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期::社論

福報在有情身上

本刊

福報觀待善業
善業觀待有情
有情是沃福田
利彼是大樂種

 

世間有許多觀念,不是一下子可以建立,尤其當大家眾口一致、習以為常,形成一種共識時,這樣的想法、見地難以改變,不但此生被這些觀念繫縛,做不出偉大的事業,也沒辦法由下一代開創局面,甚至來生也容易生起這樣的觀念,繼續的被繫縛。這些觀念中特別被講究的是競爭,在有限的資源裡,本來就是經過無數的計較、爭奪,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受用,大家共享只會減少我的享受,而福報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身上,且要損減有情的福報,才能使自己的福報更多、更廣,現見許多家大業大者,不就是靠著競爭、傾壓、剝奪,才能有如此富有的局面嗎?尤其本世紀新興的資本主義,對這樣的觀念更有著推波助瀾的效果,整個世界財富分配極為不公,集中在少數人的身上,貧富差距過大,富有的人奢靡令人瞠目結舌,貧窮人的痛苦讓人鼻酸,生活享受差距如此之大,相信未來引發的民怨恐不容易收拾。


殊不知,不論透過競爭或慳吝生起的福報,這樣的福報都來自於往昔所作善業,過去如果沒有這樣的善業,就算此生如何的努力、計較,依然貧困潦倒,這種實際的例子,在社會上也觀察得到。為何利益有情才有自己的福報?如此簡單的事情,廣大的有情卻不瞭解、不願意瞭解、不肯瞭解?原因在於有情無始串習來的習氣,其次是教育的影響,尤其沒有受過有見地的教育,講的只是世俗的追逐,如此即使獲得學歷、地位,也只不過是賴用社會的資源,成就自己的所長,其目的僅服務自己,帶來的影響是風氣的變壞、他人的不滿、子女的驕奢及自身的危難等諸多問題。


反之,利益有情不但能使自己在格局上加大,能力上提升,心胸更為寬廣,不但別人樂於給我成就的機會,有難時也容易得到他人慷慨的支援。得到有情的好感,與他們結上深厚的友誼,心胸坦蕩能處處為家,不用高牆、保鏢維護自我,心情的愉悅,吃飯也容易消化並且可口,感受大自然界的可愛與芬芳,對風氣有淳厚的影響,對子女有正面的提攜,這樣的善業不但這一世有這麼好的影響,也冥冥中帶來來世的安樂。《普賢行願品》中亦言,菩薩想要承辦自己佛果的安樂時,就要有這樣的看法,一棵大樹的果實比喻佛果的安樂,陪襯豐美果實的鮮豔花朵是菩薩廣大甚深的行持,粗大的樹根是來自於向下及深廣的扎根,如此的根本支持著這樣的大樹,使之欣欣向榮的成長,在鮮豔花朵的陪襯下結出纍纍的妙果,那需要長時的灌溉,而灌溉的肥料、水分,就是菩薩的大悲心,這棵大樹的根本就是有情,此菩薩要有這樣的見地,才能支持他發起大悲心、滋潤大悲心、增長大悲心,成就大悲心。


大悲心的成就是對有情生起了可愛的面相,恩德與母恩無別,菩薩所有的努力,所有自我的培養,學問的充實,道德的提升,福報的生起,通通是為了利益有情,讓他們生活上得到安樂,生命得到昇華,在生死中得到解脫,菩薩也在這一番的努力下,享受了佛果的安樂。原來共存共榮才能得到自己之大榮,共存共樂才能得到自己之大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