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期::大陸行腳-九三年江西福建參訪放生行

淨宗祖庭廬山東林寺〜九三年參訪江西廬山有感

 心威

東林古剎今猶在

緬懷前賢與遠公

虎溪三笑虎溪橋

神棲安養立淨宗

 

懷抱著遊子將還故鄉的渴望,終於踏上前往廬山東林寺的路程。內心不斷的懷想起祖師創立東林寺的艱辛、當年東林寺是如何的人文薈萃及始建蓮社的一百二十三位貞信之士,悉皆往生西方的盛況。

來到東林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正中四個大字「秀挹廬山」。就在石坊的前方,立著一塊石碑,正是名聞古今的「虎溪橋」。高僧傳中有「遠卜居廬埠,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每送客遊履,常以虎溪為界焉」的記載。相傳儒家名士陶淵明及道士陸修靜曾訪問慧遠大師,並相談甚歡,在送客時信步過了虎溪橋,忽然聽到虎嘯的聲音,三人因此相視大笑,留下了一段釋道儒相談投契的嘉話。也充分顯示了慧遠大師沒有門戶之見及不以人廢其言的風範。

越過虎溪橋,迎面所見是題寫著「東林寺」的山門,終於我們來到了淨宗祖庭廬山東林寺。東林寺始建於東晉太元十一年。慧遠大師曾與同門慧永法師相約結廬,慧遠大師初到廬山時,慧永法師已先居廬山西林,慧永法師乃謂刺史桓伊曰:「遠公方當弘道,而貧道所棲隘不可處。」時師夢山神告曰:「此山足可棲神,願毋他往。」其夕大雨雷震,到得天明,發現林麓廣闢素沙布地,各種木材充布地上,不知所自至。刺史桓伊大生敬感,乃為建剎,名其殿曰「神運」。以在永師舍東,故號東林。建寺期間,亦感得二位護法力士的協助,至今仍有兩尊護法力士的石像,供後人膜拜。

神運殿旁為遠公堂,內中供奉淨宗初祖慧遠大師法相,並有十八高賢石刻。慧遠大師當年曾說:「諸教三昧其名甚眾,功高易進念佛為先。」當時的高僧名士紛紛匯集廬山,包括慧永法師(同師安公,先居西林)、慧持法師(遠師同母弟)、道生法師、曇順法師(並羅什門弟)、僧叡法師、曇恒法師、道昺法師、曇詵法師、道敬法師(並遠師門人)、佛馱耶舍法師(此云覺明罽賓國人)、佛馱跋陀羅法師(此云覺賢迦維衛國人),名儒劉程之(號遺民)、張野、周續之、張詮、宗炳、雷次宗等,結社念佛,世號十八賢。

其中道生法師正是主張闡提皆有佛性,而遭大眾擯遣,隨後入虎丘山聚石說法,感得群石點頭。所謂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道生法師。道生法師亦於此後,入廬山加入蓮社。而僧叡法師就是在鳩摩羅什大師座下,參與經典翻譯的僧叡法師。鳩摩羅什大師在翻譯法華經時,曾因竺法護本翻譯為「天見人人見天」,鳩摩羅什大師以為「此言過質耳」。當時僧叡法師就說:「將非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充分顯現僧叡法師才思的敏捷。後亦入廬山,依遠公修淨業。

慧遠大師率眾一百二十三人,同修淨土之業。造西方三聖像,建齋立誓,並由劉遺民撰述西方發願文。願文從三世因果、人世無常、輪迴路險的理念契入,所謂「遷感之數既符,則善惡之報必矣。推交臂之潛淪,悟無常之期切。審三報之相催,知險趣之難拔。此其同志諸賢,所以夕惕宵勤,仰思攸濟者也。」 讓人深刻體會到業力凡夫是如何的亟思能獲得救拔。然而凡夫懈怠放逸的習氣是如此的深重,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道心是如此的微弱。因此,願文曰:「蓋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跡求,必感之有物,則幽路咫尺。苟求之無主,則眇茫河津。」字字句句發人深省。是故啟建蓮社,相互勉勵,互相督促,正如願文所云「胥命整衿法堂,等施一心亭懷幽極,誓茲同人俱遊絕域。其有驚出絕倫首登神界,則無獨善於雲嶠,忘兼全於幽谷。」緬懷前賢,一百二十三人悉皆往生西方的典範,再看到願文中「誓茲同人俱遊絕域」,個中的願心、道誼不禁令人神往。就如同大雄寶殿外的那一首對聯,「古剎千載千載名僧宏佛法,東林六朝六朝賢士振宗風」。

在神運殿的後方,有一座遍布翠竹的山丘,山丘上修築了一條長長的石階,石階上盡是朝山的修行人,很慚愧由於時間的因素無法像他們一樣的朝山,只能在佛號聲中步上這條通往山上的石階。原來山丘上有一座「譯經台」,相傳十八高賢之一的佛馱跋陀羅曾應慧遠大師之請在此譯經。原來在東晉時,佛法東來,經卷未備,律藏多缺,慧遠大師曾命弟子遠越蔥嶺,曠歲來還,取得梵文經典,並禮請高僧進行翻譯。因此,當時有許多經典係出自廬山。由此也可以知道,慧遠大師除了創立淨宗,對後世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外,對於佛法的東來,亦有無可抹滅的貢獻。

在追憶祖師風範的同時,無意間闖入了一個遊客止步的地方(事後才看到掛有遊客止步的告示),匾額上寫著「白蓮舊社」,原來那是念佛堂的所在。裡面聳立著一尊非常高大的阿彌陀佛立像,地上滿布著蒲團,雖然只有幾位法師及在家菩薩在那裡或經行、或掐珠念佛,但卻未曾聽見任何的聲音,對於忽然出現的不速之客,似乎也沒有對他們產生任何的影響。在那樣的氣氛下,心中忽然生起一個念頭,「這正是一個念佛的地方。」好想在這裡好好的念佛。然而團體的活動中,怎能只顧著一己之私呢?但是有緣來到這個地方,怎能不至誠懇切的向阿彌陀佛頂禮三拜呢?

自古以來,東林寺以念佛聞名天下。淨業行人以信願持名為內因,以阿彌陀佛的願力為增上緣,感應道交,成就往生西方的淨業。念佛法門是末法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寶筏,是阿彌陀佛從大悲心中流出的無上妙法,是八萬四千通途法門之外的門餘大道,是方便中之第一方便,了義中之無上了義,得遇此法門,豈可不至心歸命,全身靠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