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期::共修研學-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佛說八大人覺經(四)

 編輯部整理

觀待出離求菩提

修學八種大人覺

無漏快樂雖獲得

度生才是真事業

 

雪公講述筆記之等正宗分科(第三頁)第一、二覺為求破二惑,第三至第八覺為齊修六度智悲雙運,有出離心才能求破見思惑,有菩提心才能齊修六度成佛,所以求破二惑是以出離心為前行,齊修六度是以菩提心為前行。

小乘人所要破的就是見、思二惑,第一覺悟是破見惑,什麼是見惑?對人我、法我見為真實,就是見惑。二種執著是如何生?在法我當中產生真實的感覺,生起法我執,在人我當中產生真實的感覺,生起人我執,有執著就生煩惱,有煩惱就造業,有造業就受苦。所以見惑的行相是對著人我與法我,執著它是真實,才生起見惑,所以見惑是不可得,不可自己生,不可獨立生,必須觀待人我與法我的境界,見為真實而後生,生出來的執著叫做見惑。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法我,身雖是五蘊之一(色蘊),然觀待於身而有心理的現象(受、想、行、識四蘊)是一身所有,與身相互觀待,心要靠身才能起現行,身也要靠心才能起作用,兩者互相靠。所以破見惑是要以五蘊身為所緣,而照見五蘊皆空。發起出離心的人,會好好求出離,然如何出離輪迴,要先知輪迴的體性為何?五取蘊即是輪迴體性,當看見五取蘊就是看到了輪迴,五取蘊就是輪迴的特性,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當身一現形時,就是輪迴特性的現起處,從輪迴的特性產生輪迴,以五取蘊所受苦樂去酬償各種昔日五取蘊所造善惡業,又由現前的五取蘊去造各種業,即使善業也被無明我執所攝持,故而再以未來結生的五取蘊嘗受各類的痛苦,如此則不斷地流轉下去,稱之為輪迴。所以一個聖者,要脫離輪迴時,他必須以五取蘊為所緣,照見五蘊皆空,聖者在現證空性的根本位看不到五取蘊(乃因彼以五蘊的真實性為所緣),在出定後得位時,看到五取蘊的幻化,遠離五取蘊的束縛,脫離六道輪迴。

試問第一覺悟有沒有像破見惑的樣子,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而生出出離心,以無常苦,生出出離心(小乘三法印中第一法印),什麼是無常?即所有的條件都無法掌控。如不能掌控自己永遠年輕貌美、不能掌控國家永遠安定,對於未來沒有人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掌控的。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掌控時,會快樂嗎?快樂也是不能掌控的,所以快樂會變痛苦,痛苦也是不能掌控的,痛苦不知道又會演變成什麼?連快樂本身都是苦了,那裡還有快樂可言。幸福美滿的家庭,妻賢、子孝固然美好,但都不能掌控,其中若有無常現起時,全家立刻在悲愁之中,從此不能脫離陰霾,皆是不能掌控的。不能掌控的,何樂之有?無常本身就是苦,現在又加上四大的苦,就算修學四禪八定,令四大享受輕安之樂,本質也是苦的(壞苦)。何以故?雖然禪定功夫修成,風大充身,氣脈打通,得到輕安,身體莫名其妙地快樂,然此快樂也會變化,出定時遇境逢緣,若為宿世惡業成熟,則遭逢障難而退道心,或遇很強五欲境也令人退失禪定。所以要對三界生起以苦為本質的覺受,而生起出離心。然出離心之生起難也,乃因無明我執所串習之愛執,對目前依正二報深生愛染。所以第一覺悟難修,它是對整個三界的出離,例如色界天他們不覺四大苦,因為他們行相端嚴,長得人高馬大,英俊瀟灑,威勢很強,住的宮殿又很巍峨,發的光明超過日月,此時就很難觀修四大苦。

依著無常苦發起出離心,依著出離心求解脫道,解脫道就是在破除執著,執著的對象就是五蘊身,五蘊身裡有色與心,色就是四大,心就是受、想、行、識,以五蘊身為所緣,五蘊身的法我(五蘊)及在五蘊身的基礎上安立的人我為所緣去觀察,發覺四大空,五陰無我,真實的人我,真實的法我,了不可得,然此覺受須在入定現證,方能通達,這空無我是入定所現證的義境,不是只有在觀念上通達而已。四大空,五陰無我,是現證空性時所得到的義境,而得到出離三界的能力(斷見惑)。

以緣起的四大五蘊為所緣觀察彼之行相乃「生滅變異,虛偽無主」,生滅變異重排應是生異滅,有云是生住異滅,但是無住可得,生開始變化至滅,中間的變化,還沒有很明顯,假名為住,例如:父精母血和合為生,開始變化,但變化還沒有明顯,沒有明顯到白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精力衰退、念力衰退叫做住,其實都是相續的,所以佛法不承認住,直接生異滅,第一剎那是生,第二剎那就是老,最後變成死。此時的生異滅是四大五蘊的行相,不但四大本空,五陰無我,尋覓在此四大五蘊上有否真實人我,亦發覺沒有一個真實的人我(空性),是虛偽無主,非有一個真實人我在那裏作主。每一個人皆有四大五蘊,每一位有情都被它束縛,然欲解脫也是由它現起處得到出離,所以真正解脫的人,只要以四大五蘊為所緣就解脫。

四大五蘊的行相是生異滅,尋覓不到其真實性,但是一般凡夫卻妄認有自性,執著真實,且執著有真實人我可得,因執著而產生種種的煩惱,有煩惱而造種種的業,業感生種種的痛苦,叫做心是惡源。而這苦誰來承擔呢?形為罪藪,形是罪業的積聚地,是種種痛苦現行的承受處,藪是聚集,罪業的聚集就是痛苦的生起處,換句話說,由這個身去嘗受痛苦,所以經上說,這個身是苦苦器、壞苦器、行苦器,是裝苦的器具,過去所造的惑業,眼前由身體去承擔,即是肥水不落外人田。所以當受到痛苦時,請不要怨天,也不要尤人,要怪就怪自己。這樣的觀察,就是漸離生死,漸離生死一定要入定現證的見道位,才能安立漸離生死。

發起出離心求解脫的人,必須要有解脫的資糧,要有修學的環境、修學的法本、修學的善知識、修學的外護,這些都需要福報,如果沒有福報,般若的義趣一定碰不到,就算碰到了,也讀不懂,也碰不到善知識為你說法,所以當越通達時,越會惜福,越會創造福氣,一個小乘的人看福報就是這樣的看,更何況是大乘。(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