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期::參訪觀摩

前塵影事〜吳哥記事(上)

 淨域、心雅、淨聖

難得成團赴高棉

曾是戰火洗禮處

種種善法莊嚴她

盼望苦盡不復來

九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至廿三日

緣起:

為利益遍滿虛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以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目標,並特別因應國內政局面臨空前的震盪,人心未安,以及蓮友等往生因緣,故有此次柬浦寨之行,並於九十三年五月十九日前往柬埔寨金邊、吳哥窟等地,行齋僧、放生、濟貧、參訪、古蹟巡禮等五日活動,以期國家安定、人心向善、法輪常轉、正法久住;並願以柬國見聞做為吾人警惕,前鑑未遠,更應知福惜福更造福。

茲將蓮友們美好的心得感想分享於後。(編者)

 

因緣遊記柬埔寨 / 淨域

飛越柬、越邊界,一條彎蜒的藍帶鋪陳於大地之上,霎時喚起塵封已久的記憶,不禁大喊它的名字〜湄公河。走出台灣,才知世界的遼闊;邁入他邦,方體文化的異同。一樣的地域,因著時空的遞轉與變遷,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十個世紀前,吳哥城曾是中南半島的政經中心,有著廣垠的沃土,良善的子民,教儀創發出璀燦的文明,但這一切卻也無常地藏於荒煙蔓草間;是幸或不幸,難以世俗之眼觀待;數百年來的沉寂,也許就在這一刻的光顯。

拜SARS之賜,原先規劃的「閩江武夷之行」生變,隨緣轉赴柬埔寨。飛上青天,遠離喧囂騰吵的寶島,滿心期待有一心靈之旅。對於世人而言,柬國是一甫經動亂、民生凋蔽、建設落後的國度,旅遊的安全指數不高;近來,在外資的挹注下雖大力開發,但昔日赤色政權對知識分子的殘害,卻導致「人才」憾缺。因為歷經戰亂,失怙的孤兒特別多;由於戰雷密佈,身殘的百姓不少;致以流離失所遍地乞討者眾,孩童光溜著身子四處乞討,於此時反成為常景。隨行的兒女不敢正視,對於蜂擁而上的乞行,反倒嚇得慌張失措,經開導勸教後始融入隨喜布施;若無此緣生境,恐怕說爛了嘴也無法讓人生信。

在台灣,五月正是稻香垂穗粒粒金黃的鄉野榮景;在柬國,卻是田園荒草遍地枯黃的蕭瑟凝靜。在記憶裡,它曾是東南亞的穀倉,一省所產,全國足食;但此刻何以全然菲同。尋由所致,又是政局的攪亂,政客們忙於爭鬥,怎有時間精力開渠育種,慨嘆為政者不體「政舉人存,政息人亡」之理。金邊是柬國首府,暹粒是旅遊重點發展地,想來應有整潔的市容,但車行少有的雙向公路,卻是住民謔稱的「高速公路」;這不禁讓我想起 國父孫中山先生萬言書中的「人盡其才,地盡其力,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之高瞻睿智。走在泥地,行於水邊,都讓我觀照著台灣的一切;在台灣,赤足是養生,行舟是遊憩;在柬國,踏泥是無奈,搖槳是謀生。佛說「眾生平等」,但一樣米又養百樣人,同是「稻米文化」的眾生,當下真要好好省思:今天的有,是前所努力而得,但不保證明日存有。所以我們要學習歡喜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一切。

柬國為一小乘之邦,僧眾之威儀自不同於北傳佛教。在這兒,僧侶不著鞋、隨地坐臥、進食葷腥,若不體解異地儀禮,還以為僧眾犯戒不如法。此行舉行兩次供僧活動,僧眾來自四面八方,有長期出家亦有短期修行者,皆溫文含蓄充滿笑容,施食一餐滿心歡喜,能於柬國供養僧寶,真是累世修來的無上福田。《佛說布施經》云: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一、身相端莊;二、氣力增盛;三、壽命延長;四、快樂安穩;五、成就辯才。財法兩施等無差別,清淨的供養,當下遠離煩惱,除心束縛,得清淨心;也因此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

