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社論

論選舉

 本刊

選賢舉能真選舉

為政在仁重禮樂

公安環境能修道

功在萬世父母官

 

隨著年底的選舉,政治人物挑起民眾對立的手段越來越激烈,社會上對於是非善惡的價值觀越來越模糊,甚至為了勝選,也不惜對過去歷史的否定,並不惜與傳統文化劃分界限,前人昔日的努力,今日好像都變成罪人,所要被民眾選舉的人物,許多都是爭議性的人物。想想這塊曾是修學正法之淨土,未來還能保有那一份的安定嗎?有人說修學正法重在出世、莫論世間事,吾人今日之修學雖重在出世,然世間政局穩定與否,也會成為我們出世的順緣或逆緣,是故何以儒家廣談為政哲學,透過正確為政的心態與方法,才能創造公安的環境,唯有公安的環境,才能夠安然推廣正法的教育。

為令政治清明,儒家亦講究舉賢才,《論語 子路篇》記載著仲弓曾為季氏的邑宰(在季氏的封地上做父母官),問孔子如何將政治辦好,孔子就談到要重在舉賢才,仲弓問孔子,我如何才能知道他是賢才而重用之?孔子說據你所知道而薦舉,別人看你真心在舉薦人才利益人民,於是就會爭相向你推薦人才。不只如此,即使是為人君者也是要端正自己的品格並且舉用賢才,方能治理天下,所以古代的聖王尤其是舜,孔子讚歎舜王的無為,是舉用賢才,據《尚書 舜典》記載,舜命禹作司空,平水土;命棄為后稷,播種百穀;命契作司徒,辦教育;命皋陶作士,掌法律;命益作虞官,管山澤鳥獸。這些都足以說明他能知人善任,所以能無為而治。本身也存著對人對事的恭敬心,正坐於君位上,故能天下大治。所以孔子讚歎舜:「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然為政者除了有恭敬心舉用賢才外,本身也承正大光明,心存為公,否則上行下效,風氣大壞,雖舉用賢才,彼亦不為所用。魯國季康子是三家大夫之一,把持國政,又治不好,因此問孔子,如何把政治辦好?孔子把政解釋為正,是公正無私,辦政治就要守位正字(非黨同伐異,瓜分政治利益),並說你是魯國上卿,只要你行得正,處處以身作則,孰敢不正?政者正也,雖對季康子說,但後世為政者,皆當奉為至理名言。

現今民主制度,政府雖由人民選舉而產生,若民風刻薄,則如何選出真正君子,猶如愛玩不愛讀書的班級是不會選出品學兼優的班長,社會上一些不如法的團體是無法選出大公無私的領導人,是故純熟的民主政治必須要有淳厚的民風為基礎,所以要先將環境改善,並施辦正法的教育,使民風淳厚,方能在這個基礎上來談論由人民為國舉才,否則選舉愈全面,選風亦敗壞,不只難以選出優秀人才,也將前人努力培養出來的善良民風毀壞無餘。

孔子政治學說的根本講究處是堯舜為天下人舉賢才的公天下(祖述堯舜),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則從周文王、武王(周公)所立,因為周代之禮法文章,迥視夏商二代,加以損益,禮文非常完備,可以為治國者之所依,即所謂憲章文武;若能依之而行,必能創造一個天下太平的盛況,令老百姓安居樂業,聖賢君子能推展教化事業,百姓能安心修學正法,此之淨土必是他國人民所樂移居之處,亦是他國學習效法處(平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