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期::啟蒙園地-古文賞析
黃岡新建小竹樓記(下)
大敬、道融
【原文】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一)。竹工破之,刳去其節(二),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三),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予城(四)西北隅,雉堞圮毀(五),榛莽(六)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七)通。遠吞山光(八),平挹江瀨,幽闃遼敻(九),不可具狀。
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十)然;宜投壺(十一),矢聲錚錚(十二)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衣(十三),戴華陽巾(十四),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十五),亦謫居(十六)之勝概也。
彼齊雲(十七)、落星(十八),高則高矣!井幹(十九)、麗譙(廿),華則華矣!止於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廿一),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廿二)乙未(廿三)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廿四),移廣陵;丁酉(廿五),又入西掖。戊戌(廿六)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廿七)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
幸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廿八),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廿九)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肆、注解:
一、椽:屋樑上支撐瓦片的木條。
二、刳去其節:剖開竹子,挖掉竹節。刳,剖其中而空之。
三、比屋皆然:屋屋都是如此。比,並也。
四、予城:城門外用以保護內城的半圓形城牆,也叫月城。
五、雉堞圮毀:短牆傾覆毀壞。雉堞,城上的短牆,即城堵,又名女牆。圮,毀壞。
六、蓁莽:叢生的野草。蓁同榛,棘叢。莽,眾草。
七、月波樓:樓名,王禹偁所建,在黃岡城上。王禹偁曾作《月波樓詠懷詩》,序云:「月波之名,不知得於誰氏,圖經故老,皆無聞焉。」
八、遠吞山光,平挹江瀨:遠望可以飽覽山巒美景,平視可以盡觀江水風光。挹,汲取,引而取之也。瀨,水流沙上。
九、幽闃遼敻:清幽寂靜,廣闊遙遠。闃,寂靜。敻,遠也。
十、丁丁:本指伐木聲,此處是形容棋子聲。
十一、投壺:古代宴飲時的一種遊戲。以圓腹高頸的壺為目標,將箭形的籌投出去,以進籌的多少為勝負,負者罰酒。
十二、錚錚:金屬相撞擊的聲音。此處形容矢(即「籌」)投入壼中所發出的聲音。
十三、被鶴氅衣:穿著道袍。被,同披,穿也。氅,鳥羽也。鶴氅,用鳥羽製成的衣服。世說新語記載:晉人王恭乘高車,著鶴氅裘衣,涉雪而行,孟昶見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十四、華陽巾:隱士或道士所戴的帽子或頭巾。梁時陶弘景,自號華陽真人,華陽巾可能為其所創。【另說:《神仙傳》記載:曹魏時韋節隱居華陽山,號華陽子,時人稱其頭巾為華陽巾。】
十五、素月:皎潔的明月。
十六、謫居:官吏因有過失,降職外調。謫,職官降調也。咸平元年,王禹偁參與纂修太祖實錄,直書其事(即直言趙匡胤篡周而有天下),被貶於黃州。
十七、齊雲:樓名,在江蘇省蘇州市舊城內,為唐曹恭王所建,即古月華樓,今名飛雲閣。
十八、落星:樓名,在江蘇省金陵(今南京市)東北落星山上,為東吳孫權所建。
十九、井幹:樓名,漢武帝所建,高五十餘丈,樓以木造,如井上木欄,成八角形,故名井幹。幹,通「韓」,井上木欄。
廿 、 麗譙:樓名,魏武帝曹操所建。
廿一、稔:穀熟曰稔。古代稻作一年多一熟,故借一稔代一年。
