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啟蒙園地-歷史故事

一念善因終有善報的陰鏗

 妙音

因果並非釋門有

人生現象面面觀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爭遲速與輕重

 

俗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歷史上記載許多因為一念之善,而能趨吉避凶逢凶化吉之事跡;此次介紹之故事的主人翁陰鏗,即是如此。介紹本故事的主角前,先在這賣個關子,容後再說。

歷史上因一念之善,施恩不求回報,反獲報恩,實在多得不可勝數。先引薦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故事〜報漂母之恩或一飯之恩或千金一飯的韓信,話說韓信年輕卑微困苦時,有一天佩劍,流浪淮陰街頭,遭一批無賴少年挑釁,為免群小肇事及後續糾結,忍一時胯下恥辱,可見他忍辱的功夫。

韓信少時未遇到明主賞識,偶而逛到河邊釣魚,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又釣不著,經常挨餓;河邊一位不知名的漂母,見他可憐,自己雖也貧困,卻常不吝於接濟他,韓信感念漂母施飯的恩惠,激動的說以後必重金答謝,漂母不悅的說,我是見你飢餓難堪,不忍眼睜睜看你餓死,並不希求你的回報。韓信後掛帥封楚王,果真贈以千金回報,千古傳為美談。

南朝是一個盛行門閥政治的氏族社會,當時社會存在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儼然有階級分隔,話說晉朝時,有一位諫官顧榮,一次接受友人宴請烤肉,吃得酒酣耳熱之際,眼尖發覺烤肉的僕人,來回穿梭遞烤肉給高貴的賓客享用,由於香味四溢,瞧見露出垂涎的顏色,便留下自己應有一份,送給烤肉的僕人吃,同席賓客譏笑,自己不享用,卻賞給下人吃,顧榮將心比心的說:「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他這種當下體恤下人的一念清淨仁心,與漂母施不望報的心,可說無二無別。

事過境遷,後來遭遇變亂,在渡江避難時,每當性命危急的當兒,總是有一位勇士拼命在旁護衛,問何故捨身救己?勇士相揖,感恩從前無私的施惠,今日圖報而已。

有了前二位歷史人物施恩不受報,反受厚報的前導,即方便進入本次歷史故事主人翁〜陰鏗,字子堅,為南朝的陳國人,自幼博覽歷史傳記等,相信前朝掌故也了然於心,跟在座同學一樣,啟蒙就開始讀經,能誦詩賦,尤其擅作五言詩,而聞名於當時,深受陳文帝之賞識,他的五言詩精彩處置於唐朝近體詩作中,也難分辨,如「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就是一例。

讀聖賢書貴能內化,本故事主人翁,就是一好的楷模,他的一念善因,幾乎是顧榮的翻版,話說文人雅士聚會,是常有的事,各朝代風尚各有不同,而六朝時尚與現代秋節親朋好友聚會有些相同,崇尚烤肉,有一天陰鏗與友人宴飲,見斟酒人向陀螺似運轉,來回替大夥兒服侍,油然生起憐憫心,便從排排座中轉過身來,親斟美酒一杯,取了些許烤肉給他分享,時在座賓客投之以奇異眼神譏笑他,其應答與顧榮一樣,斟酒的人,內心激動澎湃,感懷於心。

六朝是一個朝代更換頻繁的年代,政治動盪不安,生活於這樣時代,難免會遭逢變亂,陰鏗所處年代,就面臨侯景之亂,正為侯景黨羽所擒的時候,說時遲那時快,跳出一人奮不顧身,拯救他脫離叛黨之亂,陰鏗正要答謝之際,那人卻回話:恩公莫要如此;相詢竟是昔日斟酒之人,料想子堅始料未及,因自己突有的善舉,終獲善報。

故事主人翁陰鏗,印證一句話,讀書要善巧,尤要將自己放入所研讀情境中,串習自己若設身處地會怎麼做呢?能如是研學,自有樂趣,亦是讀書內化的緊要途徑,以此結語與同學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