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七)

 道源老和尚

譯者國名曰罽賓

遙遙他方為法來

恩德厚重生敬心

亦感當前老法師

 

經題:「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上」前已解釋,大是體大,方是相方,廣是用廣,體、相、用三大,聽過《大乘起信論》即知道此三大,乃詮釋本體,在起信論上是曰真如,在此處則名曰圓覺,亦即圓覺之大方廣:圓覺之體大、圓覺之相方、圓覺之用廣。這部經是修多羅了義經,修多羅是梵語翻成中國話叫契經,泛指一切經,然經有了義與不了義,乃因佛說法有小乘、大乘,大乘叫做了義經,小乘叫不了義經,大乘裡面還有實教大乘、權教大乘,詮釋實教大乘叫了義經、詮釋權教大乘是不了義經,本經(大方廣圓覺經)亦為了義經之一部,分二卷:卷上、卷下。以上經題是以法立題。

經題已述,其次人題:「唐罽賓國沙門佛陀多羅譯」,唐是唐朝武則天時,有個罽賓國的沙門名曰佛陀多羅將本經由梵譯華。當時罽賓國在北印度喀什米爾一帶,有說是迦濕彌羅國之古稱,那時印度分東、西、南、北、中五印度,梵語罽賓華言賤種。昔末田底迦尊者(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度眾生最多的就是末田底迦),乃阿難尊者涅槃前最後之弟子,尊者常行腳遊方,來到了一地廣人稀處,昔日台灣亦然,現在台灣已人滿成患。尊者發現此處周圍都是山,中間一大片平原,覺得這個地方太好了,要能在這個地方開道場修行用功,那真是個好地方。末田底迦尊者之心量大得沒法學,欲以此寬大之處建道場,且認為蓋一、二座太少,他發願建立五百個大道場供養修行人,你看看這個心量多麼偉大,建立五百個大道場,得先搬運材料並一一建築之,然所請之木匠、泥水匠,誰也不去,離家太遠故。當時印度中階級分得很嚴格,貴族是貴族,賤種是賤種,這些賤種的人都是屬於奴婢,可以拿錢買賣。末田底迦尊者發現了這事,去買了許多賤種人,運到此處開荒、建築道場,道場建成後許多出家人都到那兒修行用功,這些買來的賤種人就在此結婚生子,愈生愈多,後來成為一個國家,可是別的國家瞧不起他們,所以叫罽賓(賤種),可是他們不承認是賤種,他們覺得自己很有實力,且國家四面都是山,易守難攻。

梵語「沙門」,此曰勤息;勤是勤修戒、定、慧,息是息滅貪、瞋、癡,乃出家人的通稱,亦即翻譯這經典的人不是在家人,是出家人所以稱為沙門。然在印度外道出家人也叫沙門,所以釋迦佛的弟子,或者加上釋氏兩個字,就是沙門釋氏,簡別不是外道沙門,但在中國之外道則不稱沙門,所以我們不必再加這兩個字,直接稱沙門,就是釋迦佛的出家弟子了。當你聽懂沙門這兩個字,你就知道出家人應該做什麼事,現在常常勸勉同學們要發菩提心,或問菩提心要怎麼發呢?觀眾生苦啊!眾生太多啦!而且距離好像離我們太遠,不大親切,你就觀察出家人吧,出家人也是眾生;出家人現在懂不懂佛法?苦不苦?出了家不知道出家人應該做什麼事,你想想苦惱不苦惱?你出家做什麼呢?出家就是吃菜(台語),所以出家人叫做吃菜人(台語),出家人做什麼事?就是吃菜,這個吃菜錯了嗎?沒有錯啊!要錯怎麼各各寺院都吃菜呢?吃了菜還做什麼呢?不知道!豈非可憐乎?出家人名曰沙門,梵語沙門,翻到中國話叫勤息,亦即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你出了家應該做什麼事呢?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是出家人做的事!多劫善根才能今時出家,結果出了家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事,是不是太苦了?所以佛經不能不講,佛經不能不聽,不講不知道「沙門」兩個字怎麼來的,不知道出家人應該做什麼事,以為出了家就是應該吃菜,但是在家居士也有吃菜的居士啊!那麼你跟他有什麼不同呢?出家了,修戒、定、慧,而且還要注意勤字,勤是精進、精勤,要精勤的修,修戒、修定、修慧。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的法,可以歸納為三大科就是戒學、定學、慧學;你持戒要精進的持戒,修定要精進的修定,求智慧要精進的求智慧,那麼不就有事情做了嗎?我精勤修戒、定、慧幹什麼呢?息滅貪、瞋、癡,先把貪、瞋、癡止息下來,再把它滅除掉,如此豈不是了生死成佛道了!所以要懂得沙門這兩個字的涵義啊!有云,我聽的太多了!我老早就懂了。可是你聽到耳朵裡了,你聽到你心裡了沒?你沒有聽到你心裡,等於沒有聽一樣嘛!你雖比其他未聞沙門義的出家人還好一點,但仍未聽到你的心裡,你還是沒有勤修戒、定、慧,沒有息滅貪、瞋、癡,所以聽了等於沒有聽。