柬國古稱「真臘國」,元朝時,周達觀隨使昭喻真臘,返國後撰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記述吳哥城的昌盛與精美。西元一八六0年,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藉此遊記深入探尋,讓隱沒叢林四百餘年的吳哥文明重現。吳哥王朝建立於九世紀,以吳哥城為王都;後因外族入侵而南遷,終結於十五世紀。王朝文治武功鼎盛時全力建設吳哥,造就舉世稱讚的第七大奇蹟。

吳哥位於柬國的西北方,隸屬於暹粒省(暹粒意即「平服暹邏」)距泰國邊境約一百五十公里。因受印度教的影響,人民普遍相信輪迴,認為善惡行為附著於個別存在的「阿特曼」(意為「我」)身上,而人類就在善惡中不斷地輪迴,反覆地死亡,所以只有把死亡切斷才是真正的解脫,而解脫的方法便是沐神之恩,與神結合為一。因此,吳哥王會在生前決定死後與自己結合為一體的神,而忠實地祭祀祂,為祂建造寺院(神居於石室,人住於木屋),目的就是希望死後解脫個別存在的「阿特曼」,而與神合為一體,成為真正的神。所以國王就是寺廟中所供奉之神的化身,因此「神王」信仰便是吳哥王朝中,諸王建造這些偉大建築的主因。

十二世紀時,蘇利亞華爾曼二世大力建造小吳哥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相對於大吳哥窟,小吳哥窟展現出文化的精美,九百年來,護城河仍護衛著它。在長達一千公尺外牆範圍內,有層層迭進的三重迴廊,及四隅拱中的五座高塔,古印度傳頌中的須彌山(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山根有七重金山,在金山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被表現的維妙維肖。來到小吳哥中央平台主殿下方,登階爬上近十樓高尖塔的參訪者,都不免先深呼吸壯膽一番。廟塔平臺上風勢拗勁,變幻風雲就在塔頂上戲謔舞弄,好像一伸手就能觸及那神秘的幻化時空。站在迴音室裡,又不禁讓人讚歎工藝建築之精巧。

大吳哥城係由一一八一年登基的加亞華爾曼七世所建,此國王虔誠信奉佛教,其所留下的吳哥都城遺址緊臨著小吳哥,是一處被長達十二公里城池所包圍的城市。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見到高及十餘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加亞華爾曼七世的面容,惟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在護城河上有七頭蛇橫亙於上,其間又有王國的五十四位諸侯共執蛇身,象徵王國的團結一心。

在大吳哥都城中央,依須彌山觀念建立起壯觀的巴戎廟,其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亞華爾曼七世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森林中,多變的光線或正或斜、時強時弱的探射,林間的蟲鳥此起彼落的交織輪唱著,好似一個原野聲光舞台秀;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神目,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遊客最深的記憶,無怪乎會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加亞華爾曼七世為紀念母親,於一一八六年興建塔普倫寺。當年它是一所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此寺廟因被樹根莖幹過份盤結而放棄整修,故保持了原始的模樣。陽光穿過樹頭,悄悄地從殘破的屋頂伸入塔普倫寺內,然後像嬉遊的靈魂般輕飛游移,一會兒駐足在無頭神像上,一會兒憩息在牆上浮雕神祇中。隱身樹中的山鳥啼咕出叩叩聲,像是昔日僧侶敲打木魚的殘響,喚活了瀰漫四野的邃古靈氣。

自從加亞華爾曼七世去世後,吳哥王朝國勢驟弱,鄰國暹羅便趁機侵擾,於一四三一年攻下吳哥都城,而將宮殿珍寶、神廟金佛洗劫一空,王都被迫遷往金邊,吳哥因此被冷落了四百餘年。當初加亞華爾曼七世在吳哥都城內留下的皇宮、官衙等建築,除了校閱大象軍團的「鬥象台」外,幾已頹傾。廊柱土瓦湮沒於林蔭樹叢中,昔日的大殿石板也已換上蔥綠的苔蘚地毯,成了落葉奔颺的舞台。大自然已成功接管了這塊寶地,若要追憶往日王朝情景,也許周達觀的記敘還能憑弔追思一番〜「...其正室之瓦,以鉛為之,餘皆土瓦,黃色。橋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頗壯觀,修廊復道,突兀參差」。

