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共修研學
小止觀導覽(六十四)
道力強時感外魔
退道失志入魔境
止觀修轉魔幻相
不可得魔何處覓
第八章 覺知魔事
論文:行者既覺知魔事,即當卻之。卻法有二:ㄧ者、修止卻之:凡見一切外諸惡魔境,悉知虛誑,不憂不怖,亦不取不捨,妄計分別。息心寂然,彼自當滅。
修止修觀可以除內魔,可以除外魔。外魔有精魅,堆剔鬼,鬼神魔,精魅魔在山林裡比較多,在都會區應該比較少見,所以在人煙稀少的山林裡比較會有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是故在菩薩戒裡有ㄧ條云,道力不足的菩薩,在險難獨行是犯菩薩戒的。修學佛法者更須重視自己的生命,不可有隨意冒險患難的事。而堆剔鬼過去是出家人,因為破戒被逐出僧團,所以他對出家人非常憤恨,會破壞出家人修行,所以在家人比較不容易碰到這類的外魔。一般是比較容易碰到鬼神魔,是屬於天子魔的眷屬,不過這一類的外魔也必須修行功夫要夠,才會遭他們的障礙。總之,至少我們知道修行的過程,可能會有這些障礙,當別人遇到這些障礙時可以告訴他,如果自己招受這些障礙,也知道是屬於哪一類。
外魔的障礙是外境成立,如何是虛誑呢?舉例來說,家中若只有你一人學佛,那其他眷屬算不算外魔呢?有一天自己面臨臨終時,眷屬搬動、哭泣,因為這樣的障礙使我墮入地獄,算不算我往生的外魔?
何以外魔是虛誑?既然另曰外魔,表示外魔是存在的,而何以謂之虛誑呢?是指外魔自己不能成立為魔,必須要靠我的名言認知才能顯現為外魔。魔不一定都是青面獠牙,有時也會顯現可愛的面相,要認識它是魔,必須要有認識它的能耐。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講到他被貶到新疆時,聽到很多鬼怪的故事,有人遇到狐狸精,ㄧ到晚上就來找他共度春宵,他也知道此人是狐狸精,可是就是抗拒不了,這狐狸精就是外魔,可是為什麼還接受呢?因為被色所迷惑。白蛇傳裡面的許仙,明知枕邊人是大白蛇,可還是喜歡她,法海禪師說:你怎麼糊塗到這種程度?他說:我沒有糊塗,天底下沒有比愛情更可貴的。或有人說:你怎麼愛錢愛成這樣?此人或回答:人生不追求這個,請問要追求什麼呢?所以在著魔的時候,這個人或許認為自己頭腦非常清楚,其他學佛的人反而是頭腦有問題。如同財、色、名、食、睡不是地獄五條根嗎?為何一般人求之不得?必須要認識它們的行相與過患,才知是魔。
第二個善用這些魔境,能如佛一般的殊勝,就如菩薩把眾生當成佛時,到底眾生是佛還是眾生?難道菩薩不知道嗎?雪公老師說:ㄧ個人走進來,光看他走路的姿勢,就知道他的人生禍福的百分之七十,難道佛菩薩還不知道那是眾生嗎?何以會把眾生當成佛?當此人對我修行的幫助如同佛時,將眾生當成佛有何不可?一切境界現前端看修行者怎麼用,所謂運用之妙,存乎ㄧ心,魔既然對我是如佛般的恩德,如何會對魔憂怖呢?
不取不捨:對魔界了知無有自體可得,如何會取而生貪,捨棄而生瞋?境界只是在增長菩提資糧,因為無所求,所以外魔不但不會成為障礙,運用之反而成為成佛的資糧。
不妄計分別:誤認萬法有自相成立謂之妄計分別,該法並不是在那裡自己成為該法,該法自相無法成立,此時取什麼?捨什麼?認為有個東西在那裡,才有所謂的取和捨,分別什麼?法是在世俗的名言上生起,眾生卻妄認法自己成立,謂之虛妄分別。無可分別、無可取捨,何有得失?故謂之不憂不怖。
論文:二者、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彼何所惱?如是觀時,尋當滅謝。若遲遲不去,但當正心,勿生懼想。不惜軀命,正念不動。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ㄧ如無二如。如是了知,則魔界無所捨,佛界無所取,佛法自當現前,魔境自然消滅。
上述以修止方法還去不了魔境時,即當反觀能見之心,魔是怎麼出來的?是能見之心出來的,所見的魔要觀待能見的心才能顯現為所見,如果沒有能見的心,怎麼會有所見的魔呢?所以可以從能見的心看,也可以從所見的魔看,中觀宗說:所見的魔境跟能見的心,通達它是空性時,這二種通達法都一樣,能見的心不見處所,能見魔的心都尚且了不可得,何來所見的魔,魔由心顯,心尚且都不可得,魔又如何顯現?若魔在心上就有的話,不必觀待魔境,所以不必魔,已經有見魔的心了,則任何人都會見魔,因為心上即有故。若魔在外境上成立,則不必觀待我們能見的心,外魔就在那邊自己成立,那大家都會看到魔,因為不必觀待能見的心就可以在外境上成立為魔。魔在心上也沒有,在境上也沒有。例如眼前香爐在冒香,香從哪裡來?若香從空氣中來,則不用檀木,若認為香從點火來,那應該任何東西點火就有香,若云香從檀木來,則不需要燒木就可以聞到香煙,香在哪裡?
所以如是觀時,尋當滅謝。滅謝是指勝義上自體成立的觀察,若遲遲不去,是指在世俗上魔境仍然顯現,這個時候就仍然繼續作觀,不要害怕,繼續用功就對了。但動機純正,為求解脫、為求成佛,繼續用功的本質是並求佛菩薩加被。
佛與魔,都無自體,即謂魔界如佛界,因為皆自相空,所以佛與魔都了不可得,無可取,亦無可捨,所以是魔界無所捨,佛界無所取,也就是禪宗所說:佛來斬佛,魔來斬魔。這些都就勝義上來說,魔境消滅,佛境也消滅,此即實相觀察。但是這種證悟,一定要求佛菩薩加被,也要傳承,絕非自著書盲修瞎練。(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