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期::蓮池海會
楊紅緞老居士往生見聞記
一分是做人質地
一分是家屬學佛
一分是佛法好感
成就是往生全分
楊紅緞老居士世居臺北加蚋,出生於民國七年七月十六日,是家中長女,老居士五歲時母親往生,從小由姑姑帶大,當時觀念普遍認為女孩子不需要讀書,所以從小沒機會上學。長大後,為了家計當過泥水師傅的助手,幫忙拌水泥,做粗重工作,也曾遠赴日本、香港等地跑單幫,從事簡單的買賣,並在日本飯店幫傭洗碗盤貼補家用,對家中的奶奶更承擔起照顧的責任,直到老奶奶八十八歲往生,始終克盡孫女的孝道,深獲家族長輩的讚許。
老居士成年後領養兩位女兒,大女兒楊月嬌女士,二十四歲時適楊獻良先生,育有二子二女,二女兒楊淑娥女士曾在診所上班,有醫療上的專業,陪著老居士同住二樓,細心照顧老人家。家中女兒、女婿及孫輩等都很孝順,全家住在德昌街,生活上互相照料,一家和樂相處。老居士雖然大半生為家計辛苦奔波,中、老年後便受到女婿及兒孫的奉養,享受著含貽弄孫、四代同堂的天倫之樂,是一位有福報的人。
老居士不但生性孝順,對女兒、女婿都視如己出、非常慈祥,對孫輩更加疼惜,所以感應子孫都很賢孝,在女婿及大女兒相繼往生後,子孫們依然奉養如昔。難得的是,老居士能隨順孫子們的勸導,平時會念阿彌陀佛,聽到極樂世界的種種殊勝,也會生起歡喜,並且說她將來也要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是非常有善根的老人家,有願必成,所以臨終時得到蓮友及家屬助念的殊勝因緣。
老居士心地純良,熱心助人不求回報,常給人方便,不與人計較,年輕時常到集義宮拜拜,廣結善緣,一些親友晚輩對老居士的恩德都銘記在心。老居士也收了兩位義子陳良雄、高秋煌先生,彼此保持往來,義子、義媳等也都很關心、很孝順老人家。
十多年前,老居士七十八歲,因動脈阻塞需緊急做心臟支架手術,當時除了住院治療外,孫子們為了幫老居士祈福延壽,跟著善知識及蓮友一起大量放生,回向老人家化險為夷,出院後老居士曾發心吃素念佛,用火材棒計數,每一根代表十聲佛號,統計念佛數目,種下了深刻的菩提種子。
老居士一向不願麻煩晚輩,常隨順子孫的善意,如果半夜睡不著,會安靜地坐在床上,連續幾小時看著窗外的人車往來,偶而也念念佛,不吵人也不煩躁,散盤地坐一整晚,神色自若像個修行人一樣。這使得老居士成為容易被照顧的長輩,也讓子孫奉養、服侍起來,顯得輕鬆愉快。人老能如此,那正是老居士的幸福,更是子孫們的福報與學習的榜樣。
老居士往生前三天因肺炎住院,臨終前及時送回家中,於一○二年十二月廿二日中午十二點四十五分壽終內寢,得到諸位蓮友及家屬的護持,助念二十一小時後,身體柔軟,神色十分安詳、莊嚴,由子孫親自更衣後進行小殮並停棺在家,享世壽九十有六。雖然老居士一生從未上學,但通達人情世故,經常教導子孫寧可自己吃虧、不佔人便宜,並能以身作則,所以子孫在楊家長輩的諄諄教誨下,人品都很好,都有正當的工作,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
人生不離生老病死,老居士雖然身患糖尿病、心臟病,也曾經腰椎骨折、腦部小中風等,所幸皆能安然度過,在親人細心照顧,年過八十依然能行動自如,並接受子孫的勸導知道要念佛,不論在平時或病中,都能隨順念佛、作善法及放生等,最後臨終得到助念,幫助老人家能夠提起正念,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決定求生極樂世界,不必再受生死輪迴之苦,這是老居士出世間的福報,比世間人所說的五福臨門,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更加殊勝、更加究竟。
臨終助念要有順緣,在臨終長輩的這一分,平時就要有佛法的溝通,使長輩對極樂淨土能生信心乃至好樂心,臨終時才容易提起求生之心。在家親眷屬這一分,首要在意見上能一致,願意以助念法門來護持長輩保持正念,而且懂得不做多餘的急救醫療動作,才能減少臨終的逆緣,家屬更進一步團結投入助念的正行,以誠心幫助親人提起正念,家屬越誠心,才容易感動亡者提起正念。
往後的做七與告別式,與其說是做法事回向往生者,毋寧說是對家屬作正見的引導,接引家屬認識佛法,進而學習佛法,組成佛化家庭。
其次,由於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居住在都市中的蓮友往生,除非住在一樓,否則家屬想停柩在家守靈,會有諸多障礙,如果蓮友們共住,就可運用公共設施,將助念的風氣保留,否則就只能各憑造化因緣了,楊老居士的往生,亦可引發我們反思未來自己往生,是否能有如此的順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