睹物思情,不勝欷吁。吳哥先王開疆闢地,以暹粒之名表功,不知與四鄰修好,反遭暹邏的侵滅;此正說明因果報應。夫子曰:「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若對證於護城河上的五十四位諸侯,國王當明瞭此理,惟若心念皆在求一己之私,則使民役物於國無益。加亞華爾曼七世的微笑,現雖已成為高棉人的驕傲,但究其因還在求神人合一,成為真正的「神王」。諷刺的是,一九七五年柬國淪入共黨手中,三年中人民被屠殺三百萬,波布所求者不正也是成為「神」嗎?從文化的興衰、國家的強弱、社會的治亂,我們都可以觀照出「無常」的真理。

 

吳哥窟建築與修復過程 / 心雅

位於中南半島東南部的柬埔寨,相傳是二千多年前印度甘布親王和娜亞女王所建,但據文字記載,柬埔寨的歷史是從西元一世紀建立扶南王國開始。

柬埔寨,漢代稱為「扶南」(為Phrom的譯音,原為「山丘」之意),隋朝稱真臘,唐代稱吉蔑;從南北朝至明代,均曾入貢,和我國關係匪淺。歷史上的柬埔寨,在西元一世紀至七世紀末,為外來的印度人和當地的吉蔑族組成的扶南王國所統治,後來被印度人建的真臘所滅,因此柬埔寨是一個深受印度文化薰陶、影響的國家。西元九世紀初,分化的真臘王國內部情勢混亂,在來自爪哇婆羅浮屠(世界上最偉大的佛教寺廟建築所在)的剎朗特拉人侵略之下,終於瓦解崩潰。婆羅浮屠的統治者〜加亞法曼二世(Jayavarman II)在統一高棉後,入境隨俗,捨棄原有的佛教信仰,而就高棉地區盛行已久的婆羅門教(印度教),並企圖在洞里薩湖北面的吳哥,建立媲美婆羅浮屠的大建築和偉大的王朝,此時即為高棉文化大放異彩極盛之時。

一般所稱的吳哥遺址,是泛指西元九世紀到十五世紀,吳哥文化時期所建築的寺廟,主要以小吳哥及大吳哥建築為其精華所在。九世紀末,加亞法曼二世第三代的印德拉巴爾曼王,在吳哥平原中心,首先建造吳哥城偉大的建築群中的首座王城-哈里哈拉拉亞。基本上,吳哥時期的王都,乃根據佛教宇宙論所建造,都城均呈方形,中央以一座建在小丘上,最高、最大的寺院建築作為整個宇宙的中心。神廟中心由五座寶塔作主體,象徵須彌山與四大洲。

由於印度教的基本教義是以善惡得報為基礎的輪迴,建造寺院忠實地祭祀,目的就是希望死後能解脫與神合為一體,成為真正的神。而吳哥窟的英文Angkor指國家或城市,Wat指寺廟,顧名思義是說吳哥窟就是王者之廟,所以國王就是寺廟中所供奉的神之化身,因此「神王」信仰便是吳哥王朝中,諸王建造這些偉大建築的原因。

吳哥窟建築特點在於完全採用方塊大石頭堆砌而成,不用灰沙、金屬或木材。石頭由表面切開,形狀不一,沿著洞里薩湖流到吳哥。石塊依據大小分別由象及牛車運送到工地。一塊石頭兩組孔,成對木樁打入平行的兩孔,以繩索接合,如此可用三腳架、分離器及滑輪將石塊抬起。

塔、亭台及走廊的基本結構由石頭建造,高起部分則用磚紅壤填補,大部分的磚紅壤由砂岩覆蓋,所有建築用石塊都經過修飾,未經修飾的則會小心的埋在最下層,用複雜的形狀密合銜接,而銜接處至今竟也不可思議地緊密且精細的契合。

