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禮懺法會

淨土懺觀修心得座談

 編輯部整理

依懺梵唱暨行禮

禮樂教化佛歡喜

若能句句由心起

法音宣流了佛意

 

九十二年十二月七日

一、前言

我們在一年之中都會進行淨土、大悲、地藏、藥師懺等法會,其中的功能如下所述:

一、引發善根福德,盡除罪障:吾人之福德藉著拜懺來引發,吾人的障礙以觀修的方式來懺除。

二、讓梵唱可以住世:清淨的梵音藉由法會的興起而可常住。六經中「詩、書、易、禮、樂、春秋」 之樂經何以先亡?乃亡於大家對「樂」練習的機會不多,導致樂的唱誦也慢慢地失傳。希望藉著法會能保留梵唱之禮,《禮記》云:「樂教可以使人廣博益良」,用唱誦的方式易使法義入心,在教法上讓人有深刻的體會。

三、了解並讚歎祖師大德的悲心與智慧,能在經論當中編出如理的修行儀軌。

四、蓮友們可藉著法會的儀軌來增上:修行本應常常自我提醒,萬不可學佛越久習氣越重。

五、藉著法會的因緣引薦新蓮友相互學習:道場的蓮友應有新舊交接的準備,讓每一次的法會都有老幹新枝、薪火相傳的美意。工作人員也需善盡其責作最佳的聯繫,在服務上應委屈婉轉、盡心服務,讓蓮友們可以藉著拜懺來互相學習、增上、接引、提攜。

二、緣起

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來此拜懺,目前的因緣是淨土懺,乃欣逢一年一度的彌陀佛聖誕,恭祝彌陀佛光壽無量,彌陀佛不因為我們的恭祝他才光壽無量,我們對他的讚歎不能增加他功德的一分,我們對他的毀謗也無法減少彌陀佛證量的一分,唯有在讚歎當中生起一種心嚮往之的心、見賢思齊的心,以及自覺卑劣、必須要改善自我的心,才能真正的降伏自己的煩惱、惡業,累積自己的福報、功德、智慧、莊嚴,為此之故在此舉辦淨土懺。以阿彌陀佛為主尊,興起淨土法會,並且以西方淨土為所願境,以往生咒為根本心咒來作為往生的資糧,眼前消災免難。

有的人或許疑惑拜淨土懺是否就會往生?往生乃大福報,不是在這裡想著往生就真的可以往生,今天念佛明天就想往生,沒有這麼簡單!(除非像有證量的大德般,已經有了生死的能力),我們只是在累積往生的資糧,由眼前乃至無常到時能障礙消除,有善友聚會、教法聞思的修學環境,因此之故,藉著拜懺了知淨土法門的要義,此才是法會的宗旨,不可以存著只想拜懺而不願了解內涵,須知懺文皆是祖師對經文深入了解所做的儀軌,倘若未對經文有所了解,是絕對無法寫出這樣的懺文,故而吾等須在拜懺當中消除我們對經教的障礙、修學上的障礙,但不是一拜懺業障就消除,就成佛了,而是幫助我們去除在人世間的種種障礙,特別是修法的障礙,這點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們要懷抱的覺受。

三、懺法的觀修(略)

這本懺本是慈雲懺主的著作,慈雲法師十八歲就出家,學了許多的教法,並以天台教法為其依歸,廿八歲即開講大經大論,他的特色是依著經本作懺軌來修學,在天竺寺,跟著他學佛的人有上千人之多,宋真宗賜號慈雲。

凡禮懺者必須講究威儀,禮請淨土法會的聖者降臨道場觀禮,觀待對佛法的尊重方能產生覺受,觀待覺受而產生的福慧自然生出。內不可打妄想,身須清淨,免得臨時有錯誤與擾亂而違背儀軌。即使無法對經文產生觀修者,也須清淨身口意三業,一心地禮誦,維持法會的莊嚴。

