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活動報導-丙戌年寒訓課程報導〜身安而后道隆
餐前觀修
淨域、心妙
將飯食雜用心處
收攝於正知正念
成無上菩提資糧
佳餚遍三千界香
吃飯長學問
四大五蘊身心靈,治病方法在止觀,養身演練八段錦,
健康快樂拍打功,戒殺放生真慈悲,感應故事二八則,
早晚二課養定功,身安道隆法語述,書藝欣賞面面觀,
文化之旅憾心靈,茶道品茗最怡情,心性根塵悉陶冶,
三餐養身不可缺,色香美味兼觀修,用餐規矩先講究,
十二經脈論養生,高麗告白最傳神,身心環保增免疫,
四大天王來護佑,藝術大餐真滋養,菜餚愛心是精髓,
飲食福報善因果,健康膳食若了解,此法能貫十法界。
團體用餐的規矩
中國自古被譽為禮儀之邦,飲食自然也有一套禮儀文化,飲食禮儀的涵蓋面很廣,一般可區分為「宴飲」與「食儀」兩部份,前者關乎社會交際,後者在於飲食規矩。
四天的寒訓活動,大家要一起進食十餐,且就「食儀」來一起觀修吃飯的規矩。
吃飯這一件事,好像誰都會,但要吃的優雅又不失禮,這其中的規矩還真不少。以前男女婚嫁時,除了合八字外,準岳家通常會請未來的女婿吃頓飯,其目的即在考察這個人的生活教養,如果連食儀都不懂,這一場婚禮可能就得再斟酌一番了,可見吃飯的規矩有多重要。
首先,用餐時入席有一定的次序,上座一定要讓位給長者,不能隨意佔據。就坐後,兩手平置於膝上,或結印置於腹前,切勿橫肘擺放於桌上,不翻動碗筷,不品論菜色,不搖身、不伸腿,兩眼微視前方;或有長者招呼,可輕聲應答。開動前,先向主廚人員致意,感謝他們準備飯食的辛勞;聞開動聲,須待桌長示意後方能動作,並依座前的菜餚主動為他人佈菜,動作須輕慢,莫要大呼小叫;進食時,須請大家一起舉筷,不能獨自先享用;左手持碗,拇指扣住碗口,其餘四指平托碗底,呈「龍口含珠」之姿;右手持筷,似「鶴嘴取石」之勢;吃飯時,兩肘儘量夾緊,以碗就口,不左顧右盼,不交頭接耳,咀嚼食物須閉嘴,勿嘎嘎作響,不張口剔牙,打嗝或咳嗽須掩口並轉身向後,避免將唾沫飛噴於桌面。所食殘渣收置於座前桌面,醬汁滴落以紙巾抹去,嘴角油漬隨手擦拭。挾取菜餚,須以公器取用,不揀食、不翻攪;碗中菜餚不可挾回公器中,所分配之飯菜,若覺過量,可於未食前先撥置於公器中,碗中不留殘羹剩飯,食未盡,不添加飯菜。席間若有茶水或飲料,主人未邀杯,客人不得主動致敬;隨宴人員須明了席間身分,切勿越俎代庖,徒增笑話。個人用餐完畢,以紙巾依序擦拭嘴巴、筷子及碗碟,並將殘渣收拾於碗內,且依「左碗、右筷」之順序,將餐具擺放整齊,安坐於位上,等待結齋。若全桌用餐完畢,桌長招呼大眾收疊餐具,除未用完之菜餚,就類別將鍋、盤、碗、筷依大小收整套置,並將杓、匙放於盤上。結齋後,各桌將餐具送至清洗槽,交由專人清理;至此,一頓飯才算合於食儀。
以上的規矩,主要在讓我們於餐間習得如何「安頓身心」、「端莊威儀」、「注重衛生」、「服務大眾」與「惜福感恩」,如果大家都能如是觀修,則飲食規矩不會是約束繫縛,而是端正我們行誼的良善典範。
十二經脈飲食養生法
中國人常云:吃飯皇帝大,飲食養生就從一日三餐照顧起。黃帝內經是中國最古老的養生方法,其中《靈樞》有提到:「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中醫學的宇宙觀著重天、地、人合一,人體的健康,受一日時間氣血運轉,一年四季及二十四氣節變化,乃至地理氣候環境等影響。
根據中醫「子午流注」的定律,每日廿四小時分為十二時辰(每兩小時為一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與人體的十二條經脈息息相關,而經脈又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配。我們若了解十二經脈的運行,對飲食養生應該有所幫助。
