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期::三代共修活動報導-週四共修止靜法語
釋迦所以興出世,為說彌陀本願海
心晴
佛出世是優曇花
濁世成道說法難
觀待所說淨土門
能修真正報母恩
九十三年六月三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暨涅槃之紀念日眾說紛紜,以中國的說法是於臘八(十二月初八日)成道,而二月十五日是涅槃紀念日;然於西藏的曆法記載出生與成道、涅槃皆在四月十五日,則今天正值此紀念日,故在此紀念意義非凡的日子裡,所做善法之功德皆較平常千萬倍的增長,尤其今天大眾共修的功德更是難可思議。
為什麼?因為發菩提心念佛求往生以成佛道的善法,是沒有一個善法所能比擬的,尤其此善法成辦於佛陀成道暨涅槃日行之。因為彌陀經言:「於五濁惡世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甚難。」釋尊自言甚難,六方諸佛亦說是甚難;又在利益眾生中說此難信的淨土法門,六方諸佛說是甚難,釋尊亦自言甚難,是故在此難得之紀念日,行此難信的淨土法門,其功德難以思議。
經上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成道時曾說:「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則一切無師智、自然智、清淨智皆悉現前。」所謂無師智乃不必觀待老師即能生起的智慧。智慧的來由有二:一俱生智,乃與生俱來的智慧;二是由聞思修來,此必觀待老師方生;孔子亦言有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其中「生而知之」屬於俱生,「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則觀待師長,由聞思修而有。只要觀待師長的教法而聞思修,破除了妄想執著,此殊勝的智慧就能相續生起,不論到那一生皆能任運而生,即成就了與生俱來之智。此種智慧的生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真正的快樂是從智慧來,愚癡只能生起痛苦;因為貪瞋等一切煩惱乃觀待愚癡而生起,所謂癡即是妄想執著,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欲對治破除的所破,破除此所破方能生起與佛無二無別的智慧,享受與佛相同的自在快樂。
妄想執著的行相為何?即執有一真實的我,並且觀待真實的我,生起真實的你、真實的他,並想著如何保護自我,甚而漠視他人、傷害他人。
妄想之「想」乃內心取一妄相,妄執為我,明明沒有卻執為有,明明虛妄卻執為真實。見到一個真實的我,並依著真實的我去追逐自以為真實的外境,來滿足自己的受用,依著愛我而有種種造作,並追逐愛我的快樂(使我得到可樂境),故對可樂境生喜,對不可樂境生怒,得到可樂境生樂,得不到可樂境則生哀,得到不可樂境生惡,對於可樂境生欲合之心,對不可樂境生欲離之意。由是而執、而愛、而欲......,而成就了七情,由七情生起此生各種痛苦,此生以外,還會生起來生的種種痛苦。
若要離開七情的煩惱,除了要知煩惱的過患、離煩惱的功德,並要善修對治煩惱的方便,更重要的是要斬斷煩惱的根本,所有的痛苦才能遠離,而此根本即是「癡」,即是「妄想執著」,斬斷此根本則所有痛苦無由生起,所有的煩惱就此止息。這也是釋尊何以在菩提樹下成佛的理由。
當他成道在度化眾生之時,他深知眾生的根機利頓差別太大,尤其凡夫無力斷惑,想要當生得到解脫乃辦不到。無力斷惑乃因五欲境太強,內心往往靜不下來,往往無力觀修甚深法義而為斷除,故無力斷惑;再者乃修學之善根福德太少,所以碰不到善知識,遇不到正法;或者是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可以修法,在動盪的環境中,要降伏那顆煩躁的心尚且沒有辦法,更遑論修學甚深的法義來破除與生俱來的執著與妄想。
所以佛憐念彼等可憐的凡夫,故特開一條不必斷惑,就能當生了生脫死的淨土法門。其乃先離輪迴而後證果,不能自去,佛來接引,在西方淨土中橫超四土快速成佛,有如此多的特點,但教人難以相信,因為信不下去所以談不上實修,故許多人名上雖修此法門,實際上卻未得此法門之利益,果真肯信、肯修(念佛求生),為了要往生所以好好的念佛,淨土法門就這麼簡單。此為易行道,乃老太婆、目不識丁者、無因緣深入教理者也能修,就念佛而得往生的意義上言,此念佛人與 雪公老師、印光祖師、蕅益、蓮池、天臺諸大師、馬鳴大士、龍樹菩薩、文殊、普賢二位聖者是一樣的(念佛求生的意義相同),這也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本懷。