廿二、至道:宋太宗年號(西元九九五~九九七年)。
廿三、乙未: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至道元年孝章皇后卒,未用后禮舉喪,王禹偁認為應用古禮,太宗聽說此事,便以謗訕朝廷為罪名,將王禹偁從翰林院的翰林學士貶為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刺史。】
廿四、丙申:即至道二年(西元九九六年)【王禹偁在至道二年調廣陵(今江蘇省江都縣)刺史。】
廿五、丁酉:即至道三年(西元九九七年)【王禹偁在至道三年被調回中央,任知制誥(起草國家詔令),該職屬中書省,而中書省因位在皇城西邊,故稱西掖(又稱西臺)。】
廿六、戊戌:即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王禹偁在咸平元年除夕被貶於齊安(齊安為宋時黃州之郡名,隋以後改為黃岡。)】
廿七、己亥:即咸平二年(西元九九九年)【王禹偁在咸平元年被貶為黃州刺史,咸平二年閏三月到任。】
廿八、嗣而葺之:繼續修整竹樓。葺,修整、修補。
廿九、咸平:宋真宗年號(西元九九八年至一○○三年)。
伍、賞析:
大凡文人遭貶謫,往往建亭築樓,觀賞山光水色以作自我心境的調適;同時也不忘為這些亭樓取個雅名,藉命名之意來抒發心志。如范仲淹勉勵滕宗諒「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岳陽樓記;歐陽修貶滁州,而寄託「與民同樂」儒者襟懷的醉翁亭記;蘇軾貶黃州,藉江、月起興而歸結於天、地、人之「不變」價值的赤壁賦;蘇轍為張夢得所築、蘇軾命名而闡述「惟有自得方能快」的黃州快哉亭記等。
王禹偁這篇文章,皆早於前述幾篇作品,也自有其抒發的情懷。本文概分為三部分,茲分述如下:
一、下筆時並不先說貶謫,而是介紹黃岡之地多用當地的特產〜竹子為建材以代陶瓦。
二、說明居樓情趣,並藉以抒懷。
(一)緣由:因竹而築樓。又因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而擇此地為竹樓的位置。
(二)居樓情趣:
1.視聽之美,可分為:
(1)樓前所見:「遠吞山光,平挹江瀨」是雄渾與寧靜兼攝,「幽闃遼敻」是悠遠的心境。
(2)樓中所聞:用六個「宜」字寫樓中所聞的六種聲音,也就是在樓中所適宜的六種生活情趣,讀來如詩如歌,趣味盎然。宜夏、宜冬;宜琴、宜詩;宜棋、宜戲,此樓是四時佳趣、萬般皆宜啊!
2.燕居之樂:一身道士裝扮,手執命理寶鑑〜周易,焚香默坐,這些說明作者在「消遣世慮」。「世慮」若能消掉、遣掉,自然能品酒、觀景、送夕陽、迎素月。
3.寫完樓中生活之後,作者的筆鋒逆轉,轉出對古代名樓的批判〜「高則高矣」、「美則美矣」,卻止於「貯妓女,藏歌舞」而已,和前半段「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的竹樓比較之後,以「吾所不取」收束。如此狷介的筆調,就心境而言與前述相較,顯得突兀,試問他在樓中「焚香默坐,消遣世慮」的結果,真的是「滌除萬慮」了嗎?
(三)興感抒懷:末段呼應首段竹材「價廉而工省」的缺點〜易朽而難久,但想到近四年來的四度改官(作者並未說「貶」官,而是「出」滁上、「移」廣陵、「入」西掖、「有」齊安之命),不說升與降,也不說寵與辱,只說離去以後,這樓的朽與不朽?但隱然有「人不如竹」的嗟嘆。所以才希望「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修之」。願得知音庶樓不朽的心志,躍然紙上。
此外,本文作者利用遣詞造句的技巧,整散互見,排偶兼施,使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排句就是將敘述同範圍、同性質的文句,排列於文中,運用得宜足以表現文章之工巧,如:「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幹、麗譙,華則華矣」。
對句是字數相同,意思相對的句子,運用巧妙可凸顯文章的氣勢,如:「遠吞山光,平挹江瀨」、「被鶴氅衣,戴華陽巾」、「送夕陽,迎素月」。
陸、結語:
全篇以竹瓦起,以竹瓦結,中間撰出六宜,皆與竹瓦聲音相應,信手寫來,飄然出塵,自得於景象之外。
作者以寫景敘事表達竹樓的獨特魅力,並藉對竹樓生活的刻劃,流露出恬淡怡然但又不免孤寂落寞的謫居心情。此外,逐年排列自己的行蹤,反應出內心的無奈與滄桑,使人讀之,不勝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