當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三時(子、丑時辰)是氣血流注膽經、肝經時,應是休息睡眠時候,這時若要進食,也以果汁等流質或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以免增加肝、膽的負擔。
凌晨三至五時(寅時辰)是肺經休息及排毒的時候,較易咳嗽。
五時至七時(卯時辰),是氣血流經大腸經的時候,所以早起後喝一大杯溫開水,緩緩的喝、滋潤我們身體所需水份,刺激大腸蠕動,發揮排泄的功能。
早晨七時至十一時(辰、巳時辰)是氣血流注胃經及脾經的時候,是營養早餐的時後,不要冷食,應選擇暖胃及碳水化合物等食物,最好各種顏色的食物都要攝取,不要挑食,才能營養均衡。
中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午、未時辰),是氣血流經心臟及小腸的時候,為消化吸收的時候,午餐可以吃稍為油質的食物。
下午三時至七時(申、酉時辰),氣血流經膀胱和腎經的時候,晚餐進食以易消化及排泄的食物為佳。
至七至十一時(戌、亥時辰),氣血流經心包經及三焦經的時候,是身體吸收滋養的時機。所以養生之道,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多,晚餐吃得少。
中國人養生之道注重:「養生五件事,吃喝拉撒睡,通通照顧好,健康沒煩惱。」食物本應有進有出,若只進不出,則不通,不通則痛、則病。嘴巴進食後,經胃研磨後,由脾臟要將五穀水份等精微營養分配到心、肝、腎等臟腑來吸收處理,然後大腸要拉、尿道要撒,經一天疲憊之後,最佳的保養便是睡眠。好的睡眠品質是夜間易入眠,晨起不賴床。夜間的時候,天地之氣由陽入陰,若能順入,則很快能安睡,早晨起床,由陰出陽,若易順出,自然不會賴床,果能配合一日經脈氣血的生理時鐘,來調理吃喝拉撒睡五件事,自能健康快樂。
此外,若能配合四季養生之道,因應天地造化之德,相信更能受用。如冬天氣溫低,血液循環變差,易引起心、血管疾病,所以冬季中風、心臟病患多,應注意保暖,並多攝取水分和維生素。而冬天活動少,免疫力降低,呼吸道防禦功能也減退,病菌易侵犯肺部,引起感冒、肺炎、咳嗽、氣喘等疾病。冬季時萬物閉藏,也是養臟的時機,利用這季節好好的養生,就不會生大毛病了。在冬天飲食上可增加一些滋養的食品來補肝、腎,也可加一點辛辣物,來禦寒及增加血液循環,避免手腳冰冷,也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而幼童應以增強呼吸道抵抗力和腸胃的消化力為主。總之養生有方,自然有助於延年益壽。
高麗菜的告白
每到隆冬季節,便可見到一車車的高麗菜,以低賠的價錢拋售,甚或被當成是促銷的產品,一顆一元隨意贈送;低盪的售價與遍地的菜葉,不僅苦在農人的心裡,也糟蹋了這一樣美食。
就著今天桌上的高麗菜,讓我們來聽聽它的告白:「我原產於歐洲大陸,於十四世紀時傳來中國,我喜歡涼冷的環境,是現今最普遍的大眾化蔬菜,產季為春、秋、冬三季。當種子發芽後,必須分株移植,約過一個月後,葉片開始捲包,兩至三個月就可以收成。我是高鉀食物,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K及鈣,維生素D能提高人體腸道吸收鈣質的能力,而維生素K則能活化骨細胞,增加骨質與鈣的結合,增加骨質密度,進而幫助鈣質留在體內,這些都是壯骨的有利因子。《本草綱目》中記載我能『健胃益腎,通絡壯骨』,所以常吃高麗菜除能強壯骨骼外,對於胃腸亦具有不錯的功效。