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日常省思

化無常為往生成佛的資糧〜從潘際雲老居士驟然往生談起

 淨調、道融、雅丰、心淳、心刻

觀待業力之有法

生住異滅乃無常

重視生命當下修

撒手歸去極樂邦

九十二年十月十七日

緣起:

    潘老居士驟然示現無常,考驗著家屬與蓮友對於臨終護持往生者的正確知見,緊急情況時所應採取的應變措施,以及彼此間行事的默契。臨終得遇助念是殊勝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一生順遂,臨終遭遇電擊急救乃往生者最大的障礙;老居士因著平日和蓮友結下的善緣,而感得善知識與蓮友全力護持,以一句彌陀聖號助老居士提起正念,方能扭轉即將墮入三塗之惡業,進而超拔至西方蓮胎中安養其身,其所感應之外緣可謂異常殊勝。

    然行者不可小覷此特殊因緣而視為平常,或妄自以為學佛之人必不會遭遇此種橫禍,老居士的無常示現可作為吾等之警惕。世間的種種善行若無出世善法加以保任,不足以成為往生乃至成佛之資糧,更無力對治惡業,「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故而平時當竭盡全力造作善法,來懺悔將生、已生與未生之業障,每個人一生當中最大的障礙即是臨終遭遇往生的障難(諸如急救、家屬哭泣、搬動......),是故為了好死,必得要及早準備資糧,方不至於在面對無常時亂了方寸。死之一字甚為重要,內因與外緣皆需講究,此老生常談乃佛菩薩與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勸勉之語,吾等不可不戒慎恐懼。

    依著此次老居士往生的因緣,令學子們深刻體驗無常並學習如何正確護持亡者,倘若學子們能依此而發起對生命的重視與珍惜,進一步地精勤於教法與善法的學習,則老居士便是佛菩薩的示現。茲將學長們參與老居士入殮與告別式之心得整理如後,俾見者聞者同沾法益。(編輯部)

 

潘際雲老居士往生助念心得 / 淨調

死生是人無法避免的大事,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必定會遭遇到,可能是自己的親人、朋友以及一切可能相關的人、還有自己,而在我二十幾年的歲月中,對死亡的認識應該說是模糊且片面的,說模糊是因為過世的人在自己記憶中並不深刻,可能是當時年紀還小,如爺爺、奶奶等長輩,或是亡者和自己的交集很少,如一些遠親;說片面是因為中國人大部份對死亡的談論是非常禁忌的。

然而在回憶中,還常能浮現一些對爺爺的印象與感覺,因為我從小就很黏爺爺,不過這也應該是爺爺很疼我這個孫子的關係吧!他騎腳踏車出去的時候後座多半會載著我,連剪個頭髮都是結伴同行的,後來上小學成績還不錯,爺爺都會把成績貼在牆上,有人看到那占滿半面牆的獎狀時,就是我爺孫被稱讚的時候,我們爺倆的感情現在再回想起來還蠻親密的。然而爺爺年老的時候因為腦中風而導致行動不方便,後來甚至癱瘓、去世。在喪禮中,我的心中充滿著難過與不捨,但是卻又帶著一點害怕,這種害怕是因為看到穿著長袍馬褂躺在棺材中的人和之前認識的爺爺不大相同,加上一些對死亡錯誤的認知,如黑貓若跳過亡者,則人會成為殭屍,種種因為無知帶來的恐懼佔據了先前的懷念之情,我想如果當時長輩們能稍加引導我們這些晚輩,經過爺爺的喪禮後我們這些子孫們對爺爺的緬懷該會更加深遠才是。

這次到潘伯伯家中幫忙助念以及入殮,使自己對死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對「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也體會的更深了,一個健康的人都隨時有過世的可能,更何況是家中已經有染過重病的母親呢?真的擔心家中有一天突然傳來惡耗,現在自己不能常侍父母左右,只好藉著這個機會在學業和品德上好好用功,才不會辜負了他們對自己苦心的栽培,以期他日盡孝心的方式能更加圓滿。在整個入殮的過程中氣氛是祥和的,秩序是有條不紊的,唯一的聲音是莊嚴的佛號,與一般喧鬧的形式以及浮動的人心大大不同。在為亡者更衣時也是帶著尊重來進行的,猶如是為還在世的潘伯伯穿上衣服般,孝心從此流露而出,代表潘伯伯在子孫們心中將長久地流傳下去。我想如果有看到這樣入殮形式的人,一定不會再想以傳統方式來入殮亡者的。

以佛法的知見來辦理往生者的喪禮,還得平常家中的成員有共識才能順利進行,像末學就還要再努力才行,如果對佛法認同的家庭就不會對死亡避而不談,也不會因此而使得對死亡有錯誤的見解與猜測,而把喪禮辦的令人覺得神秘又畏懼,而且佛化家庭懂得以助念來送往生者最後一程,作子女的能夠真正盡到世、出世間大孝。而且在作七及往後的祭拜中也會懂得緬懷亡者,將先人美好的事蹟流傳下來,培養出一個良善的家風。

