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九二年十一月各班返班記事

和合班

 心一

 

當下覺,即是智;智慧開則愚癡去!此次導師時間即帶大家探討「愚癡的可怕」。

課堂上導師問同學們覺得這世間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或許有人覺得貧窮最可怕、又或許有人覺得飢餓、生病、不自由等等才是最可怕的,但是我們常常都忽略了愚癡的可怕。愚癡是什麼呢?愚癡就是不明事理、顛倒、邪見、惡行。最嚴重的愚癡就是不明因果之理,故第二堂課講解《了凡四訓》,從了凡先生如何「脫困」,擺脫命運的束縛,進而啟示同學們:要改變自己,應著力在價值觀的改變,唯有從心態上徹底改變,才能創造嶄新的自己。

一個善法的現起,必須掌握原則、用對方法,勿盲修。李老師在闡述愚癡過患時引用了很多故事,幫助同學了解。諸如「刻舟作記」,敘述有一個人乘船過海,偶不小心把一隻銀杯失落到水中,他立刻用手指在船面畫記號,想回頭再打撈,經過了兩個月,他己走過很多的地方,某天他想起了這件事,就想跳入水中,想撈取那只失去的銀杯。水雖沒有分別,地已相隔千里,怎能撈得到舊物呢?這故事比喻不明事理,枉修無益的善法,卻差之毫里失之千里,故掌握重點、具擇法眼是非常重要的!

「背門看戲」,指有一個人因事要到遠地,動身時叮囑僕人要好好看守門戶,照管住繫驢的繩子,不要讓驢跑了。主人走了以後,有一天,鄰村在演戲,彈唱得很好聽,那個僕人聽到後,心便不能自主就想去觀看一下。於是他就把門板拿了下來,放在驢背上,牽著驢子去看戲。僕人去後,家中所有財物都被竊賊偷得一空。等到主人回來,他看到家中財物都沒有了,很是奇怪,查問僕人說︰『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呀?』僕人回答說︰『主人叫我看守的是門、驢子和繫驢的繩子;現在這三件東西都好好地存在著,並沒有缺少。別的一切,我都不知道。』主人聽了更加氣惱,大聲責罵僕人說︰『你這傻子!叫你管門,正因為屋裏有著財物,現在財物既已失去,留著一扇門有什麼用呢?』比喻我們應當常常注意自己的心念,不要被境界干擾,做出不正確的行為。

在「殺子成擔」的故事中,述說一個人養了七個兒子,其中一個有一天過世了,這個人想把孩子放在家中,而自己和所有家人離開那所屋子。鄰人對他說:『您為什麼不把死了的兒子拿出去埋葬,卻讓活的人離開家庭呢?這個行為太笨拙了。』這個人聽了以後,想道:『話是不錯的,人死了,應當拿出去埋葬;可是叫我怎樣拿呢?扁擔只有一邊有東西會不平衡,那再殺一個,就可以成擔挑了去。』結果,他真的就再殺死一個兒子,湊成一擔挑到山上埋葬去了,比喻將所做的錯事合理化的愚癡相。

在「愚人吃鹽」中,說到從前有一個笨人,到朋友家裏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他吃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笨人心裏想︰『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不多的鹽就已經這樣好吃,那放多一些,味道一定格外好。』想了以後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鹽,一口吞進嘴裏去,不料鹹得要命,就急忙把鹽從嘴裏吐出來,老師從中啟發同學們要少欲知足,不要偏食或貪求美味的食物。

「牛腹集乳」,是指從前有一個人要在一個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想事先預備起來,到時方不致缺乏供應。他心裏想︰『如果把牛奶從牛身上取下來積儲,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放久了也容易壞。故不如把它放在牛腹裏,等宴客那天一併來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到新鮮的牛奶,不是再好沒有了嗎?』因此,他就把他所養的那一頭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開,也不每天去擠奶了。一個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牽來,正要取牛奶,使客人們吃到新鮮的牛奶,可是不論怎樣努力,一滴牛奶也取不下來,當場給客人們譏笑了一頓。老師利用這個故事,啟發同學們修行、佈施要及時。老師更進一步地提到,在人生的歷練過程中應當有所規劃,而非隨波逐流、追求時尚。但是,芸芸眾生在愚癡中,又有幾人能脫拔而出,轉凡成聖呢?因此,親近善知識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藉由善知識的不斷提醒、扶持,自己不停地懺悔、改過,去愚癡而就智慧。

透過導師的鋪排之後,接著是了凡四訓,本次的進度將立命之學的第一個部分「欲孔公驗信人有定數」上完。想必同學們必定內心有著許多的疑惑,難道了凡先生就這樣任由命運的擺佈?難道他不會不服氣嗎?怎麼可能我們的命運也是有定數的?如果不是自己去創造的,那我們又何必努力念書?他怎麼能就這樣「澹然無求」?

了凡先生是個極謹慎的人,他怎麼可能任由孔先生一席話就相信自己的命運如此,他絕對是不服氣自己的命運只有這樣!所以他飽覽群書,想從聖人的教誨中逃脫命運的束縛,但是因為根深蒂固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定數)禁箍住他,使得命運朝向某一個既定的狀況,在得不到答案、無由解決的情況下,心中鬱鬱不得志,故而「澹然無求」。此澹然無求是在一種完全絕望的情況下所說,而非吾等淺薄的見解下,以為其只是悠悠泛泛,任由命運擺佈。

但是大家也不必擔心,懂得上進而努力念書之人,其實很清楚自己未來的走向,不是嗎?有程度的人難道會懼怕升學考試嗎?有能力的人難道會害怕沒有工作可以做嗎?但是人生會有許多的瓶頸,如果我們心中已經有了正確的想法(因果正知見),不但知道反省,也知道如何做善以加大心量,並用謙虛的心態保任自己的善心,更有面對障礙的能力,夫何憂何懼?

而遇到雲谷禪師只不過是點破他一直以來的鬱悶,直接指示他唯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命運,此是下次的主題了。

蘇國垚曾說過:「一旦態度改變了,習慣跟著轉變;習慣改變了,行為跟著轉變,行為改變了,你的表現自然會得到不一樣的評價。」

要改變自己,從「心」開始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