因為我的維生素豐富,其中維生素K具有控制凝血因子,所以對輕微的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都有食療的效果,其中又以「生汁」的效果最好,但又因為我是高鉀食物,所以生汁難以入口,真應了『苦口良藥』一句,如果您曾聞過我腐爛葉片的氣味,那您就能體會出生汁的滋味。今天我從田野裡來到寒訓班,透過師姑們的巧手,嫩綠多汁且鮮味地呈現在眼前,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愛我,把我帶回您溫暖的肚子裡,當然我也會回報您的厚愛,首先讓您吃飽飽,在旅程中為您修補消化系統,應著年節幫您清理腸道,讓您在寒訓的日子裡通通通。」
同學們,我們聽了高麗菜的告白,是不是有另一番新的領會,原來不起眼的高麗菜,竟然與我們的骨骼發展關係密切,與我們的消化系統聯結深刻,且讓我們因著高麗菜的捨,換得我們飲食的新契機。
身心靈的環保及免疫力
上醫者治未病,是說預防之道勝過治療。舌頭是我們最好的醫生,它能反應我們身體所需,提醒我們補充身體所缺,餓時吃了解飢,渴了喝水解渴,總之,身體缺乏什麼就特別想要補充所需的食物。只是我們不重視保健之道,加上我們的偏食或嗜好,使舌頭感覺不再靈敏了。不但無法簡單有效吃到我們所需的食物,反而吃出很多的垃圾食物、有害物質,漸漸地造成慢性疾病,殘害我們的身體。
我們身體有無量的細胞,藉著所吃進的食物,透過五臟六腑生理機能來消化、運作、吸收及排泄,以維持體力,對抗外來病菌等侵入。此外,用餐時如果能時常保持好的情緒、健康的心態、美好心願,不但能吃出我們身體的健康、也能滋養我們心靈的成長。心懷慈悲、喜捨、感恩、知足、惜福、善知因果等心態時,自可排除心靈的毒素、不好的思想及情緒,如此正是維持身心靈健康及提昇免疫力的不二法門。
人體想要生病其實很簡單,主要原因可分為飲食、生活、環境、心境等四項。在飲食方面有:如常吃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精緻白米、白糖、白麵食、低纖維、偏食、重口味、色素、化學添加物等;環境方面:如空氣、戴奧辛及水源污染、電磁輻射的傷害等;心境方面:如性格急躁、壓抑、負面思想及感到良心不安等;生活方面:如壓力過大及過勞、生活散漫及違反自然規律等。這些只要具有其中一項或多項,則容易生病,身、心靈也可能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或體內生理、生化功能發生異常;甚至使身體細胞受到傷害,全身整體能量降低,免疫功能減弱。
同樣地,若能吃的菜根香,有足夠的睡眠、適度的運動、生活正常規律、培養良好情緒,心存好心做好事等,相信四大調合,五臟六腑健全,如此健康之道必與我們常相左右。若能把握上述原則,使身心靈常處於安寧、和諧、喜悅的狀態,就能活得健康而快樂。而健康快樂可以自己選擇,自己作主,不需藥品,不需醫生,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所以說最好的「上醫者治未病」,預防之道勝過治療。
餐桌上的四大天王
在正規佛寺建築中,到了山門通常會先進入天王殿,殿中一般供奉著彌勒菩薩與四大天王像,其中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象徵操持任事要合於中道;西方廣目天王手纏地龍,象徵體察世事變化無常;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象徵智慧增明斷除煩惱;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傘蓋,象徵廣聞多學保護清淨。這四大天王通稱為護法神,在保護我們心中的法。