藉著這次潘伯伯入殮的機會,應該要更加警惕,好好地把握自己能孝順父母的機會,以免以後徒生感嘆,也要勉勵自己好好地表現,讓家裡或是親戚朋友們也能對佛法生起好感,才有可能達到佛化家庭的目的,依著佛法知見的告別式也才不會有太多阻礙,進而讓家族親戚們也能感受到這樣安詳、美好的喪禮,把對亡者的尊敬與懷念長久地流傳下去。

 

心得感想 / 道融

常言道:「人生無常。」但是真正面對無常的時候,大部分的人只能含著淚水,把這一切變化歸咎為命運的捉弄、上天的造化,而陷在其中悲嘆悔恨,不知所措。然而,在這次潘老居士往生的示現裡,末學卻看到了超越無常、超越命運的積極態度。

即便事情來的突然,不過有了平時的修為與訓練,家屬們忍住哭泣為老居士助念,不見一絲慌亂張惶;蓮友們也都陸續趕來支援,無論時間多晚、天氣多冷。助念二十四小時之後,在小殮的過程,望著老居士安詳的面容,自在往生,末學以為,生命能夠如此莊嚴的結束,生前縱然多麼叱吒風雲也不及此之萬分之一。

告別式當天,首次由年輕一輩擔當重任,即使並非身居要職,內心惶恐仍免不了,因為有許多長輩無時無刻觀察著「這群年輕人」的表現,我們言行好壞攸關這個團體的榮辱,只有在每一個細節的戒慎用心,才能不負老師平常課堂教誨。感謝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學習與觀摩,因為總有一天,「養生送死」這樣的棒子會交到我們手上,自己是否能把這些繁瑣的事務處理得像長輩們一般有條不紊呢?想到這裡,也不禁汗涔涔了。

告別式上,聽見曉青學長那番哽咽低泣的悼父文,許多蓮友以及老居士的軍中袍澤皆頻頻拭淚,人畢竟還是有情眾生之一,誰能不念往日相聚的時光?誰會捨得曾經同甘苦共患難的親友,轉瞬間不在身邊?也許因為他的安然離去而使仍在世間的我們感到些許安慰,但是那份悵然的失落感,卻還需要時間與智慧的撫平啊!是不是真的看慣秋月春風悲歡離合之後,就能像江渚漁翁一樣,不悲不喜灑脫自在了呢?

曾聽一位老師說過,如果把人生的每一個事件都當作是為救度眾生、增長智慧的一次機會和考驗,就不會把這樣的起伏怪罪於業力或是宿命。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那麼這個娑婆也就不那麼苦了。老居士的往生示現,讓末學對老師的話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潘際雲老居士助念心得 / 雅丰

禮拜六是大家共修的日子,那天忽然接到通知:秀鳳姊姊的父親過世了。聽了十分震驚!還記得暑假時第一次見到潘爸爸是在與大家去雲仙樂園郊遊時,今日再見,已相距遙遠。

在幫潘爸爸助念告一段落後,楊老師帶著我們大班的同學進行心得分享。「當時自己看完整個小殮的過程,心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腦中浮現自己父母親的身影,如果今天換成是自己,我會怎麼做呢?」看著宛融姊姊哽咽的說出這一段,頓時覺得自己有很大的無力感。

平常聽很多人說要好好積聚往生的資糧,也有聽過彭媽媽講的往生助念須知,那時總在想為什麼我們這麼年輕也要準備、也要聽?經過這次,充分的了解到「世間無常」,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就算知道這一生的命運是如何運轉,自己也沒有動力去扭轉它,所以自己現在很珍惜蓮榮給末學的學習機會,希望自己能好好學,不要怠惰。

 

心得 / 心淳

當真正目睹大小殮的過程之後,才知道原來我要學習的還是很多很多。也知道一個人福報的累積,並不是單純參與共修而已,而是在時時刻刻的為公發心以及研學殊勝的教法,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少一個都不行。潘爸爸因為家人學佛,往生時才能感應許多的善知識護持。感謝潘爸爸,讓我知道,對於父母親除了盡世間之孝以外,更重要的是能盡上出世間的大孝。學習是無窮盡的,謝謝您……

 

潘際雲老居士往生心得報告 / 心刻

記得當初參與團體的緣起是因為爺爺往生。

四年多前,爺爺午休起床後突然急促的一直吐氣,奶奶趕緊聯絡家父家母回家。家父母回家看了爺爺的情況後就立即通知家人,家人們都立刻趕回中壢家裡;當晚爺爺在家人輕聲助念聲中安詳往生。當時末學內心相當難過、不知所措。

不久老師帶領了蓮友來助念,從中壢、從台北、從台中東勢,一批、一批的來,自深夜、凌晨到天明。

除了助念外,老師與師伯、師姑、學長們關心親切慰問、並幫忙打理喪葬事宜。無論是關心慰問的談吐、打理事宜的舉止、表現儀式的內涵都是關懷別人、為他人著想。

當時心中產生很大的疑惑?為什麼?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不為名、不為利,接到助念電話,不管深夜、凌晨,台北或台中,難道他們都不用上班嗎?為什麼這麼做呢?