證據顯示,吳哥王朝作為政治中心之遺蹟少數被保留使用,但大部分自十五或十六世紀以來均被人遺忘或至坍塌,直到廿世紀初聯合國世界遺產組織才展開修復工作。期間多數遺跡被湮沒在叢林中甚少維修,但大部分結構依然屹立著。

主要坍塌的原因在於工程構想簡單,大石塊無臼或金屬固定物支撐以及石頭間草率的接合。另一潛在因素為石頭品質與強度依據獲取地而異。例如吳哥窟使用的石頭受到強烈侵蝕的原因是因為大量使用班脫土。班脫土是一種會吸收大量水份而膨脹的岩石,如此將導致成層的石床成片剝落。另一損壞結構之原因,係歸因於水位的升降造成濕度提高及基礎結構的位移。上述種種原因通常均由於上層結構的變形,讓熱帶季風氣候侵蝕弱化了作為石柱之磚紅壤的支撐力。

無疑地,最大的破壞來自於植物。當地熱帶雨林植物生長極快,在短短近廿年的修復古蹟工程中,植物的問題就佔了大部分的維修工作。石塊上生長的榕樹及藤蔓均為寄生類。剛開始,樹會依附於石頭中的水份生長,而後角色對調,石頭結構被樹根分開而必須靠著樹根的糾結才能免於崩塌。因此今日首當其衝的是控制古蹟中年輕植物的生長,如果植物已經是古蹟中的一部分,就需要保留它。

吳哥遺址現今已有約四十座廟宇開放供遊客參觀,修復工作由柬埔寨政府及國際組織共同合作努力。一個國家的興衰是值得我們去鑑往知來的,藉此當思因緣成就之不易,再藉此能發懷古之幽情,而感念多少興衰事都付笑談中。

 

柬埔寨放生齋僧參訪心得 / 淨聖

得知老師要帶隊前往大陸放生時,為了完成所許的願,毅然的決定跟隨前往。雖然行程改往柬埔寨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吳哥窟】,不改初衷參加此次的放生齋僧參訪之旅。這次的行程包含旅遊與行善,一切活動經由各位前輩及蓮友大德精心策劃,末學是第一次參加國外放生,蓮友們一路上的照顧,感恩不盡。

旅遊方面:

【大吳哥窟】乃吳哥王朝所遺留下神殿與佛寺,皆由大石塊、石板所堆積而成,故稱「窟」,且有外城保護。因範圍較大,故安立名言為大吳哥窟。在王朝沒落後,長期淹沒在叢林裏到十九世紀才被發現,工程艱巨浩大,不是現代人所能想像,其中巴戎廟牆壁上的雕刻敘述高棉王朝的歷史,壁雕的精美更令人歎為觀止。

【小吳哥窟】是吳哥王朝蘇利雅華爾曼二世以三十七年的歲月,花費許許多多的人力、時間才完成此偉大的宗教建築,如今幾成廢墟,而貧窮的柬埔寨亦無力整修,必須靠世界各國人士維修,令人無限感慨,當面對陡直的階梯要通往神殿最高處,心裡很恐懼,導遊說不往後看一直往上,爬上去之後,可以體會當年國王禮佛的虔誠及君臨天下之氣勢。

【寶劍塔】是大吳哥城內另一項宗教建築,十字型的架構,乃吳哥王朝加雅達摩七世所建造的社稷宗廟,也是放置兵器的地方,可見其用武的謹慎,並以建築來表達對祖先的尊敬。

【塔普倫寺】是加雅達摩七世獻給母后的一座珠寶鑲嵌之寺院,王朝被滅時,此寺院被洗劫破壞嚴重,是電影古墓奇兵的場景,寺院的巨大空榔樹盤結在圍牆及塔寺,樹根延著牆壁竄在地下,經年累月的成長破壞了整座建築,小鳥無意間帶來的幾顆種子,卻有如此的威神力,一個小小的因,足以形成一個不可思議的果,不可不謹慎。