在日常飲食中,也有四大天王在保護我們的法;所謂的法是指「健康」,至於四大天王則是「蔬菜」、「水果」、「穀物」與「芽菜」。不論東西方以米或麥為主食,都說明穀物是飲食中的大宗,約佔百分之六十,其餘則是蔬菜百分之十五至二十,水果百分之十五,與百分之五至十的芽菜。大家或許對「五穀米」、「八寶粥」耳熟能詳,但卻常常敬謝不敏,這又是何原因呢?或許是它們不夠軟Q吧!所以得不到大家的喜愛。如果我們觀想一粒糙米的養分是一;當它脫一層皮成為胚芽米時,養分是○點七;再脫皮精製成白米時,養分已不及一半了;但這白米卻真的是香Q好吃極了。一粒糙米是一,一粒蕎麥是一,一粒黃豆是一,一粒芡實是一,一粒玉米是一,……當無數的穀粱總合起來時,其營養成分應該遠遠超過那一半的香Q白米飯了。
看看桌上的菜餚,有穀粱、有蔬菜、有芽菜、有水果,師姑們已將四大天王備齊,等著我們盡情享用,其護衛我們健康之心,我們怎能不讓它全盤皆空呢?等一會兒,請將此一觀修,化為立即的行動。
藝術大餐
孔子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我們的天性也。我們每天都要吃五穀蔬果、喝水等,來維持運作我們的生命力。簡單的說:以五根對五塵吃出五味,來滋補我們的色身所需的營養。以眼前這頓飯為例,我們眼睛看到各式各樣的菜色佳餚,有青紅黃白黑等各種秀色可餐的顏色,耳朵觀聽到,餐前各位長輩辛苦為我們挑揀、切、煮、炒等各種菜餚,並忙進忙出擺放碗筷、菜飯等聲音,鼻子聞到各種香噴噴、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舌頭將嚐到各種酸、辣、甜、苦、鹹等五味。其實各色各味的飲食與我們五臟六腑所需營養有關,也分擔我們身體養生的各種職責。當身體吃進食物後將會感受到溫暖與飽足感,餐後全身將充滿精神與體力;由於我們心中受著前述五根對五塵的境界,內心感到無比幸福、感恩與回饋的心,這是意根對法塵產生的分別作用。
五色、五味、與五臟各有相親性,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若長期嗜好某種食物,會使臟腑機能偏盛或偏衰,久了會損傷內臟而生病。如多食鹹味的食物會使血脈凝滯,面色失去光澤。同樣地缺乏其一,也會造成身體不健康,曾經有一個人因從不吃薑、蒜等(辛味),而肺部腫大,後來開始吃些薑,肺氣腫就漸漸改善了。
何謂藝術大餐?這幾天我們可以說是餐餐受用藝術大餐,因為在飯菜的色聲香味口感及用心等,都是我們匠心獨具的一群廚藝大師精心準備,調配出豐盛均衡飲食,使我們吸收營養後身體安適有體力,有助我們內心專注、提昇學習的興趣及效果,進而增長我們積集聖賢之道的資糧,也就是孔子所教導「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內涵。而游於藝的根本就在於志於道的學習與落實!所以真正懂得游於藝的人,在一頓飯之間是可以用感恩、分享、愉悅、利他的心,並遠離我們內心的貪瞋癡,調和我們喜怒哀樂的情緒,來達到志於道的學習。
林語堂先生所說:「生活即藝術」,人生其實是很簡單,凡食衣住行育樂等都可以藝術化,而最完美的詮釋便是:不僅將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之外,並要指歸到修道的學習上,也就是藉由生活的藝術來充實自己,學習聖賢之道並利益眾生。所以說吃飯不僅是民生必需,也是一種學問、一門藝術,更是銜接聖賢之道的途徑,相信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大家可以好好地用心受用這樣的一頓豐盛的藝術大餐,並且由衷感謝我們的藝術大師們。
你不餓也不渴嗎?