老師在作七的法會法語開示及上課的第一句話:「為了利益無量的有情眾生、我們要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現在……」

潘媽媽在大眾為老居士助念時,驚魂未定地述說著無常的可怕,老居士早上還精神很好的去醫院檢查;下午打電話回家說要住院,二十分鐘後醫院就通知老居士正在急救,到醫院時卻已經往生。

一般人在醫院急救往生,大多會在醫院助念室助念,接下來送入太平間冷凍。但是潘老居士卻在蓮友的建議和潘媽媽的決定下立刻送回家助念。老居士當時經過急救,剛往生的面相並不是很好,但是在家中經過家人及蓮友的助念後,面容整個改變得非常慈祥。

因為在家裡,所以從助念、小殮到大殮的處理,潘老居士的子女都隨侍在側,其中老師也很慈悲的安排啟蒙班的同學去觀禮學習。

潘家姊妹們忍著悲傷及整天整夜的疲倦,三人輪班為老居士助念。每位學長都自星期五晚上剛下班、剛下課或者還在念夜間部一下課就趕來助念,無論排班是幾點、一班或兩班、從深夜到凌晨,都很懇切專心的以一句佛號幫助老居士提起正念,至誠的心護持老居士能往生西方。許多師長、蓮友不僅是助念也細心的安慰著潘媽媽,提醒三位子女要注意潘媽媽的身心狀況,幫著家屬聯絡葬儀社;助念、小殮到大殮全程參與,所看到的是無常的示現、子女的孝道、蓮友的關懷及協助,使末學不禁想起爺爺及奶奶。

承蒙老師及其他師長們深切的用心,告別式的籌辦由養成班的學長們共同擔當。由於第一次學習從跟喪家溝通、葬儀社的協調、活動人員組織、事項的安排準備、程序時間的排定……等,在老師及所有的師長們關愛的協助,及所有執事學長認真努力發揮互助合作下完成了此次告別式。

事後與參與執事的學長舉行檢討,每位學長都將自己的心得感想、意見及自己未來尚須加強學習的地方與改進的方法,提供給每位學長相互學習的經驗與意見,其他學長們也提供了對事項不同的看法,也提及了人與人的問題。

當然有很多的不足與可進步的空間,但是這次活動給末學最大的感受及收穫是:年輕學長們都相當用心,有很多想法也很有能力,對事情的看法也都可以抓到重點,只要經過詳細的說明、共同的規劃,與足夠時間的演練,慢慢的訓練培養默契一定能做得更好。

此外末學最大的感受是大家談論到人與人的問題。因為總覺得學佛最重要就是「心」,自己的心、眾生的心。

大到利益眾生、自己尋求解脫,小至吃飯穿衣,都與眾人有關。諸如在活動中有師長、蓮友、家屬……等多層面的接觸,在辦事、處世、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是否能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相互以對方的立場來考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每一位學長、每個角色都有其重要性。大家如果能尊重、配合對方的需求、培養出十足的默契,必能將事情辦好。

大家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了學習佛法、為了護持教法的流傳、為了維護團體的利益、為了自己的解脫而發心。故發心的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作法是否恰當、態度是否合宜、與人溝通表達的方式是否清楚、禮貌且不傷人、內心的意樂是否完全為他人著想,這些都是必須自我省察的重點。若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以「自我」為中心來考量,就容易掉入自以為是的想法,而不能夠與他人和合辦事。

所以如果能少分的利益他人,使他人獲得佛法利益,就算咬緊牙根也要努力盡上一份力量,不管過程及結果如何,只要用心為他,則真正獲得最大利益的還是自己。相反的若因發心不當、作法未為他人著想,而造成他人的瞋心,損壞師長、團體的利益,即便事相看來順利又莊嚴,這對真正學習發心的人而言,都是不如法的。

無常之事是每個家庭都一定會經歷的,應如何做最有利益的決定,如何做最妥善的安排,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每位學長都在這次老居士的示現裏皆得到很大的啟示,早上精神奕奕的出門,晚上卻成了助念往生的情況,生命只在呼吸間,是多麼的無常;而能得到蓮友助念的因緣必須觀待日常用心造作累積善緣而來;子女的孝順也是需要很多的善緣與自小父母親身教言教影響而有。故今天要成就老居士的往生大業,不知是累積多少的資糧與福報,才能有此因緣的現起,故老居士乃福氣中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