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期::共修研學-小止觀導覽

小止觀導覽(五十)

心爾、智高整理

串習勝義修為止
結合有法觀為觀
無相可取三和合
名言顯現境之相

 

第六章  正修行

 

論文:三、鼻嗅香時修止者:隨所聞香,即知如燄不實,若聞順情之香,不起著心;違情之臭,不起瞋心;非違非順之香,不生亂念,是名修止。


鼻嗅香時,隨著鼻所覺知的味道,知如渴鹿陽焰般,非真實存在的自相可得,安住於這樣的觀念中。如此,則聞順情之香時,如:點檀香、聞香花、噴灑香水、烹飪美食等,貪著之心不起;聞違情之臭,如排泄物等,不起嫌惡之瞋心;受用不起貪瞋之心的非違非順味道時,也能不生自相分別,此即是在鼻嗅香上修止。


論文:
云何名聞香中修觀?應作是念:我今聞香,虛誑無實。所以者何?根塵合故,而生鼻識;次生意識。強取香相。因此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故名聞香。反觀聞香之心,不見相貌。當知聞香及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


什麼是鼻聞香時的修觀呢?我們應該如此思惟,所聞的香塵皆是虛假不實,沒有真實存在的體性,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認識香塵的鼻識,必須透過鼻根與香塵和合,並且依之生起第六意識了別味相的作用,生起分別香臭等心識,如此則生起聞香則喜,聞臭則怒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


此時應當觀修聞香臭的當下,是心識、鼻根、香塵、鼻識相互觀待而生,香臭不待根識之生亦不生,香臭自相了不可得,由心識浮現,如水中月般而生的幻境,無真實相貌可得。是故,當知鼻聞香及一切萬法,皆是虛幻不實,此為修觀,成立鼻嗅香的體性是空寂、無自性的。



論文:四、舌受味時修止者:隨所受味,即知如於夢幻中得味。若得順情美味,不起貪著;違情惡味,不起瞋心;非違非順之味,不起分別意想,是名修止。


舌受味時,隨著舌所嚐的味道,知如作夢當中的幻相,非真實存在的自相可得,安住於這樣的觀念中。如此,則吃到精緻且令人感到愉悅的美食時,貪著之心不起;吃到烹調不佳的食物時,也不起瞋心;受用不起貪瞋之心的非違非順味道時,也能不生自相分別的意想,此即是在舌受味上修止。



論文:云何名受味時修觀?應作是念:今所受味,實不可得,所以者何?內外六味,性無分別。因內舌根和合,則舌識生。次生意識,強取味相。因此則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反觀緣味之識,不見相貌,當知受味者及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


舌受味時的修觀,應該如此思惟,所受之味自相(自己成立之性相)實不可得,酸、甜、苦、辣、鹹、淡等六味,自性不可得,故無可分別。舌識分辨六味是依著舌根與味塵和合,六味之生起由名言而安立,非在境上自體成就。生起了第六意識(分別味道之心識),嚐美食由喜而生貪,嚐粗澀食、不美食由厭生瞋怒等一切煩惱善惡等法。


此時應當觀察味之生起不過是舌根、味塵與舌識三者無自相的和合而生起,乃名言下顯現,無真實相貌可得。是故,當知舌受味及一切萬法,皆是虛幻不實,此為修觀。是更進一步觀察,成立舌嚐味體性空寂、無自性可得。



論文:五、身受觸時修止者:隨所覺觸,即知如影,幻化不實。若受順情樂觸,不起貪著;若受違情苦觸,不起瞋惱;受非違非順之觸,不起憶想分別;是名修止。


身受觸時如何修止呢?即了知:隨所覺觸,即知如影,幻化不實,並將心安住在這樣的概念上不動。隨著我們所覺知的觸受,知此觸受如鏡中影像,如幻師之幻化,無真實自性可得。若能執持此觀念,當身體受順情樂觸之時,如穿著舒適柔軟的衣服、腳踩著打蠟光滑的地板、吹著溫度適中的冷氣等,能不起貪著之心;而相反的當受違情苦觸之時,如搬重物、天氣太冷或太熱等等,亦能不生瞋惱之心;而在受非違非順之觸時,能不起愚癡分別之心(亦即這個狀態蠻好的嘛),此即是在身受觸上修止。


論文:
云何身受觸時修觀?應作是念:輕重、冷煖、澀滑等法,名之為觸;頭等六分,名之為身。觸性虛假,身亦不實;和合因緣,即生身識。次生意識。憶想分別苦樂相等,故名受觸。反觀緣觸之心,不見相貌。當知受觸者及一切法,畢竟空寂,是名修觀。


止是將心安住在隨所覺觸,即知如影,幻化不實的義理上,觀則更進一步思維身受觸這一法如何會是如影、幻化不實?在身受觸上修觀時,首先思惟觀察這些輕重、冷煖、澀滑的感覺是如何生起呢?這些感覺是否能獨立生起呢?如果它們可以自己生起的話,那不用身識,用眼識、耳識亦可顯現這些感覺。且這些感覺是絕對的嗎?比如一個女子覺得重的東西,大力士來扛覺得很輕,輕重等的感覺亦無法獨立生起,這種種的感覺皆是觀待身識而生。身識亦是觀待這些輕重、冷煖、澀滑才能顯現,觸塵、身識二者相互觀待,皆是虛幻不實,自相不成立。


其次身識是靠著身體(身根)才能顯現,但身識就在身體裡嗎?若身識就在身體裡,不必靠外境就可以成立身識、就可以顯現輕重、冷煖、澀滑等感覺,然並不成立。若身識不在身內,在身外嗎?若在身外,則可在桌子上顯現身識?不必靠身體就能成立身識,顯然亦不成立。身識在外境上找不到,在身體上亦找不到,但此身識明明就有,是如何生起的呢?在身體碰到觸塵時生起的,相互依靠而生,如水中的月亮一樣。


由以上推論知身根、觸塵及身識是相互觀待而生,無絲毫的自性可得,若能經常串習思惟,即是在身受觸時修觀。(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