有機飲食的風潮下,大家似乎都很注重養生保健,不論是外敷的保養品,或內服的養生食品,都頗受到國人的青睞;但同時間,在生活習慣上卻存在一些盲點,導致誤以為吃的好就是養生。對於這些盲點,我們應有正確的認知與作為,如此方能使我們的身命健康寧壽。
在寒訓班裡,飲食均衡與衛生無須我們過慮,在師姑們的精算與烹調下,一定能讓我們吃得既健康又安心;但是每餐精心調理的食物,還待我們如理地一口一口吃下去。
有些人吃飯不定時,他的理由之一就是「不餓」,常等到餓得發慌才隨便吃一些東西,既不健康也不營養;因為當饑腸轆轆時,我們的胃黏膜容易被胃液「自我消化」,不自覺地潰瘍就悄悄上了身;至於那便利的食品,除了有一時飽足之感外,所標示的綜合營養也只能當作是安慰語。所以,為了自身的健康與營養,每日三餐一定要定食,千萬不要等餓了才吃。一如現在是正餐的時間,是身體腸胃上工的時刻,是血液代謝營養的時機,是消化 努力分泌的決戰點,只要我們正常吃飯,便能回報它們於萬一。看著桌上的吐司,拿起兩片,塗上沙拉,佐以蕃茄、素肉與萵苣,就好像我們上下的兩片唇,正大口咀嚼著這些美食。然後再滿足地喝上一碗糙米芝麻漿,那種好滋味就待大家等會兒去品味。
台語中讚美人家漂亮都用「水」一字,顯見水對於人的重要性。水是生物體內物質活動的介質,當人體的含水量低於百分之七十時,細胞代謝活動便不活躍,除了有口渴的現象外,器官也漸入休眠的狀態,此時補充水分已有些晚了;所以,「渴了才喝水」是錯誤的認知。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先生曾對水進行一系列的研究,發現處於不同環境下的水,會有不同的結晶狀態。一般而言,在寧逸的環境下,水結晶完整明亮;反之,則呈不規則的殘破象。在寒訓中,師姑們先用愛心為我們準備茶水,然後再安置於佛堂前,聆聽著我們的課誦聲,當我們以水杯盛滿它時,若能獻上感恩之語,輕輕地說「我愛你、感謝你」,相信順喉而下的水結晶,必是顆顆晶瑩剔透。當每日晨起盥洗後,希望大家都能如是觀修地喝上一杯水,喚醒安眠一夜的細胞;此外,課間休息也要多多喝水,讓細胞代謝活躍,將體內廢物排出體外。
對於以上的觀修,讓我們清楚認知到,所謂健康飲食不是一昧地「吃好」,而是要「定時吃飯、隨時喝水,時時感恩」,在規律的生活中營造出充滿愛的健康環境。
飲食的福報
人一生的際遇,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有時節因緣,不能強求的。孔子云:君子學知天命,知天命就是了解因緣果報。誠如釋尊所開示:「一飲一酌,莫非前定」,凡一切果報皆由宿世因緣。
今日所得飲食的福報,乃是宿因善福所現,因為我們過去曾經供養三寶、奉養父母、敬奉師長、布施眾生、乃至施貧濟急,總之一念善行,感應受用,尤其在師長、義工們的護持下,以寒訓的修學方式來感應飲食受用,應當知福、惜福、造福。所謂惜福就是好好專心吃飯、不挑食、不心思散漫、不貪瞋癡等,並要觀想發願一切眾生如我一樣得到享用,都能遠離貧寒,改惡向善,藉由飲食營養,來滋養色身,增長善根福報,使我們能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得到師長的教導及良朋的提攜,走向智慧的人生。而這樣的利益不只我一人得到,回向一切有情都能具足圓滿。我如是心願,於一餐飲食之間就具足修行的增上,種下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的因緣。