國共內戰等社會最動盪不安時,大環境的動盪使她無法接受正規教育。與王老先生結識於民國三十八年,迫於政治因素遠離家鄉到陌生的台灣,一對二十出頭的年輕夫妻,手無寸鐵,來台後一切從零開始,王老先生先後於新竹、基隆的國小任教職,六位子女相繼出世。吳蘇芬老居士秉賦聰穎悟性佳,客家話、閩南語皆難不倒她,平常好與人為善,與鄰人相處融洽。

一家八口單靠先生教書微薄的薪資,常常令家中食指浩繁、捉襟見肘。幸賴老居士替人織毛衣、打零工,貼補家用;子女的食衣住行育樂樣樣不離老居士的慧心巧思。老居士除了對公婆惟命是從,對七姑、六叔亦善盡照顧之責。老居士平日喜看紅樓夢等中國古典文學,對現代中國名著亦常遍覽;在生活上無不省吃簡用、以身作則,從不造成子女的負擔,反而處處嘉惠子女。例如給國外任職的女兒信中提及,栽培六位子女就像保養七彩玲瓏的美玉;時時提醒子女要有如玉般的外表-溫潤剔透、內心-冰清玉潔;切莫割傷他人、跌碎自己。

且教導子女為人處事要冷靜,身在公門,要知恩圖報;老居士不僅是「主中饋、延嗣續、繼蒸嘗」的傳統主婦,更不斷的接受新觀念,也培養子女在逆境中不驚惶失措、在順境中不驕不傲。即使老居士自己在生病期間,也經常告訴子女,她想去當義工,去照顧那些生病的可憐人,子女許以將代她完成時,老居士深表讚許;重病時仍咐囑子女各自忙去,充分展現其豁達開朗、意志堅強的性格,不願見到子女沉浸在憂傷裡,亦不增添兒女的煩惱。

縱觀老居士的一生,處處可見她堅強的個性,毅力不搖的韌性,以及樂觀奮鬥的精神,在在都影響著子女們,子女們願以老居士「忠厚、樸實、活潑思想」的良好家風,傳遞給下一代子孫。

二七至七七

家屬謹遵佛制於七七日內念佛、吃素,如法作七,告別式,興辦佛事(齋僧、放生等),相信吳老居士已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華開見佛,蓮品高昇。

家屬也在學長的每次作七開示引導之下,日日增上,對佛法的內涵也漸漸瞭解,祈願另一個緣起,讓另個佛化家庭永續經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