香讚表示我們供養的誠意,爐香乍熱法界皆蒙薰,極樂世界離此十萬億佛土之外,如何能薰到?乃因我們的心將這些世界成為內心所想的對象,所以一點香他們通通聞到,當誠意之所在就是三寶之所在。「海會」指佛的聚會,其徒眾如海一樣多,一望無際,聞到我們法會中的檀香,懺公云,不只是我們準備的檀香、沉香,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香,此香是一種隨文入觀、想要與菩薩看齊,以及想要利益有情的香,除去以上的目的而來拜懺,只求世間發大財,則無法稱為香。雖然佛法可去除我們世間上的障礙,但是佛法的主體不在此。心香極為重要,心香才會讓檀香香,此香的所在即是祥雲的所在,祥雲代表供品的數目,多到看不到邊,難以想像大菩薩在擺設供品時的誠心、意樂、福報以及供品的數量、材質、種類,都多到難以想像,眼前藉著我們凡夫的心力來擺設,讓吾等知道佛是需要被推尊的,不是說佛只要一杯水、一支香的供養,吾人應勉力為之,香、花、燈、油等等供品都要用最好的,而內心嚮往之,自然感應種種殊勝的佛世界,倘若以慾望為貴則感應地獄世界,以瞋火為貴則感應火海世界,感應之道沒有什麼不對的。此時佛觀待我的誠意,在我的心識之前顯現全身,故而有的祖師可看到距我們十萬億佛土之外的西方極樂世界。

頂禮阿彌陀佛,彼為淨土的主尊,以及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佛法分為正、像、末、滅,滅法時三寶就不見了,如何能說是常住三寶?原來常住三寶是觀待吾等內心而說,佛法能住世是觀待我們想讓它住世的心,佛法再厲害、大德出現得再多、證量再高、再多的神變,也擋不住世俗的潮流, 雪公老師云今曰之下佛法是表面興、內部衰,這種潮流已經不是對三寶心嚮往之的潮流,所以「常住三寶」這些字眼要多多留心,誠意地跪下、捧香花,如法供養,希望這樣的香花遍滿十方佛世界。

這樣的佛世界都是我的香所莊嚴,此供養的香攝持菩薩道,供養乃對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所說的供養,是對著禮敬、稱讚、廣修、懺悔、隨喜、請轉、請住、常隨、恆順、回向的供養,也是對著六度、四攝、三十七道品、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當中的供養,這樣的供養就是攝持佛果的供養,這就是懂教理的好處,否則佛法又何必讀得多呢?只要大家隨意尋求某一部份的覺受即可!但是若能有深入的了解,則隨做一件事都極有意義,所以穿衣、吃飯皆是佛法,藉著吃飯生起供養的心,穿衣就是維持自莊嚴,感應他莊嚴,既然穿衣吃飯之俗事皆是佛法,則何事不是佛法?這麼說來依著供養攝持菩薩道,供養的法行就成就佛的五分法身香,將此香變現成色(微妙光明臺)、聲(諸天音樂)、香(天寶香)、味(諸天餚膳)、觸(天寶衣)、法(不可思議妙法塵)的六塵供養,因為吾等有這樣的供養心,眼前藉著玉蘭花來供養,則功德就非常大了,將來就容易感應美好的六塵世界,而不是無食物可吃、無衣服可穿、居處環境皆是腥臭之味、噪音充耳,如裸行外道聞不到正法。

所以在這世間,有的人不斷地增上,有的人不斷地往下墜落,不可以說是自甘墮落,而是沒有遇到正法以及善知識的因緣,如果因地當中有這樣的修學,冥冥之中就有這樣的走向,一口氣不來就現起這樣殊勝的世界,我們眼前以極樂世界為我的所願境,現出這樣的供養,色塵可出六塵,猶如蓮花飄過來的花香即是香塵,眼睛看蓮花是色塵、觸摸蓮花是觸塵、蓮花搖動時的聲音是聲塵,這些都會幫助我們證悟,即是法塵,能夠感應這樣的世界都是因為因地上的作觀,所以十二因緣當中說到,當我們內心十分喜愛人道,我們所做的善法會牽引我們到人道,這道理是一樣的,當我們把淨土當成我的所願境時,所作的一切善業都變成淨土的善業,所以當六塵互相變現時,其實都是觀待我們供養的心不斷地開展,不只對極樂世界的供養,亦對十方世界作這樣的供養,表示我將來到十方世界供養、學習、弘法,眼前在這裡拜懺。所以今天到這裡,不論維那的唱腔我是否喜歡、不論是否遇到障礙,都不會成為我拜懺的障礙,因為我的重點在隨文入觀。

並且不只眼前這樣做,未來無盡的作,不只是眼前的拜懺,而且一切的佛事藉由供養的法行開展,所有的法行都能讓眾生內心有所感動,叫做「蒙薰皆發菩提心」,最好的感動就是因此而發菩提心。