故知一切所行善法一毫一渧,凡穿衣、吃飯、運動等都能增長及綿延福報的時機,藉此使我們得以開發智慧,利益一切眾生。沒有人想要在受用中消福,如此觀修就是善於吃飯、善於惜福、也是善於修行造福了。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談到護持飲食的功德,這裡說一個故事,阿難尊者為何能夠將佛陀所宣說的微妙教法,全部憶持不忘,一字不漏。原來數劫前,有位比丘和沙彌住在一起修行。師父愛徒心切,要求非常嚴格,每天除了須托缽外,還規定弟子精進用功,背誦經典。一天,沙彌托缽時間結束得晚,想到今日又無法完成師父所規定的功課,回去必定會被師父呵責一番,於是心裡愈想愈愁苦,不禁落下淚來。這時恰逢一位長者經過,見到這位沙彌邊走邊哭,便上前關心詢問。長者聽了之後,很懇切地告訴沙彌:「請您不要再難過了,以後就請您天天到我家來接受我的供養,我很歡喜能供養您飲食,讓您能專心誦經用功。」因此沙彌在長者的供養下,每天都能專心誦學,再多的功課也能如期完成。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彌即是世尊,供養飲食的長者即是阿難。阿難由於過去生誠心護持修行人用功辦道,修了大福報,所以今生才能聽聞世尊法音一字不失,獲得如此殊勝的果報,結集三藏經典,傳續佛法慧命。今天我們也期許同學們都能向世尊學習,努力精進,學有所成,身心健康,法喜充滿。更特別感恩護持大眾的師姑師伯們,你們所護持的功德無量,唯佛能知。謝謝各位師姑師伯,謝謝各位老師,感恩你們。
找看看菜餚裡有什麼?
民國八十年初,遠見雜誌出了一本專集,名叫《走過從前》,細數著台灣如何熬過風雨飄搖的四十年艱辛歲月。回想從前,在座的孩子們真是好命,雖不是啣著金湯匙出世,總也是衣食無虞,受到百般的呵護與關愛。
每當看到社會角落的無助兒童,末學總會想起「這不是肯德基」的廣告;一方是找不到下一餐,憂愁滿容;另一方則是挑剔再三,抱怨這、嫌棄那。近期,基隆家扶中心出了位台大生曹榮軒,其一面打工一面求學,每天帶便當上學,一個月花費僅兩仟多元,放假就回家扶中心回饋於課輔,並且樂在其中。以上三件事,觀照出「凡能承受當下的人最有福報」。
遠在韓國首爾郊外的一個貧民村裡,有位學生每天帶著黑豆豉便當上學,吃飯時總是從便當裡挑出頭髮,然後若無其事地吃他的便當,這舉動令一旁的同學渾身不舒服,並私下議論著他的媽媽有多邋遢。有一天,他邀請一旁的同學到家中玩,來到家門外,他興奮地叫門,年邁的母親倚著門外樑柱說道:「朋友來啦!讓我看看。」此時,受邀的同學才發現他的母親是位盲人,一陣心酸,話也說不出口,當下體會到—同學的便當菜雖然天天是豆豉,卻是眼盲的母親小心翼翼幫他裝的便當,那不只是一頓午餐,更是母親滿滿的愛心,甚至連摻雜在裡面的頭髮,也一樣是母親的愛。
多年前,末學回憶到兒時「清香油拌麵線」的好滋味,曾央請姐姐弄來吃吃,一入口即叫著「怎麼味道不一樣」,姐姐對我說:「不是麵線不一樣,而是你的嘴巴不一樣了」;細想原來是我們對飲食越來越挑剔了。當我們對事物挑剔再三時,就不容易感受到他人的用心,也愈加障礙到身心的發展。當一張白紙上落下一個黑點,平常人會將眼光集中在黑點上,而忽略了一整張的白紙,這就好像上了飯桌,卻為了一個「不合味、不愛吃」,而抹煞了供養者的愛心一樣。現在且讓我們看著滿桌的菜餚,找看看菜餚中包藏著什麼?