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共修研學-菩薩清淨的行持
菩薩清淨的行持—華嚴經淨行品(二十七)
生活點滴與法聯
舉手投足成佛因
福慧資糧少積多
功德法財能莊嚴
丙二、指事顯因答其徵因
丁一、總徵
丁二、別顯
戊六、乞食道行時願(五十五願)
在路上托缽乞食時,會遇到各種狀況,我們應該如何發願?乞食道行共有五十五個願,有三大類型。第一是水陸還是陸路,第二乞食時會碰到什麼事情,第三會碰到什麼人,以上共有五十五願。
己一、遊涉道路(十二願)
遊即是遊走,涉是涉水,即出家人遊化他方包含了水路及陸路,此是總說遊涉道路。
己一、遊涉道路 執錫杖
經文:手執錫杖,當願眾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
第一句是願所依,願所依的發心菩薩,手執錫杖。第二句當願眾生,能願的是菩薩,所願的是眾生。後兩句是願所成的效果,分兩部分,第一是此願對眾生而言,能設大施會,示如實道;對自己而言,也能夠設大施會,示如實道,並能成就前面所說的十項功德。
觀修亦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有四點:若眾生可以設大施會,示如實道該有多好;發願我要讓眾生能設大施會,示如實道;我要幫助眾生有能力設大施會,示如實道;祈求三寶加被,我能夠獨立讓眾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第二個部分,我們可以了解此等願所達成的效果,最終目的就是讓自己能證入空性,並且究竟成佛,以上分成這兩部分觀修。
會性法師說,不只出家人,我們在家人也會碰到彎路、直路等各種狀況,把握〈淨行品〉的精神來發願,使我們在日用平常中成為修學者,將日用平常的造作都轉成成佛的資糧。
手執錫杖是頭陀十八物之一,設大施會與示如實道有何關係?及手執錫杖與設大施會示如實道有何關係?大施會就是要顯示如實道,乃以說法的方式顯示如實道,說者悟如實道而說,聽者聽而悟如實道,整個法會就很有意義了。
學法者有信行人跟法行人二類,菩薩十地、小乘四果,此約所入,信行人跟法行人是能入。法行人是對佛理經過思維抉擇,方對佛法產生信心,信行人則是凡佛所說都相信,行者有這兩種不同。
《金剛經》說,佛說法四十九年無法可說,是因為必須對著聽眾而說,而聽眾根器有利有鈍,所以佛說法就有了義及不了義,法行人是因為聽了佛的了義之言,對佛生起信心,也知道佛說不了義是方便法,可是信行人若聽佛的了義之言,或驚恐或不信或毀謗,以上是信行人與法行人的不同。
設大施會,示如實道,是為了顯示佛法流通的殊勝,以大施會彰顯說如實道的殊勝,佛法就能完整的流通,能使老百姓對佛法生起信心,進而有勝解。
手執錫杖與設大施會的關係:必須先知道錫杖本身的意義,再來了解錫杖與大施會之間的關聯。錫杖分意義和作用兩點來說明。錫杖的意義有四,第一個是「輕」,煩惱變輕,除掉煩惱可以出離三界。第二個是「明」,能夠得到智慧明了佛法。第三個是「省」,能省悟世間的苦。第四個是「疏」,能疏斷五欲。所以錫杖又稱之為智杖,因為能彰顯聖智之故;又名德杖,因為能行功德本故。所以總說錫杖是聖人的標誌,賢士的銘記,道法的法幢,錫杖代表的就是正法。
而在作用上,南亭老和尚提到,第一是行道比丘執錫杖以為威儀。第二是乞食時會用到的,年長者可以當作拐杖,遇到獸蛇等類可以做防禦,乞食時能振動錫杖,讓施主知道。
所以可以從它的作用上及意義上各取ㄧ分,在意義上,錫杖代表的是法幢,在作用上它也有乞食的這一分,若將乞食跟正法作結合,可觀想供僧的人不只我ㄧ人供,甚至能做大施會,能供千萬無數的人,將之擴大,能夠廣大的宣說正法。若將錫杖表徵的意義擴大,就可以跟設大施會來做結合。
執錫杖就是到施主家去乞食,施主給他食物,於是發願施主有能力提供所有修行人的食物,叫做設大施會。而修行人接受供養,能夠說法令究竟了義的法義流通,謂之示如實道,這一分是修行人對社會的貢獻。
藉著施主財施時,比丘予以法施,彼此是互相得利,相得益彰,所以手執錫杖時,希望這樣的風氣能夠開展。
己一、遊涉道路 執應器
經文:執持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會性法師解釋應器分兩種,第一應器在中文翻譯成缽多羅(簡稱為缽)或是應量器。第二成為合格應器的條件有三點:質料、顏色和量度。在質料部分,只有瓦和鐵兩個材質是核可的。印度當時無論出家在家皆是用缽吃飯,為了要與在家人及外道有所區別,所以佛陀特別在質料上做了規定。其次顏色,多採咖啡金黑色,此顏色是用竹煙去把它燻出來的,用竹煙燻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就是能夠讓顏色變黑(咖啡金黑色),第二個是能使食物不易變質,古時候剛燒好的瓦,碗底會凹凸不平,盛過食物之後會殘留在裡面,不易洗淨。若用竹煙燻過,就能讓表面較為平滑,容易洗淨。
最後是量,因人的食量而分大小,一般來說有三種尺寸,大的容量不超過三升,小的不小於一升半。會性法師提到,為什麼要這麼大呢?即使是一升半的米一個人也吃不完,但大的甚至要到三升這麼大。其實在當時,乞食的食物都分成三份,一份是給在寺內的執事者,一份是生病的比丘,這二者都沒辦法外出托缽,所以必須要留給他們一份,第三則是要施於乞丐、殘疾人士、動物等等。所以拿到這個缽的時候,就要想到其實不僅自己需要飲食,還要留這三份,所以這個量才要這麼大,光一個出去托缽的事情,就有愛心在裡面,釋迦牟尼佛制定戒律,其實都是替他人著想。
另外托缽時還要考慮到他家的門雖然是開的,你也不要進去,用錫杖敲,他不出來你就要離開,這些都是替他人著想。而給你什麼東西,你不去挑好嫌壞,好的不生貪、壞的不生瞋,都一律懷著感恩,並趁這個機會以佛法的法義回報。缽要成為應器,器要合乎那個量,合乎你的需求以外,還要替別人著想,還要講究材質、顏色,以上是缽的涵義。
鐵缽跟瓦缽當中特別以瓦缽為主,當我們出外托缽執持應器之時,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我手上拿著這個應器要想成,當願眾生能夠成就法器,法器中所裝的不是飯,而是正法,若能成就,就堪受人天供養,包含天上及人間所有眾生都能堪受他們的供養。執持應器,就是直接顯現法器,食器裝食物,法器裝法。阿羅漢的三義:應供、殺賊、無生,其中應供是堪受天人供養的那一分而安立。(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