佛菩薩來到人世間最偉大的價值就是眾生發菩提心,如果菩薩努力地說法,沒有一個人發菩提心,就算得到許多供養、恭敬,相信他也是悶悶地走了,因為他最無與倫比的貢獻就是眾生發起菩提心、想要成聖成賢的心,所以今天供養要讓佛高興、淨土三寶高興、十方三寶高興,觀待我們供養的誠意,以及誠意供養當中所引發的菩提心,這個法會最成功的地方就在這裡,所有的功德在這裡引起,所有淨土的善緣在此成就,所有成佛的因在此圓成,今天淨土懺的法會就是成佛的法會,不論處於任何一處,或辦事、或參與,每一位的福報都無量無邊。

接著供養的法行之後即是讚歎,並頂禮淨土法會以及十方的三寶,以恭敬、禮拜、讚歎、希求的心來和佛菩薩結善緣,供養、讚歎、頂禮是非常重要的修法,佛法若拿掉這三種修法,無由建立殊勝的教觀。而除了供養、禮拜之外,還要發菩提心來求受往生法,聞往生法受持者,以及聞淨土法中諸佛名者,此人永遠得到諸佛護念,於無上佛果中不會退轉,眼前可以隨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菩提。

接著誦念《佛說阿彌陀經》,此經即是往生法中有對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的觀修、佛名的觀修,好好的發菩提心來觀修。依著前面供養、讚歎、禮拜、發菩提心來求受往生法,則一切的淨行皆能成就,可是我跟眾生由世世生生累積的惡業非常深重,目前的障礙必須要藉著這樣的法行來懺除。

此時覺悟、改悔,奉對諸佛以及彌陀世尊發露懺悔,我和法界一切的眾生,往昔所做、現在所做以及未來想要作的惡業皆如理懺悔,並且回向莊嚴淨土,和眾生一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內因上好好地懺悔,阿彌陀佛在外緣上護持我,令我善根生起、淨因增廣,並且在臨終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使我能夠具足菩薩道、廣度眾生,同成種智。

以往生法排除我人障礙,從無明我執的開始一直到外緣上,去除遇到惡知識以及不能勉勵造作善法的障礙,成就殊勝的佛果。

四、梵唱真誠勤學指日可待

維那的角色是藉著觀待的因緣而現起,悅眾團體能如法唱誦引發共鳴、共學的要領,也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往往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的領眾過程,卻須如「上台一分鐘,台下十年工」的功力,以在家自己練習與大眾共學氣氛言,就大大的不同。尤其在為莊嚴道場「寧動千將水,莫擾道人心」的氛圍中,更是戰競惕勵,因此要任運自在地將法器與唱誦合而為一,還需要多方面的學習。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私下的訓練就很重要。雖然我們的唱誦比起大陸的古山調、棲霞調差得多,但是就內心的誠意則十分難能可貴。讓大家藉著私下的練習,不斷的串習,且將唱誦的內涵融入身語意中,藉著維那的氣勢讓大眾引發菩提心,這樣的聚會則不失其莊嚴,也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被、護持及讚歎。每年我們用心的辦法會,無形中也已經栽培很多的維那悅眾,也希望藉此人才備出、共襄盛舉,誠以無盡燈燃無盡燈。

五、法音宣流了佛意

歲末年終將屆,藉此法會來懺悔業障、生起善法,也對一年當中的點點滴滴作一反思;所以每年一度的淨土懺法內心都特別地由衷歡喜,尤其所有諸佛菩薩中,阿彌陀佛與我們的關係最為密切,因緣也最深厚。

在佛的身語意功德中,對「語」的功德論及不蜚,佛有六十語妙音,即具有六十種美好的概念及不同的功德在其中,如聽到佛的梵音有聞而入心者、有聞而生解者、有聞而生起善根者……,故梵唱可以讓我們心開意解。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在梵唱法音宣流的時候,各類眾生都可以了解佛之妙音,隨類(不同的有情,不同的語言)各得其解;縱使有多類眾生同時問佛不同的問題,佛也能以其廣闊、無障礙地法音宣流,在剎那間當下讓眾生皆能解除疑惑,這都是佛的法音不可思議之處。

且佛語無遠近大小之別,乃遍於十方法界,亦如懺文中:「十方諸佛,常在世間,法音不絕,妙音充塞。」諸佛常以大音,不擊自響,遍唱諸法,其皆由無始大悲願力所成,令一切眾生能聞法音之宣流,各個發起善念而得解脫之道。故在佛慈悲不斷宣說的佛法當中,也讓我們以清淨的意樂常與法音相感應。

今天大家來到淨土法會的道場,在清淨的一座之間與佛的法音交流,而佛的身語意各種功德亦藉此一座法會與我們感應道交。誠如一粒小種子能長成大樹,我們也因與佛法妙音宣流、感應道交的因緣成就未來的佛果,此皆賴佛之梵音功德加被大眾。