首先是「椒鹽素鵝」,這一道菜讓我們學習凡事如鵝一般昂首前進;其次是「糖醋牛蒡」,是要我們像牛一般勤於任事,千萬不要為了芝麻小事而憂心忡忡;再來是「總燴三鮮」,要我們於處事上能像三種菇般時時張開傘蓋,護佑著眾生;接著是「關東煮」,提醒我們於道業上須像天婦羅一般經久耐煮,凡事經得起操磨,不抱怨,不退轉;還有「快炒萵苣」,要我們懂得掌握青春,不要燜過頭了;最後是「四神湯」,要我們如四神般濟濟一堂,和合相處。套句老師常用的話,末學為這一餐也來個趣聯,上聯是「三鮮牛蒡炒萵苣」,下聯是「四神素鵝關東煮」,橫批則是「五菜一湯吃光光」。最後總歸一句話,我們每日進餐須用心體會這包藏於內的愛心,至於「這個不愛吃、那個不合味」,都將之釋逐於雲霄之外。
十法界的飲食觀
在娑婆世界眾生的飲食福報不同,以六道為例,人以五穀為食,佛陀說這世間就有六千多種的食物供人類受用,而不需依賴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游的滿漢全席。欲界天人以天廚妙味為食,遠勝人間美味,色界、無色界天多以禪定為食。鬼道眾生多飢餓怖畏,為求人間一口痰,苦等數百年;茍得廁坑糞穢,已似山珍海味,以業力因緣不聞漿水之名,所見清水皆成膿血,不得飲食之苦。畜生不離弱肉強食的威脅,所食亦多腥臭或棄物。地獄無福消受,以饑寒苦熱度日如年。
二乘聖人則以禪悅寂靜為樂,諸佛菩薩淨土以六塵境界作佛事,度生為樂。如香積佛土,以香作樓閣,走路則經行香地,宮殿園苑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最為第一。香積如來不以文字語言說法,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持戒修行。香積國人民以聞香為食,只要吃了香積國的香飯,全身毛孔都散發出香氣,讓人感覺很舒服。其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圓滿的三昧功德。
又如西方極樂國,以五根對五塵受用殊勝飲食。飯食時天人各以衣祴盛眾妙花供養十方佛,在極樂世界天人思衣衣至,思食食至,心念則現,彼土眾生具六神通,遊於十方,無所障礙,愈是享受越是修行。反觀娑婆世界不然,一切要辛勤經營,修行時間又少,一頓飯之間若不善用其心,便起貪瞋癡三毒,如不知吃素而要山珍海味,更是造諸殺業,起無邊輪迴的惡業痛苦了。
原來十法界的飲食隨福報及習氣而有所不同。十方世界的眾生根性不一,香積國的人舌根最利,一吃就開悟,以香飯為佛事。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聽經容易開悟,故文殊菩薩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眼前我們有福報在此參加寒訓、受用美味,我們要以娑婆的福報做增上,當用餐時觀想全身毛孔放出香氣,通身舒暢,飯後有精神、體力、有意樂來專心聽聞、了解所學課程,並發願學習利他事業,如此才能不辜負師長的教導、長輩的護持。要知道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慈悲大願,能令眾生在根塵境界的受用中享福、養德、證神通、開智慧,在享受中就是修行。想想我們今天不就是在隨順受用如西方極樂世界的修學福報嗎?祝福大家將來同生極樂國時,廣學多聞、精進修行,作諸佛事,早成佛道,廣利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