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期::大德法語-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二十八)

道源老和尚

勝義修學道次第

人我易觀此先入

二空修學理皆同

先破煩惱後所知

 

普賢菩薩章有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還是希望我們頓超。

接著普眼菩薩第三章,不但說方便(漸次),還說下手的方法,初發心的菩薩由哪裡下手呢?尤其到了末法時代的眾生,沒有方便、沒有漸次,如何能入圓覺呢?普眼菩薩請問菩薩修行漸次,怎麼樣的思惟,怎麼樣住持?怎麼樣能開悟?問了好幾個問題了,如來在普眼菩薩這一章,說到下手的方便,持戒與修定是下手的方便。所謂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持戒修定。第三是觀慧。合之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你在處靜室安然打坐,在那兒幹什麼呢?不是打妄想、窮磕睡?你得觀修(做二空觀),就是我空、法空,再做法界觀。

第一、先觀我空,第二、再觀法空。如何觀我空?身體乃四大假合的,無實體可得,心是六塵緣影,你怎麼知道有六塵呢?身體上有六根攀緣六塵,在心識前顯現虛幻的影子(如鏡現相),此心不過是緣境而生,卻妄認有能緣心自相可見,將身體觀空,六根也沒有立足處,沒有六根誰去對六塵呢?身體空了,六塵也是外四大,六塵空了,對境起的心在那裏,對著身心生的我又何嘗真實?謂之我空觀。身空、心空謂之法空。

喻如摩尼寶珠本身沒有顏色,它對著五種顏色,它就顯現五種顏色,愚癡人執著摩尼寶珠有五種色,實際呢?摩尼寶珠本身沒有色,我們圓覺妙性(空性)本來沒有五趣眾生之相,沒有身心世界相,愚癡眾生認為實有五趣的眾生,若執著,則明明是如幻如化的境界,會當成是實實在在的境界,如此則起惑,起惑就造業,造業就受報,輪轉生死。

你要是聽到《金剛經》與《大乘起信論》,上述道理並不難懂。對離幻垢是能對治遠離一切幻垢的,此之眾生非普通的眾生,謂之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明者:你把幻垢通通斷盡了(垢盡),對治幻垢的觀行法門還要不要呢?不要了!就是那個病好了,那個藥我也不要了,垢是病,對治那個「對」是藥,垢盡,病完全好了,對治的那個觀行也不要了。

名為菩薩的那個人,連個菩薩的名字也了不可得。此人在那兒對治幻垢(將幻相執為有自性),且教化一切眾生對治幻垢的人,所以名為菩薩,此時無我、無人、無對治,你這個菩薩的名還安得上嗎?建立不起來了!此即《金剛經》所謂無有法,名為菩薩。那裡會有個實實在在的法叫作菩薩的?這些都是對待的假名詞。

有人常常問,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盡是男人?對於不學經的人,只好這麼樣說。然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男人的名字要怎麼建立起來呢?那麼極樂世界都是什麼人呢?都是菩薩,不但極樂世界如此,上二界(色界、無色界),男人的名字也建不起來,欲界天才有天女,有天女就有天男,色界、無色界是修四禪八定化生上去的,不是女人生出來的,上二界沒有女人,沒有女人,你說哪有什麼男人?那麼色界、無色界叫什麼人呢?天人!是不是應該這樣講呢?所以這些名字都是假的,都是對待安立的,你把那對象(所對)觀空了,這邊能對的自然空。

二空觀之後是法界觀,先明一真法界觀,其次三處法界觀。第一、先觀一真法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本體,無二為之一,不妄為之真,一切法的本體謂之法界,沒有差別,叫做無二,沒有妄法對待,絕對真,是一切法的本性,亦謂之法界。《華嚴經》所說一真法界即《圓覺經》之圓覺妙性。先作一真法界觀(此乃《華嚴經》的名言),若依《圓覺經》(略本華嚴)即圓覺妙性的觀修。

乙二、正宗分

丙二、令依解修行隨根證入

丁二、廣明行相

戊一、四問答通明觀行上根修證

己一、開示觀門同佛

庚五、正答所問

辛一、長行

壬二、觀行成就

癸二、觀慧

子二、明法界觀

丑三、圓彰法界

寅一、一真法界

經文: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經文之善男子,是佛叫一聲當機者,此菩薩是指初發心的菩薩,以及末法時代學大乘的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這一切身心有沒有?有!然都是如幻如化的影像,有沒有一切法呢?有!但沒有實實在在的法。所以我也空,法也空,說有不過是如幻如化,此時候菩薩修觀行是修二空觀,末世的眾生也得修行二空的道理,證得諸幻滅影像,我與一切法都如幻,滅影像,是如幻的影像自相亦不可得,滅除了自相。

爾時,是指正在以二空觀證得二空理之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此謂一真法界觀,無方與無邊同義,是沒有邊際。按空間說有十方,何以不說十方而說無方,顯示十方的自相不可得,此空靈靈的義境是覺所顯發,《楞嚴經》上形容一般見到的虛空比起現證空靈靈的境界(一真法界),如海水中一漚泡,所謂: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其次別說三重法界,第一是真空絕相觀:先要觀真空,佛教之空非虛空的頑空,虛空不過是做比喻的,也不是斷滅空,非一切皆無之空。真空是一切相之自相都不可得,謂之真空絕相觀。第二是理事無礙觀:真空是絕一切相,但卻不妨一切事的發揮,性不離相,理事無礙,作此觀察謂之理事無礙觀。第三是周遍含容觀:一法含容多法,多法含容一法,如《華嚴經》上所說一真法界有十個法界,十法界就是眾生的境界,各各差別不同,但都互相含攝。如十法界之自相空掉是真空絕相觀,是十法界的理法界。第二是理事無礙法界,第三是事事無礙法界。依著理法界而修真空絕相觀,依著理事無礙法界而修理事無礙觀,依著事事無礙的法界修周遍含容觀,這都是《華嚴經》上講的。我們中國有華嚴宗,所用的功就是修這三種觀想。在《五教儀 開蒙》,最後講到圓教,即華嚴宗的三觀。是故《圓覺經》謂之略本《華嚴經》,是因為這一段經文與《華嚴經》上所修的觀法一樣。

寅二、三重法界

卯一、真空絕相觀

經文: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此是真空絕相觀下之經文,覺圓明故,是覺性圓滿光明之故,能顯現心之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此心是什麼心呢?是八識心,乃妄想心的根本,也是生死的根本,亦即《大乘起信論》之無明業相,乃第八識的有漏分,此時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第八識本來是一切種子的倉庫,生起妄相,此時淨化了第八識的妄想心,心清淨故,見塵清淨。

此見非眼識之見,乃第八識的見分,本體是自證分,見分即《大乘起信論》三細六粗之見相(能見相),由此能見,生了所見(相分),先是在內心起了境界相,再執著,以為心外有法,實則一切法都是唯識所變現的,這是唯識宗講的道理。唯識乃唯一個第八識,沒有外境,是唯識無境,外邊的境界全是你第八識變現出來的,是八識的相分,不過是能見所起,心外原無相卻又執著有,如此則一切煩惱都出生。此時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覺圓明故,就顯心清淨,第八識(乃萬法本體)清淨,則見分清淨。

見清淨故,眼根清淨,能見的見分一清淨了,所起的相分,先說眼睛有眼根,也是你第八識所現出來的,此時眼根變清淨(眼根亦是第八識所現相分),眼根一清淨,眼識也清淨了。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楞嚴經》上講有二十五圓通(六根、六塵、六識、七大),一門通門門通,觀音菩薩由耳根下手,證得耳根圓通,則一切圓通!(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