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社論

染神

正法學習成能染

所染心智極靈動

吉凶禍福機上見

神乎其神妙吉祥

近幾年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物質生活大幅躍昇,然而相較於經濟進步,人文發展需要時間,似乎顯得有點緩不濟急,五花十色的生活反倒令人迷失方向,因而產生了許多問題,尤其在兒童教育方面特別棘手,可以說上至達官顯要,下至尋常百姓都極為困擾的問題,可謂家家小霸王,戶戶小公主。父母心急如焚,急著就教高明,但道聽塗說者比比皆是,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反而形成許多亂象,令人啼笑皆非。

然則兒童啟蒙教育成功的關鍵處究竟為何?其實在傳統文化的經典中早已給出了答案。《論語》中孔子有云: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之本性體自空寂,云善云惡皆不可得;性有不改之義,若善則終不能為惡,反之亦然。正面而論,體空即是彰明緣起之理,諸法待緣而生,人人的潛能無限,有著無盡的可能,觀待緣上如何開發,才有後天的千差萬別,而其關鍵就在「習」這一字。啟蒙教育亦然,激發孩童內在「習」的動力,營造適合「習」的環境,正是身為父母師長必須重視的重要條件。
道理看似簡單易懂,但要圓滿通達極不容易,反問自己,何種學習才是真正的「習」,如何學習才不致流於表面,空泛浮濫,以上全部都是大哉問。或許光憑習一字恐怕難有感受,若以喻顯則能畫龍點睛。雪廬老人在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筆記中有段注解十分有意思。經云此比丘久發大乘心,中忘此意;老人家注云,雖忘不失,經言一句染神,彌劫不朽。短短幾行毛筆字,是如此震懾人心,所謂染字,細究依其造字原由,乃从水从九从木,古人以植物作染料便是木,和入水中混成染液即為水,數數浸淫是謂九。染字之喻極為傳神又意義深遠,實是妙矣,純白的布料在一次次的浸染中漸漸成色,深入其髓終至成品,其色與布已然分不開,渾然一體,染之入神。其過程亦同學道,習業之初時必講忠信之質,方能受染,而過程必定數數串習,一次又一次地,在聽聞中學習,在歷練中體悟,逐漸形成認知,見地深入其心念之隱微處,舉心動念無不如是,無論是大乘之種性、仁心之養成皆是如此。
或人問曰,各人性格、資質不同,似乎又和習染無關,應如何理解?的確,人以生而知之為上,學而知之其次,但須明白,無因不成果,此亦過去習染所致,尤以形而上的中道智慧為是,必有前之串習,才有今之悟性。孔子亦云: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天資魯鈍的曾子亦曾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足見聖人處處導引後天習染的重要,若能在後天下功夫,雖愚必明,雖鈍必利,那怕是上課都聽不懂的曾子,也能傳承中道。
明白習之重要後,應如何在教育中發揮習的影響力?首先,從生活自律中培養專注力,以利學習。然而現代環境令人眼花撩亂,學校社會如同一個大染缸,人於其中亦成染神,染成一片雜色,內心浮動,面對此情境,須講求自律的同時還要透過邏輯分析、廣博學習,於情於理引發學習的求知慾,聽聞的思惟力,使內在的「習」從思辨中生,使學有體悟自有法喜,便能不帶勉強自然而習。此外透過邏輯訓練的習染,才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觸類旁通產生連結,能使所學更加穩固。
除此之外,境教的習染亦是教育關鍵,從家庭到團體共學皆須用心,父母師長須以身作則,學習從模仿開始,故不可輕忽,組成團隊學習更是重要,持之以恆是關鍵。對於青少年而言,同儕的影響力更是無可取代,而今又與古不同,更添艱難,面對環境紛擾,若不以團隊之染恐難抵外界之汙,若不細細講究,學習難有效果。古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美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僅是硬體設備的完善,更重要的軟體實力,尤其是良師益友齊聚一堂,互相切磋琢磨,孩子們日日沉浸其中,不著痕跡的學習,德學日益增上而不自覺,進度之神速也非獨學可比擬,當學習不再苦悶,而是如呼吸般的自然時,聖賢氣象的培育,指日可待,此即是孔門能出七十二賢的秘密所在。
由此可知,學之關鍵在一染字,如何染之入神,成為終身學習的依憑至關重要,不僅兒童啟蒙、青年之養成是如此,成人修身也得依此法則。自身的好學,邏輯的思辨,新知的吸收,融入團隊的學習,彼此互相習染;能染所染相觀待,吾人須成所染,善知識方成為能染;而自己孜孜不倦、為公發心的氣象成為能染,團體便成所染,團隊的出路就是自己的出路,若大眾皆能凡事想到公家,以成為在團體學習的一份子而感到榮耀,猶如大樹環抱,彼此影響、擁護,在混亂的共業中,心志合一,進而開闢出清淨的別業,是謂染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