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期::蓮池海會-往生見聞記

李中和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編輯部整理

時代考驗我們
我們創造時代
功成身入佛門
再創音樂高峰

 

李中和教授,江西九江人,生於民國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教授系出名門,先祖鴻賓公於明朝曾任兩廣總督,尊翁相時公亦任小學校長,作育英才。先生在音樂上的宿緣深厚,年二十一進入「江西音樂師資訓練班」,受教於音樂家程懋筠及蕭而化二位先生,繼之就讀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才華洋溢,宿慧早發,畢業後以二十六歲之齡,蒙當時擔任校長的蕭而化先生提攜,留校擔任總務主任及校長秘書之職。


教授早立音樂濟世之志,即在對日抗戰、國共內戰時期,乃至來台後,所從事皆與音樂教化事業有關,音樂上著作等身,一生作品多達二千餘首,廣泛涉及各領域,如歌劇、藝術歌曲、愛國歌曲、軍歌及佛教歌曲等。音樂造詣之深固非外行人能知,然試從教授「心隅」所錄,或可管窺,試問如無智慧及慈悲心的攝持,豈有「音樂之創作,在情入智出;音樂之演奏,在智入情出」、「音樂的內涵是哲學,音樂的本質是科學,音樂的表現是藝術,音樂的功能是教育」、「欣賞音樂是為移喜怒哀樂之情,而暢懷養神;研究音樂是運用情、景、威、勢、正、反、巧、變,使人動心、忍性、益智、激情;音樂的作用在呈現世間事態,或擴展人之情志,或壓抑,或攝心」、「藝術之美感,重在順乎天理;音樂之表現,要在順乎人情」等等,似乎能想見《禮記》樂記中聖人制禮樂、行教化具體而微之形象。


因為有著這樣的內涵,教授之作品移風易俗、陶冶人心、振奮士氣甚效,自民國三十八年來台之後任職國防部中,雖每每配合國家政策創作,卻於曲風處處顯現恢弘氣度,雄壯雅正,如「先總統蔣公紀念歌」、「保衛大台灣」、「軍紀歌」、「反攻大陸去」等,對彼時民心士氣之鼓舞,風俗之潛移默化,可謂居功厥偉,當時竟有「何人不唱李中和」之說,有此可見一斑。《禮記》樂記上說:「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音樂教化之功不可漠視,教授提倡音樂救國拯世之深情,當世可謂無出其右者。又受教於蕭而化先生期間,深入音樂理論,創作水準之高,世所稱頌,雖時空遷移、社會氣氛改變,其藝術價值反更突顯,仍為識者傳唱不止。


教授一生雖浸淫音樂世界中,或因悲願氣氛相接,後陸續結緣如佛光山、華梵蓮華學佛園及慈濟功德會等重要佛教團體,亦前後創作佛教歌曲兩百多首,被視為經典之作者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四弘誓願」、「回向偈」及「大悲咒」等,作品普遍流通各國內佛教團體,歌詠讚歎,確為助佛音聲教化一環。


夫人蕭滬音教授,亦為著名聲樂家,結褵六十餘載,情志相投,夫唱婦隨,育有三子三女,耳濡目染,除各於專業領域均有所成外,雖未繼父之志,然各自於音樂之造詣亦皆臻專業之境,堪稱音樂世家。教授雖秉性剛正不阿,但率真淡泊,加以深入音樂境界,不知老之將至,心靜情定,精神怡然,故得享高壽,年八十尚能電腦作曲。


原擬今年十二月十一日親手將其珍貴作曲手稿、著作出版品、音樂CD及曲譜等捐贈給我國國家文獻永久典藏的機關—國家圖書館珍藏,無奈因緣會遇至,亦有分離時,嘆於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三日壽終正寢,無法親自完成此捐贈儀式,而國家圖書館亦舉辦「星月交輝追思音樂會」,悼念此一代音樂大師。


所幸李教授臨終得蒙親屬及善友開導,以西方極樂世界為依歸,助念往生,圓滿一生善業。觀夫教授一生,雖未聞其深入教法,但觀其人終其一生,行事格局開闊,慈悲智慧,似有暗合道妙之跡,疑是宿世有修學之因,方有今世結緣佛曲,最後才有臨終得助念往生的大福報。況且他人往生西方或者「齊一變至於魯」慢慢增上,相信教授今生善行善緣,往生西方必有「魯一變至於道」之氣魄,必能速成佛果,早登正覺,利益無量眾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