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四十五)

道源老和尚

煩惱原無對境起

轉變不費苦心力

忽然一醒黃梁夢

身心寂靜大自在

 

戊二、四問答別明觀行中根修證

己一、二問答三觀修行

庚一、示三觀行相(威德自在啟請)

辛三、如來讚許

經文: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就在此時世尊先讚歎威德自在菩薩(當機眾),為末世眾生請問修學第一義諦方便。佛要當機眾專心致意地聽,當為他與在場聽眾說此大法。

辛四、承教靜聽

經文: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聽到了佛允許開示,非常歡喜,默然而聽。

辛五、正答所問

壬一、長行

癸一、標本舉數

子一、約稱性之行以標本

經文善男子!無上妙覺,徧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

叫一聲當機者,無上妙覺就是佛的覺,此智慧不可思議,稱作妙覺。且沒有再上的了,叫無上妙覺。此如來的無上妙覺是徧十方的。一切。此妙覺平等。

所開示的修行法門哪有差別?哪有漸次?如是修行(能所雙亡),沒有修行的差別相。

子二、約隨機之行以舉數

經文: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方便是隨順眾生根機,並非在佛的圓覺妙性上,佛經道理不善聽者,會覺得怎麼一會兒如此說,一會兒又那麼說呢?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沒有!是你沒有聽懂,沒有研究通達,所講的聽不清楚。

在佛的無上妙覺上觀察一切法是平等的,沒有兩樣,沒有差別,是無二的。

方便隨順是隨順眾生,也就是在眾生那一方面可有差別了,那就是其數無量,所以有八萬四千法門,實實在在是無量,因為眾生無量,根機無量,佛的法門也是無量。為了令大家得利,將無量方便,圓滿收攝歸納,亦即順著一切方便法門的差別性,歸納出來的,應當有三種。

一是奢摩他(修止),二者三摩鉢提(起信論云毘婆奢那,是修觀,此處云修如幻三昧),三者禪那(現證)。

癸二、正示觀門

子一、泯相澄神觀

丑一、示立行之本

經文: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此句包括末世學大乘的眾生在內,悟淨圓覺,此句貫串至禪那。亦即先悟圓覺之理,悟後再起修,先求開悟,悟到清淨的圓覺,依清淨的圓覺性再修行。

丑二、示觀行之相

經文: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

前是悟理,此是事修,在事相上,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先取靜相,令心安靜。總之在無量差別方便之中,歸納起來有這麼一類的法門,也就是有這麼一類的眾生,他歡喜靜,取靜為行門。此時是悟後起修,悟到圓覺之理方起事修,從靜著手,取靜為行門。

這三個觀,是圓瑛法師講義上所用,都是依圭峯大師所說。圭峰大師謂之泯相澄聖觀,先要泯滅一切相。

大乘起信論謂之修止,止一切境界相,心水澄清。譬如念阿彌陀佛的讚佛偈:紺目澄清四大海。佛的眼睛是紺青色,表徵心水澄清。

佛眼如四大海,眾生的心念本來是渾濁不清的,如這一盆水本來是有泥沙謂之渾水,靜下來則澄清,此時取靜為行,亦即澄清諸念。然吾人整日苦惱,如天天用手來攪心水,令心水渾濁不清,天天動心的貪瞋癡,等於用手來攪混水,愈攪愈渾。此時用功修行,以靜功將這一切妄念停止下來。

然取靜為行,也不是簡單的事。打坐原是為了靜下來,但是卻靜不下來,如何強制令心靜,例如規定早起,靜坐三十分鐘,即使有不耐煩的同學,礙於大眾的規矩,不好意思不坐,坐時腿疼(未煩之前先腿疼),誰的腿不是娘生的?都是自己的娘生的,都是長肉的,哪個人腿不疼?你得練習,練習它就不疼了。出家人不能盤起雙盤,總得盤起單盤(半跏趺坐),坐上二小時,這個腿練到不疼。試想打禪七、佛七,出家人是僧寶,在家居士請出家人去領導,結果腿盤不上去,這像什麼話?即使盤上去也熬不到三十分鐘,這像什麼話?要練習!練到腿不疼了,是調身!