六、以發心隨喜莊嚴道場

誠如佛第十地的發心,從下品資糧道、加行道、……、成佛共有二十二種發心;而梵唱的優美、莊嚴,能讓人隨文入觀發願求取無上的菩提心,即為十地菩薩「如歌的發心」,此能力乃由維那的學習中培養上來的。另外成佛的發心中尚有「如長流的發心」,乃是如水流無盡的發心,讓大眾心中生起梵唱的美好迴響,就是累積將來成佛時無盡流的發心,眼前在身為維那悅眾中被培養出來的。當維那樂眾藉法器敲出美妙的音樂,梵唱唱出美妙的音聲,不但容易在苦難中或遇到聖者宣流的法音,也容易感應在淨土世界裡聽到美妙的梵唱及法音。在場的蓮友若將維那、壇場的莊嚴能力成為我人隨喜學習的對象,將來也容易有所成就,縱使法會是由各種因緣共同組合,但若以個人的一念心,將壇場莊嚴的組合成為我人最後全部的成就,如此的修學就很善巧了。

談到佛身語意的各種功德,大眾都很樂於聽聞,因為那正是我們的皈依處。倘若佛的各項功德非吾人的所願境,則皈依三寶無從說起,吾人對皈依三寶的心力都提不起來,怎可能有修學教法的因緣,既然無心則絕無成就可言,若無有成就,如何談及離苦得樂,相續的過去心都無了,如此的學佛豈不白白浪費。誠如《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不在道,……。」以原地打轉的磨牛作比喻,表示多年的修行都沒有進步。因而今日以梵唄唱讚的機緣去體會佛身語意的各項功德,從佛語的功德去體會佛的證量,從佛的證量中體會吾人本自具足的佛性,可說是非常善巧的觀修了。學習梵拜就是讓弟子串習隨文入觀的方法,與法相合,心與聲就合,將聲、心結合在一起,聲音就能夠攝受自己,讓自己隨文入觀的融入懺悔當中,如此脫離磨牛的束縛就輕而易舉。

七、莊嚴壇場是橋樑

就壇場莊嚴來說,讓大眾起歡喜、讚歎的心,亦是累積十地菩薩的能力,第十地的菩薩不但是觀待維那「如歌的發心」,也具備莊嚴淨土的能力。在此不論隨喜或造作,相信大家都已經累積第十地菩薩的能力,眼前來拜淨土懺。

對三寶的功德,除了上文所談樂於聽聞佛寶的身口意功德外,法寶之法性是悲憫的,凶暴的人在長期受法寶的薰習後,內心會變得非常柔軟,而法寶的最大功德則在於讓眾生生慈憫心;僧寶則有學教法的功德、莊嚴佛果的功德。因此我們不僅內在對三寶功德生起好樂的心,外相上也借壇場的莊嚴,凸顯我們對三寶的尊崇。實際上,真誠地藉此表法來莊嚴壇場,仍無法與淨土莊嚴殊勝相比擬,但僅以如是莊嚴壇場的表法,作為我們將來進入淨土世界的橋樑。

壇場的佈置乃學長們共同發心參與、合集巧思而完成,藉著水果、供品的排列也訓練自己有莊嚴壇場的能力,這不僅是內心的莊嚴,也要配合事項莊嚴的能力,兩者是相互觀待,這樣的學習很重要。也讓我們了解到四十八願與我們各種的悲願,雖是阿彌陀佛內心的想法,而阿彌陀佛更能夠在事項當中把這種想法表現出來,這才是淨土的莊嚴。

所謂莊嚴不僅是要看到其中的誠意,還須看到誠意表現出的外相,這叫做通達人情世故。藉此拜懺可以望見淨水、芯燈、桌面的整潔、供品的擺設排出殊勝的表法,如蓮花中摩尼寶珠的現起代表著佛性在蓮花中的彰顯,都是誠意與真誠的表現。藉著這些可以看出佈置壇場者對教法的認知與莊嚴壇場的認識,除莊嚴佛淨土、累積十地菩薩的能力現在被培養外,且會感應其生生世世不會到髒亂的世界。有些人生來很尊貴、相貌莊嚴、談吐高雅、聲音清亮,皆由因地發心而來,任何的修學都是因果的觀待,絕對沒有果不從因來,一粒微塵都沒有。