戒、定、慧怎麼樣修?貪、瞋、癡如何息滅?歷代祖師給我們定了一個共修的功課,早、晚兩堂功課就是修行方法,你依著早課、晚課來隨文作觀,將這兩堂功課做得好、那就是真正的修行,你還能犯戒嗎?你天天晚上念八十八佛懺悔文,懺悔都懺悔不清,你還敢再犯戒嗎?當你持戒清淨時,你自然就能修定,自然就開智慧。但是到現在我們出家同袍還是有苦惱的人,功課雖做,或流於公式,或給人家唸唸經、拜拜懺,還賺幾個錢回來,不知每日作兩堂功課的意義,豈非可憐?那兩堂功課正是教我們修行的方法。早課開始念《楞嚴經》中阿難尊者的發願文,你要是沒有聽過楞嚴經,你不曉得發那個願是怎麼發的?若隨文作觀則發了菩提大願,並依著十大願王攝持一切菩薩行,到了晚上做功課回向淨土,其中先念八十八佛懺悔文懺罪,再念阿彌陀經。若能在二堂功課隨文作觀,那就是真正修行,但是你得懂得這個道理;若不懂得道理,每天在清晨四點鐘時,在家社會人士正睡好覺,我們出家人打板後都得起來,叮叮咚咚跑到大殿來念了一點多鐘經文,若一邊念一邊打妄想,不打妄想就打瞌睡,你這不是冤枉嗎?所以你得隨文作觀以息滅貪、瞋、癡。必得自己迴光返照,對治貪等煩惱。或云,自己控制不住,控制不住就讓它去嗎?你不能隨它(煩惱)去呀!現在新名詞: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你的個性是個凡夫性,你要隨你的個性嗎?那又何必學佛呢?又何必出家呢?你隨你的個性墮到三惡道裡去!你得改過自新啊!我向同學們開導了幾年了,你是個頓超的根機,那不用我講了,要是同我的根機差不多,你得考慮、考慮(觀察)!我學了一年了,我的貪、瞋、癡是不是比去年輕一點,我貪心很重是不是比去年輕一點?我的瞋恨心很重,是不是比較輕了一點?若是依然故我,那你要懺悔,不然你再學下去亦是如此。今天大家請我來講經,出家人多,所以講幾句我們出家人該做什麼事,由經題沙門引出我們出家應該做的事。

其次譯師名佛陀多羅,佛陀名「覺」,多羅名「救」,謂之覺救;譯主覺此道,謂之上求佛的覺道,並以此道救一切眾生覺此道,此亦菩薩之義。今天講些閒話耽誤時間,講完了感覺身體支持不住,講得累了,出了一身大汗,下一堂課你們自修。(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