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社論
敦倫盡份、老實念佛
本刊
聞 自公老師於勢至念佛會法語開示有感
九十二年十二月七日
成立一個念佛會,欲發揮其主要意義須將好的道風表現出來,亦即團體中修學的人要有求覺的好樂。須知世間痛苦的解決唯在覺悟,所謂的覺悟就是將事理看得清楚,眼光也不是只看目前,且昧於真相,並且覺悟名利不實、且是障礙、更是苦因,果真有心求覺必得未來的解脫,不但能得未來的解脫,眼前生活也能自在,然求覺必須要證得真如、或第一義諦或佛性等等,雖有諸多名言其實皆是同一義理,然內心如何開發這樣的潛力去認識真理,一般人誤以為所擁有的身心非常實在,殊不知身體或健康或生病甚至死亡,心理亦隨時變化,執著以為有真實的身與心若能破除,即是求覺,能執的心若能破除,在事相上的表現就是不會自私自利、凡事只想到我,對於家庭、社會都有淨化的能力,現今家庭、團體、社會之所以失序,亂象頻仍,皆因與上述修道觀念相反。
其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世界之所以名曰極樂,乃因該處聖者(佛菩薩)都是在破執下所起的作用,顯現的行相都是彼此互相關懷、提攜,所以道容易修,而娑婆世界執著偏勝、煩惱難斷、法門難修,故須以淨土為依歸,修學方會有個結果。然如何去?雖正功夫是念佛,但若未有眾善奉行之助功,也難得其力,特別 印光大師所提倡的先儒後佛更是此助功夫最好的註腳。祖師乃儒佛融會貫通,依儒而學佛,依佛而通儒,故得極高之成就,儒家雖世法說的多,出世法說的少,然與佛法最高目標實是一致,下手處是敦倫盡份,上古伏羲氏的八卦雖以符號表達,然是五倫的表現,並一脈相傳至堯舜禹湯乃至孔子而發揚光大。五倫者將全體人類分為五組,建立完整又和合的秩序,或有認為要開為六倫、七倫或減為四倫、三倫等,皆不如五倫完備,五倫可以配合天地的五行、道德總綱的五常及佛法的五大種,即如木為東、主肝配以仁,南方為火、主以心、配以禮,西方為金、主以肺、配以義,北方為水、主以腎、配以信,中間為土、主以脾胃、配以智,物質中可以表現精神,是即心物觀待論,平常時要調和五行更要調和五常,五常若能具備,需要有很高的修養才能辦得到,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惱人的情緒有時不得不發,但要合乎節度,要能自我約束,總之對一切人事要心平氣和,即使有障難也要不怨不尤,四依法中的依智不依識,如此修學中道方有步可進,身體也能保持健康的狀態,極高的修養表現在五常,但本質在仁,根本處在孝道,論語:「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亦是一般報恩意樂的發起處,懂得報父母之恩才進一步推而廣之報眾生的恩,才能做出利益眾生的事業,古之大聖大賢皆是孝子,如大舜等等,不但能在世法中得到勝福,也能開發本性。
印光祖師所強調的敦倫盡份即是五種需要培養的倫常關係,由夫婦倫開始做起。夫婦的相處,不論婦如何,先生先以本分來對待太太,同理不論夫如何,太太亦以本分來對待先生,此基本的組織維持好,即能家和萬事興,現今婚姻開始時不慎重,組成家庭之後亦不能維持和諧,導致離婚成為社會的亂源。至於父子倫,不論兒子如何壞,父母以父母之本分來待孩子,同理不論父母如何,孩子亦以子道來對待父母,古時有些孝子因為對父母懷著感恩報答之心,即使父母遇到危難,例如有母被老虎銜走,孝子亦能空拳退虎,即使凶猛如虎,孝子亦能發揮強大心力退虎,有祖師說此即孝力引出性力,此力量之發不可思議。盡份非你對我好幾分我才對你好幾分,殊不知中國文化乃五倫的道統,都是各盡其份,不論對方如何,皆能捨小我而成就他人,此即粗分的破我執。雖是非明辨,但不會引發執著與煩惱,並以此作為成聖成佛的資糧,必能斬斷生死的根本,得到解脫。
成聖成賢之道乃是一種智慧,能夠了達世法如幻,生死不真實,所以面對生死不會如世人貪生怕死,面對生離死別也能夠內心坦然,這些的成就都是由孝親敬長、尊師重道做起,以前人很容易接受這樣的觀念,現在人不接受,乃因教育之故。現今教育發展的都是惡習氣,鼓勵造業,人格已無,何來成聖賢?即使念佛法門念佛往生,但平常念佛後在家中、社會、團體常常跟人意見不合,並與他人爭執,這樣的心念佛何能安定,又常薰習惡消息,試問報紙打開那天沒有不殺父母、或夫妻相害、或朋友相殺,即使常常提倡自由民主,不由五倫來,問題亦層出不窮,所提倡的人權也是標準不同,所提倡的自由也是妨礙他人的自由、毫無規矩的自由,此學西方之流弊。
天下太平的根本即敦倫盡份、老實念佛(參看 印光祖師上海復國息災法會法語),有如此真正的價值觀,在世間上不會遇到天災人禍,也不與人共造惡業,生活快樂又平順。雖然沒有發起令人羨慕的神通,其實心平靜才是真正的大菩提,平安修道有無量利益,在敦倫盡份下內省不咎,生活平順快樂,在一句佛號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世間與出世間的問題都在敦倫盡份老實念佛中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