八、世出世間皆法喜

接下來談壇場供花的表法,對能插花於佛菩薩前,生起難遭遇想的心境感受,故備感珍惜,相信是累世已經累積了許多福德資糧,才有機緣作插花供佛的前行。故插花之蓮友當知曉可以藉著插花供佛時,整個心力便提起,既畫圖、又觀想,雖然無法全然將淨土的莊嚴藉著插花來表現,但仍感受無限的歡喜。所採買的花材原本尚含苞待放,於法會當日則全部盛開,不禁讓人好生歡喜,好個花開見佛悟無生。

就所供養的盆花在此一一的作介紹:

(一)西方三聖前方所立各五枝的兩盆花材:兩盆花材正表彰著佛世俗諦、勝義諦的二諦圓融、以及福慧兩足尊的觀想,於此歡喜心便十分容易的生起。淨土法門乃五乘共法,兩邊共十支的花材,表示十方共讚的淨土法門,彰顯著佛巍巍的功德即在眼前。

相較於世間人的俗語:「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夫妻兩人同心,其力量也是不可思議;同參道友彼此間氣息相通、共霑法益,力量也不可思議。尤以在SARS期間,蓮友每天在家作功課,養成習慣後互相提攜、互相勉勵,於今參加法會手牽手心連心,大家作為彼此的善知識,期盼凝聚更大的共識,讓社會更臻祥和。

(二)立於供桌中間的三盆表法:立中的三盆在花材上採青黃赤白(代表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薩的位階)四色蓮花的色澤,也代表我們依止三寶,藉著佛法僧三寶的力量三學增明;讓我們的身口意修學戒定慧三無漏學,將來成就三身與三德;眼前最重要的是往生淨土,成就蓮花化身。在佛法上之性空緣起上如幻如化,又可以度化眾生。中國人對「三」在世俗上有智、仁、勇三達德的說法;也講究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德性高節;在古代帝王舜是「四海德風」,是形容舜之德如天地、四時運轉而造就萬物。

(三)總數為九的表法:三加四盆花共七,代表七科道品(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另外加上前面兩盆共九盆;正代表著九品蓮台,將來一定上品上生往生淨土。就世間法來說,則是九界咸歸,同入彌陀願海,此即功德圓滿,十全十美之相。在佛前八功德水上之燈,我們可以觀想成在八功德水之有情眾生的心,是開智慧的心。在極樂世界裡所受用的幢幡、樓閣、異香、庭園、寶蓋、蓮池、流水等皆增長我們的智慧,開發我們的佛性,從外相上去體會淨土微妙香潔的表法,此表法也是阿彌陀佛在願力中,如斯的體會與造作,果報就可以這樣呈現。

九、解行並進成就諸佛願海

以上點點滴滴的說明,也讓我們了解辦事緣起的不易,也增加我們如第八第菩薩「成就諸佛願力」的能力。讓我們了解到,原來一尊佛的成就必須花費許多心思。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來說,明的是四十八願的表法,暗的則是四十八願中的細節;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時曾說,「我所說法如爪上土,我所未說法如大地土」,明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四弘誓願,暗的是五百大願,恐怕眾生無法聽明了,這些佛都未一一說明。第八地菩薩開始蓄積能力,如寶藏的發心,通達人情世故的造作,是願力成熟能力的培養,其福報就像國王的財寶,非常尊貴、美妙,價值連成,把諸佛的願力、點滴的細節攝持在眼前培養,讓眾生難以想像,不可思議。而對善法的生起有如是的造作、人員的分工合作,眼前哪怕我只是個參加者,但是當成為我人全部隨喜的對象時,其實已經在蓄積第八地菩薩的能力了。

萬法是因緣和合而成,從策畫、通知、交通、插花、供果……,乃至壇場的佈置等等,每一法都依著名言安立而現起,在詮釋、觀修上越了解,則越覺得名言安立的殊勝可貴,沒有如上的前行,就沒有今日的淨土懺可得。體會如何去除我們的煩惱,對治我們的習氣,學佛就是將生處轉熟,運用在日用平常之中,此必須經過不斷地串習、研學教理才可得。

法從名言安立通達,則法塵可真實生起;若除去名言安立,法則無從生,如果不能透過對阿彌陀佛的認識來認識阿彌陀佛的話,阿彌陀佛也無法生起其功德及莊嚴,特別是淨土法門;如果不是觀待日日對淨土教理的認識,也無法如實體會到這法門是很殊勝的,觀待對淨土懺也不認為這懺法有多殊勝;但如果透過名言安立以淨土懺法來認識三寶的功德、阿彌陀佛的殊勝,則這些功德會顯現在我們的內心,也因為如是的誠意,會讓我們受用佛的加被,而得到淨土的殊勝利益與功德,此乃法會真實究竟的利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