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期::大德法語-常禮舉要講座

常禮舉要講座(二)

 雪廬老人

禮之要通達人情

瞭解他人之需要

從不妨礙人做起

由家中養成規矩

 

咱現講常禮舉要,常禮舉要現在還用得著,是現在的常禮。何以不說修身?修身是個人的範圍,而常禮舉要是人對人,要懂得這個禮才能行得通,講究的是不妨礙別人。

論語中顏回說孔子是博我以文,約之以禮。總之,先從禮上下手,禮上你做個大概,漸漸的那些學問就能懂,此乃天理人情嘛!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得容易做得難啊!就是不妨礙人。這得先從家庭做起,要教年青人受正當教育,不念孔子書的也得這麼辦,你不這麼辦(依禮而行),出外碰釘子。

(子)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此人要不妨礙人,自己得有團隊精神,自己先要能振作、能控制。早晨誰不願意多睡幾個鐘頭?「不晏起」是指一定的鐘點就得起來,我(雪公)到了這裏(台中)多少年了,不論春夏秋冬我都自己整理被子帳子。以前(山東)家裏有佣人,我還是自己整理,來到台中也是一樣,可是現在老了疊棉被就很費事了。衣被自己整理,到軍隊受訓還是教你從這樣開始。我一到一個地處就整理這個地處的環境,使之整整齊齊、井井有條。我有一個毛病,譬如家中東西未放定位,我一看那個樣子,我必須整理好才出門,我都讓這些東西有一定位次。你要把這個整齊、清潔、有次序的習慣練習成了,功課也一定能做,念佛也一定一心,也能往生。你亂七八糟,一切隨隨便便,連點整齊都沒有,這能行嗎?

舉商人亦然(劉坤壽老居士例),從前內地商店的商品位置都一定,你不信問問老人。門口寫的牌子就跟標語似的,大字號「童叟無欺」,果真是童叟無欺!其次是物歸原處,在這個商店裏拿了某樣東西,事後就得放回原處,你要是這裏拿到那裏(不歸位),再找就找不到了。東西藏在那裏,一百年也不會消失,它不會長翅膀,它上那兒去了?找不到東西、沒了,沒這個道理。

這個為人子的起床後整理衣被後,先見父母,早晨看父母起來了嗎?晚上臨睡覺,先到父母處,問候父母再回去睡覺,這就是昏定晨省,日久天長則不必教孝。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有云:此句之坐席怎麼不說坐椅子坐板凳呢?現在請客還是說來賓入席,席在那裏?你們大家講講我聽聽,開會也是入席,可是到屋裏怎麼沒席,如何稱作入席呢?現在還是叫入席,就不許我說入席嗎?此句也是隨大家的方便。

原來古時候就是在地下鋪上蓆,招待客人有一定位置,主人或在前頭或在旁邊,為人子者不能坐在當中,這是恭敬客人的地處,沒客人也不能在那裏坐著,即使家裏沒客人還有主人呢!那個客座位置,主人都不在那裏坐著,位子是虛著,你坐在那裏,你是當客人?

若現在則不那麼講了,現在沒有蓆子,就得另外教了。譬如台灣舊式的房子當中有方桌,平常是旁邊擺上兩把椅子,吃飯時擺上六張椅子,成了六個人一桌,這是方桌。圓桌要看擺的縫子,這是很講究的!從前客廳擺設是一個弓字形,為人子的就坐在兩旁。廟裏講經的人,在那裏講開示,穿衣打坐在正當中。

行不中道,在祭祀時,上下台都是在旁邊上下,沒見在正當中走。為人子即是在學生地位上,不能往路正中走,進去大門、二門不在中央走、在旁邊走,這是規矩。從前是連正門都不走,走的是旁邊的門,如入寺門不走正門。這些你學了得記住,會了也不許你教人,教你的子弟去。何以不許你教人?現在不興這一套了,現在人見了長輩,喂!喂!你這個老頭子上那裏去呀?興這個!你的禮不合潮流。你要講這個找倒楣,你會了,不許、也不能教人,我把話說明白,你自己做,做得對不對也不必向別人說,一切就是自己不行,這是第二。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這條很要緊,你上外頭去,必得向家裏老人說一句,我上那裏去謂之出必告,老人就放心了。反必面則是在外頭辦完事回來,先到老人跟前說我回來了,你再上你的屋裏去。現在可特別要緊,怎麼樣呢?你出去了,家裏人也不知道,有人找你,老人還到屋裏找你,結果沒在家,走了沒走都不知道,這是不行的。這裏頭若出若干亂子,說話就不好聽了。再者,回來也不說,老人也不曉得你回來不回來。或者你到外頭被扁鑽捅了一刀、走不動了,或被車子碰傷說不出話來,你姓啥名誰大家都不知道,老人也照顧不到,那你又該倒楣了。你要是出去有說,老人有注意到,屆時沒有回來,你們大家聽過「倚門倚閭」嗎?母親靠著門等你,怎麼等法?鐘點一到還不回來,趕緊到你去的地方問去,如有沒有在那個地處,又沒有再上別的地處,這就出了岔了,趕快找警察,走的路線警察一查,有個人碰傷了腿已送到醫院,父母就可以馬上去醫院照顧。或云,他(父母)照顧不照顧我不在意,你倒沒關係,你不在乎這個,你父母可不行,他就連飯也吃不下,你或可說他不吃飯他該餓死,那我就不能講了,就不必上這兒來聽。那有什麼辦法?或許那是合乎現代潮流,我這一套不合乎現代潮流,我是好潮流則隨,不好潮流我就不隨。(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