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社論

大陸歸來

 

歷史洪流中

雖為一漚泡

能承先啟後

德不孤有鄰

 

團體在七月廿八至八月九日十三天,走了一趟對岸文化古城:西安、洛陽、開封、濟南、曲阜、北京,一窺周秦漢唐宋元明清之古文明,有了這些歷史的古蹟,見證了過去的朝代,述說著興衰。

繁華之景已在原址不現,唯留古蹟供後人憑弔、緬懷,寄思古之幽情或觀光。雖然朝代的輪替是正常的現象,但這歷史的教訓應足以為後人所警惕。總不外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勵精圖治、重用人才,是國之興;奢靡浮華、進用小人是邦之亡。可喜的是這些古蹟,在對岸經濟快速起飛時,發覺必須重振民族文化,興起民族自信心時,受到了重視,且漸漸的被重修,不但帶動著海內外觀光及緬懷的人潮,更能藉此訓練能工巧匠,將傳統工藝技術延續下去。一個國家若重視自己的歷史,能以這樣的傳統為榮來維護古蹟景點,對於國家民族是一個興盛之兆。

但若只是著眼於觀光,在意的是增加國家的收入,忽略了文化的引導,在吵雜喧鬧推擠的人群中,可惜了這些見證歷史文化的古蹟之無言教化,可惜了國家花鉅資修護歷史景點的意義,可惜了參觀者宿世善業所生起的福報。倘若能在富庶之餘,講究好禮,重視先人寶貴的歷史經驗,重視文物古蹟典籍,遠離那追逐物欲的奢靡風氣,必能再造漢唐的雄風,成為鄰近各國學習的對象,文化也能傳播四方,有助於世界的和平與安定。

漫步在這歷史的古蹟,徜徉於深山古剎,登上那聳入雲霄的奇峰,不但要有一覽眾山小的心志,還要放眼看天下,不但要有傳承過去歷史文化的使命,也應領受大山大水的洗禮,須自我期許是一個大格局、曠觀千古、高瞻遠矚,不苟合於世俗者。

人的一生雖是短暫的,但是卻有義務將文化內涵延續到下一代,有義務維護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下一代有美好的學習,給他們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而同時也是經營自己,莊嚴出生命的意義,相信這也是聖賢佛菩薩盼望我們應有的意樂。

當回到了台灣,雖然已離開了能夠證明歷史文化的這些古蹟文物,但心中已找到了一個方向,那就是要延續歷史的光明面,創造歷史的盛世,雖立足於台灣,能再造一個文化的盛世,近者悅遠者來,也成為後世來到此處,在古蹟文物典籍所緬懷的歷史人物,而 雪公老師不正是這樣的人物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