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期::啟蒙園地-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家長班研討專題

夫婦觀的傳統與現代

 光真

 

三月二十八日返班,老師為家長班挑選的研討專題是「賢賢易色論語的夫婦觀」。亞聖孟子在「滕文公章」中有言:「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父子、君臣、夫婦、長幼及朋友五種人際關係,就是儒家道德實踐的具體範疇,其中「夫婦」一倫尤其是所有問題的根本。

民初印光大師曾經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四句話向信眾開示。所謂「敦倫盡分」是說既有此倫,就有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能夠假托隨緣而逃避。例如朋友一倫雖不似父子天倫,但朋友既以道義相交,理當同甘共苦,不相背棄,漢朝的范式和張劭生死相繫,就傳為千古佳話。

而夫婦一倫是奠定未來四倫的基礎,所謂的「倫元福始」,更應該要小心謹慎。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三學先生以三國時代諸葛孔明娶了「阿承醜女」的故事為例,孔明的夫人黃碩人如其名,身體壯碩,頭髮枯黃,皮膚黝黑,但是卻是非常賢德的婦人,不僅「親操杵臼,兼顧農桑」,而且深諳醫理,研製了可以避瘴氣之害的「諸葛行軍散」,孔明六出祈山時的運輸利器「木牛流馬」也是出自其手,有這樣賢能的妻子,難怪諸葛亮可以長年在外征伐而沒有後顧之憂。

文章中同時舉出孔子將女兒嫁給公冶長、將姪女嫁給南容,以及告誡兒子伯鯉學習詩經「周南」、「召南」中的夫婦相處之道,不學這兩篇,作丈夫的無法「刑於寡妻」(作太太的典範),作太太的也無法「宜其家室」,結果是「面牆而立」,人生將處處碰壁,挫折不斷。

研讀這篇文章時,老師指出,娶妻需娶德,而啟蒙班的教化,也是為了培養有德行的孩子,將來男生可以「刑於寡妻」,女生可以「宜其家室」,更進一步成立一個一心向道的佛化家庭。可惜現代年輕人雖然對選擇學校、選擇職業謹慎小心,卻沒有在更重要的人生大事上付出同樣的心力,以致於不婚、離婚、娶外籍新娘者日益增多;夫妻反目成仇、家庭暴力、外遇、虐待兒童及老人……等新聞更是無日無之,令人感嘆當夫婦一倫搖搖欲墜時,不僅家庭如覆巢,老幼如危卵,社會也瀰漫著一股暴戾騷亂之氣。

儒家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但台灣的離婚率近年呈現急遽升高的現象,在亞洲國家中已名列前茅。探究這種家庭大規模解體的原因,究竟是國人對嫁娶的標準降低,還是過於莽撞輕率呢?末學認為,主要還是在時代鉅變下,大家對婚姻的根本價值把持不住,認識不清,才會出現種種亂象。

首先是個人主義瀰漫,「夫婦」一倫已經從香火傳承、忠恕傳家等傳統思維中抽離出來,成了「小倆口」自己的事;加上女性主義思潮興起後,妻子不再以「三從四德」為標竿,一個家若有兩個人當家作主,就好像雙頭馬車般衝突不斷,如果妻子是有獨立經濟能力的職業婦女,更容易在遇到婚姻挫折時祭出「乾脆好聚好散」的離婚殺手。而且現代人自以為崇尚開放自由,價值觀多元混亂,道德感也非常薄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導致面臨聲色誘惑時全無招架之力,這時若碰到夫妻因工作關係必須分隔兩地時,更容易發生外遇而使婚姻觸礁。

有鑑於現代夫妻關係地雷處處,如果任憑趨勢自然發展下去,整個社會將同受其害。末學認為此時探討並提倡論語的夫婦觀實在非常有必要,不管男性女性,都應該重新審思並認清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和責任,以及婚姻在家族、乃至於社會中的定位和重要性。除了第一步慎選對象外,在婚姻中遇到不順心之事時仍應勉力敦倫盡份,並以止觀「歷緣對境修」的心態,將順境逆境一概視為磨練心性的好機會,先從改變自己做起,提高自己的修持和見識,再伺機轉化對方,改善夫妻關係。畢竟,只有自己先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才能尋得有德行的另一半,也才能維持一個充滿道德氣息的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