接著還要學會調鼻息(調息),之後還要學會調心。以調心的功夫將妄念停止下來。坐在蒲團上,身雖靜下來,心卻打妄想,你不打坐,還沒有妄想,一打坐妄想就來,東想西想,不曉得哪個時候的事都想起來,你不用功那麼就隨它想,亂想一起,不想了就窮瞌睡了,靜坐中二個大煩惱,一個掉舉,一個昏沉。

聽了三十年了,沒有聽懂這兩個名字嗎?聽不到你耳朵裡,聽不到你心裡,你耳不聽,怎麼聽到心裡呢?靜坐最大的煩惱就是掉舉和昏沉,不用功不知道,你坐在那裏就掉舉(打妄想),東想西想,才剛剛不想,瞌睡來了(昏沉),這個樣子能了生死了嗎?能成佛道了嗎?要生慚愧!

此時悟淨圓覺的菩薩,是開悟之人,是明慚愧的人,他會調身、會調心,能將妄念澄清下來,我們的妄想心是從攀緣外邊六塵境界而來,此時打坐閉著眼睛,沒有看到外邊境界,耳朵也沒聽到什麼聲音,然會打妄想,想的是法塵,必須要用功,澄諸妄念,將妄念降伏,妄想心是對著六塵緣影而來,沒有本體(自性),此時感覺煩動的妄識也空了。

丑三、示入觀之效

經文: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

觀空時,靜慧發生,學佛法就是學心法,般若智慧在哪兒呢?不是佛給我們的,是依聞修學成就的,依聞而觀照發生作用,所以靜慧就發生出來!

前述四大假合之物體,執著為自己的身相,六塵緣影執著為自己的心相,然四大種及六塵都是客塵(非主人),皆圓覺自性之外,然此執著是無始劫來的習氣。雖說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然誰打你一巴掌,你就受不了,說是假的,打到我就假不了,是無始劫來的習氣。沒有打你,人家罵你兩句就受不了,說你二句不好聽,心裡起了分別,緣影六塵起了心,他說的壞話,我還是聽見起煩惱嘛!所以這「客塵」沒有滅。

你要用功修行,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這是功夫的名字,輕安身輕心安,得一種自在的境界,你不用功,你不曉得身體之重,你不曉得心裡邊的煩,等到用功你才知道,這身體的臭皮囊一百多斤嘛!你天天揹著他走路,你看看這個苦惱不苦惱?心裡邊他不會安,你愈叫他安,他愈不安,你愈不叫打妄想,愈打妄想,愈不會安。此時得到寂靜輕安,身體麤重相沒有了,輕飄飄的!

輕安由何而來的?輕安是內發的,智慧也不是佛給我們的,也是內發的。能以自己內發般若智慧解脫了煩惱,得到輕安的享受,自在解脫。怎麼個解脫?將身體麤重相去除,將內心擾動的煩惱解脫掉,身體不重了,變成輕的,心裡不動變成安穩!此時身心輕安就是解脫,就是自在。佛法不是只講空理,你得腳踏實地用功,佛只是告訴我們所走過的路,還是要我們自己去走,不能替我們修行,這個話我跟諸位講過多了。

在家當居士能修行嗎?這真是可憐啊!得去拚生活,就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有了飯吃才能修行,然不是一個人吃,是一家人,那個擔子重了,就是生活擔子,擔不動也得要擔;我們出家人,上不養老,下不養小,就你一個人,把你的嘴巴插到大眾飯鍋裡,你不要買米,不要買菜,就有飯吃了,正好修行,有飯吃了,正好睡覺,怎麼樣?不要拚了!生活過得去了,還拚個啥?那麼完了!剛才說了好幾遍了,千佛出世也沒有辦法,你有飯吃,你的努力就在吃飯,那還有什麼好商量呢?所以要好好的用功,靠三寶加被,我們有了飯吃,不用拚生活。聞到圓頓大教,算是有點善根,不要對不起你自己的善根,聽到圓頓開示多清楚啊!怎麼不好好用功呢?打坐修靜,這有什麼弄不清楚呢?你不要修那有什麼辦法?

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這是第三步功夫。第一步內發智慧,第二步內發輕安,第三步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的心,跟我的心同了,所以前邊說,有智慧的人求心不求佛,愚癡人求佛不求心,天天祈求佛,不知道求自己的心,求來求去,佛還在心外,在佛門裡學外道,心外求道,名為外道,你求你自己的心,我們的心跟佛的心無二無別,沒有二個樣子,怎麼說有二個樣子呢?心被無明煩惱給障蔽了,這時用靜功,把一盆渾水給澄清了,跟十方諸佛的心通了,於中顯現,於什麼中?於我自己的心中,顯現出來,如何顯現?如鏡中顯現那個樣,這個方便是什麼樣子呢?

丑四、結觀行之名

經文: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這個方便就是奢摩他,就叫修止,就叫修靜,這是一個。(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