【變身塔】是一座平民廟,當時的國王認為自己就是神的化身,死後會變化為神,當他往生時要在此火化,可是當他往生時非但沒在此火化,甚至遺體也不知去向,許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即使貴為國王。

【洞里薩湖】是東南亞的第一大淡水湖,適逢枯水期,水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約當台灣的十二分之一大),看來很污濁的水,而當地人民的生活全部依賴它,一般居家、商店、甚至水上學校,雖在水邊卻無法飲用、使用其水,不但過著「缺水」的生活,連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難,每年還要依水面漲潮、退潮而遷徙居所五、六十次,看他們是無憂無慮在水上來來去去,但是否曾經想過,還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是他們可以去追求的,想來想去只能愛莫能助的離開。也祈請佛菩薩的加被讓此行的善緣,如一顆小小的種子能在此萌芽,讓他們能夠開啟智慧,生活得以改善。

其他的景點如金邊的皇宮、獨立紀念碑、巴肯山觀日落的神殿、空中宮殿、古代法院,即使是一塊石頭、一塊磚,每每讓人印象深刻,引發深層的省思。

行善方面則有放生、救助孤兒院、齋僧等善法。

這次的行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行善,乃是為了消弭國內不安的政局,祈令國泰民安、法輪常轉、正法久住,其次也能利益柬埔寨當地。感謝旅行社大力協助,讓我們在參訪古蹟之後還能做很多的善行。

【齋僧】敬設齋飯供養僧寶,僧寶是無上福田,為世間供養、布施、修福之處,能使施者因之得無邊福,遠離煩惱,去除心縛,得清淨心。

行程中,安排兩次的齋僧每次供養僧眾五百人,而兩次齋僧的方式不一樣,第一次僧眾坐著,我們上奉供養金,第二次以托缽方式把供養金和供品奉上,方式雖不一樣然齋僧的心是一樣的,尤其在吳哥窟的偉周寺僧眾不足五百人,寺方還特地將附近的僧眾請來,接受我們虔敬的供養,實在感激。

【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將被宰殺、命在垂危的眾生之命,眾生最寶貴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他們的命是大善法。吾人累劫以來所造的殺業早已經無量無邊了,出錢出力來救贖眾生的生命,以償還我們所積欠無數的殺債,何況每一個眾生在無始的輪迴中,都曾與我們互為父母、子女、手足、親眷,今生我幸而為人,放生就是救拔我們累世以來的親友眷屬。放生時,是直接對眾生有利,因為所放的眾生,暫時已經解脫難忍遭殺的痛苦,再加上放生時為其依儀軌皈依、念佛號、眾生也獲得度因緣。

行程中,共有七次的放生活動,因為柬埔寨的放生環境好,每次的放生,無數瀕臨死亡的生命馬上重拾了生機,而當地的居民幫忙搬運生物、幫忙將生物放入水中、更幫忙念佛號、幫忙把魚兒趕入河中,希望它們不再被擒被抓,可以安養天年,更因此次放生因緣不再墮畜生道,往生善道。放生過程中讓我們體會到天地萬物率皆平等,皆有感覺,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們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

【救助孤兒院】救助孤兒給予生活上的資助,提供教育,淨化人心,感受到佛法的慈悲精神。

此次旅程有一次救助孤兒院的善行,這家孤兒院是只要人送孤兒來就收容,所以一間小小的房屋擠了四十多人,我們到時,是他們午休時間,小孩們依然歡喜迎接我們,看他們年紀有大有小,個個中規中矩的,相信在院方的教育及有心人士的幫助,將來這群小孩都可以成才,對社會國家有貢獻。

短短的五天參訪之旅,行程匆匆,對一個國家只是皮毛的認識,對他們純樸、善良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將此行的一切殊勝功德迴向給予當地的人民,啟發他們的智慧,走出戰爭的陰影,能夠漸漸茁壯,走出苦難、走出貧窮,保護歷代祖先遺留下的文化資產。迴向國內政局穩定,國泰民安。迴向在學佛的路途上,能得佛的加被,能永不退轉,直至極樂世界成佛,再迴入娑婆度眾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