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二十一)
道源老和尚
世俗空華無自相
顯現為有依名言
通達即是圓覺心
妙湛總持不動尊
己二、酬別問
經文:「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依著幻來修幻,幻化諸法(這些虛妄的境界)滅盡了,幻心也滅了,幻心都滅了誰在修行呢?此處答覆他,等於空中華是幻化的嘛!一切眾生他的幻心滅了,是如何滅呢?還得依著如幻的修行才滅的,得依著如幻的修行才能滅眾生的幻心,諸幻(幻境)都滅盡了,覺心不動,這個覺心是不動的圓覺清淨妙心,等於虛空是不動的。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覺心不動,若你還執著有一個覺那還是個幻,你要曉得一切名詞都是對待的,依著幻法所以才有個覺,若沒有幻法,那個覺你也建立不起來,譬如三支腳架互撐,你把這邊腳架拆掉了,那個腳架也站不住,會倒下來。同理,這個覺是依著幻建立的,佛教的哲學就是這個地方(空性)高深,你聽明白,則這些高深哲理你都明白,你只要諦聽沒有聽不明白的。離幻就是覺,然是對著幻來說覺,若沒有幻你對誰說覺呢?說不來了嘛!譬如:我們社會上有好人與壞人,什麼叫做好人呢?不是壞人就是個好人,這個社會上沒有壞人了,好人也沒有了,怎麼沒有了呢?通通變成好人了,好人的名詞建立不起來了;再進一步講,出家人乃對著不出家的人我們叫他出家人,要是全國人都出了家,全世界的人都出了家呢?比方到了極樂世界,你不能說誰是出家人,沒有在家人嘛!出家人這個名詞怎麼建立的,就是這樣解的。
覺也是對幻說覺,也是無自性可得(幻化不實的)。一切眾生的法都是幻化不實的,眾生的法滅盡了,覺心不動。你執著還有一個覺心,還是個幻法(無自相可得),這個清淨覺心不容許有幻,也不容許有個覺,一法不立,一切皆空!幻法了不可得,覺性也沒有(了不可得),若你說有無覺者,亦復如是了不可得,亦即無覺亦無(也非有一法叫無覺)。說覺不對,說無覺也不對,此即禪宗說的開口即錯,動念即乖。「是故幻滅,名為不動」,不被有所動,不被無所動,不為幻化所動,不為覺法所動,不為有覺所動,不為無覺所動,此時是清淨平等。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此是總結的文詞,前述修學方便,此處是如何漸次,第一重遠離幻境,境界都是幻化、不實的,應當要遠離,境界自相空,所以要遠離,因為不可得故。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最初要離開虛妄的境界,不腳踏實地觀修,如何會離開虛妄的境界呢?前文:知是空華,即無輪轉。知道世間是虛空華則遠離了世間(輪迴),這種正見得堅固執持,堅固地執持遠離幻境的心(現證空性的心識),這就是道心,這道心要堅固執持,不能動搖!
《起信論》先修行信心,起大乘正信,若大乘的信心修成功需一萬大劫的努力,若十種信心修不成則不能入住位(十住)。《起信論》告訴我們修信心之修法,先發十種信心(十信位),再修五種行門。對真如生信心,亦即相信自己有個圓覺妙心,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他成了佛了,我也能成佛,一定要相信自己有這個能耐,並好好修學這圓覺的道理(對空性的體悟),依之攝修五種行門(將六度合成五度)。
第一:修布施行:布施遠離慳貪,若知境界虛妄,我們怎麼離不開呢?明明是空華境如何會貪?幾張鈔票悶在家裡怎麼還捨不得呢?若沒有腳踏實地的修真功夫(堅固執持遠離妄境的心),布施行如何修得好?
第二修持戒行:我們都受戒了,受了戒能不守戒嗎?守了戒怎麼又犯戒呢?是沒有堅固執持守戒的心,守戒是要遠離違犯的境界,使毀戒的事情通通要遠離開,若有堅固執持遠離妄境的心,一切我不貪求放下萬緣,又如何會犯戒呢?那是你遠離心不堅固,道心不堅。
第三、修忍辱行:忍辱是要遠離瞋恨心,有人欺負你,或者打你,或者罵你,或者嫉妒你、障礙你,你認不得它是虛幻的境界嗎?你怎麼當成真的呢?無始劫來的習性就是認不得假,認不得是你沒有用漸次功夫,不要說人家打你、罵你、欺負你,即使說你一句不順耳的話你就動氣,這樣還能成佛嗎?要生大慚愧,要堅固執持這遠離妄境的心,如此各種的侮辱我能忍,謂之忍辱。
第四、修精進行:為什麼會懈怠放逸呢?因為道心不堅固,道心堅固了,還會有什麼懈怠放逸?
第五、止觀門:將六度中禪定與般若合起來謂之止觀門,先止(止於一切境界如幻如化),其次觀其自相了不可得,現起如幻,則能遠離一切如幻境。(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