因為釋尊的成道為了度化眾生,為了度化眾生故示現成道,若眾生無力斷惑不能解脫,則佛成道有何意義?而今有淨土法門,眾生依此能脫離輪迴,正所以暢佛之本懷!故善導大師:「釋迦如來所以興出世,為說彌陀本願海。」今在釋迦佛成道涅槃紀念日修學淨土法門,其意義重大,難可形容,因涅槃乃德圓障盡之意,德圓是度眾圓滿,尤其依淨土法門度眾圓滿;障盡是煩惱障所知障盡,特別是依淨土法門度眾的障盡,故吾人在此修學淨土法門乃最能報答佛成道的誠意,也最能彰顯佛的涅槃意。釋迦牟尼佛成道暨涅槃之紀念日眾說紛紜,以中國的說法是於臘八(十二月初八日)成道,而二月十五日是涅槃紀念日;然於西藏的曆法記載出生與成道、涅槃皆在四月十五日,則今天正值此紀念日,故在此紀念意義非凡的日子裡,所做善法之功德皆較平常千萬倍的增長,尤其今天大眾共修的功德更是難可思議。
為什麼?因為發菩提心念佛求往生以成佛道的善法,是沒有一個善法所能比擬的,尤其此善法成辦於佛陀成道暨涅槃日行之。因為彌陀經言:「於五濁惡世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甚難。」釋尊自言甚難,六方諸佛亦說是甚難;又在利益眾生中說此難信的淨土法門,六方諸佛說是甚難,釋尊亦自言甚難,是故在此難得之紀念日,行此難信的淨土法門,其功德難以思議。
經上記載釋迦牟尼佛在成道時曾說:「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則一切無師智、自然智、清淨智皆悉現前。」所謂無師智乃不必觀待老師即能生起的智慧。智慧的來由有二:一俱生智,乃與生俱來的智慧;二是由聞思修來,此必觀待老師方生;孔子亦言有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其中「生而知之」屬於俱生,「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則觀待師長,由聞思修而有。只要觀待師長的教法而聞思修,破除了妄想執著,此殊勝的智慧就能相續生起,不論到那一生皆能任運而生,即成就了與生俱來之智。此種智慧的生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因為真正的快樂是從智慧來,愚癡只能生起痛苦;因為貪瞋等一切煩惱乃觀待愚癡而生起,所謂癡即是妄想執著,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欲對治破除的所破,破除此所破方能生起與佛無二無別的智慧,享受與佛相同的自在快樂。
妄想執著的行相為何?即執有一真實的我,並且觀待真實的我,生起真實的你、真實的他,並想著如何保護自我,甚而漠視他人、傷害他人。
妄想之「想」乃內心取一妄相,妄執為我,明明沒有卻執為有,明明虛妄卻執為真實。見到一個真實的我,並依著真實的我去追逐自以為真實的外境,來滿足自己的受用,依著愛我而有種種造作,並追逐愛我的快樂(使我得到可樂境),故對可樂境生喜,對不可樂境生怒,得到可樂境生樂,得不到可樂境則生哀,得到不可樂境生惡,對於可樂境生欲合之心,對不可樂境生欲離之意。由是而執、而愛、而欲......,而成就了七情,由七情生起此生各種痛苦,此生以外,還會生起來生的種種痛苦。
若要離開七情的煩惱,除了要知煩惱的過患、離煩惱的功德,並要善修對治煩惱的方便,更重要的是要斬斷煩惱的根本,所有的痛苦才能遠離,而此根本即是「癡」,即是「妄想執著」,斬斷此根本則所有痛苦無由生起,所有的煩惱就此止息。這也是釋尊何以在菩提樹下成佛的理由。
當他成道在度化眾生之時,他深知眾生的根機利頓差別太大,尤其凡夫無力斷惑,想要當生得到解脫乃辦不到。無力斷惑乃因五欲境太強,內心往往靜不下來,往往無力觀修甚深法義而為斷除,故無力斷惑;再者乃修學之善根福德太少,所以碰不到善知識,遇不到正法;或者是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可以修法,在動盪的環境中,要降伏那顆煩躁的心尚且沒有辦法,更遑論修學甚深的法義來破除與生俱來的執著與妄想。
所以佛憐念彼等可憐的凡夫,故特開一條不必斷惑,就能當生了生脫死的淨土法門。其乃先離輪迴而後證果,不能自去,佛來接引,在西方淨土中橫超四土快速成佛,有如此多的特點,但教人難以相信,因為信不下去所以談不上實修,故許多人名上雖修此法門,實際上卻未得此法門之利益,果真肯信、肯修(念佛求生),為了要往生所以好好的念佛,淨土法門就這麼簡單。此為易行道,乃老太婆、目不識丁者、無因緣深入教理者也能修,就念佛而得往生的意義上言,此念佛人與 雪公老師、印光祖師、蕅益、蓮池、天臺諸大師、馬鳴大士、龍樹菩薩、文殊、普賢二位聖者是一樣的(念佛求生的意義相同),這也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本懷。
因為釋尊的成道為了度化眾生,為了度化眾生故示現成道,若眾生無力斷惑不能解脫,則佛成道有何意義?而今有淨土法門,眾生依此能脫離輪迴,正所以暢佛之本懷!故善導大師:「釋迦如來所以興出世,為說彌陀本願海。」今在釋迦佛成道涅槃紀念日修學淨土法門,其意義重大,難可形容,因涅槃乃德圓障盡之意,德圓是度眾圓滿,尤其依淨土法門度眾圓滿;障盡是煩惱障所知障盡,特別是依淨土法門度眾的障盡,故吾人在此修學淨土法門乃最能報答佛成道的誠意,也最能彰顯佛的涅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