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期::共修研學-菩薩清淨的行持
菩薩清淨的行持—華嚴經淨行品(二十八)
飛花落葉關聯無常
舉手投足引向佛果
說話辦事攝於菩提
眠息安止歸向涅槃
丙二、指事顯因答其徵因
丁一、總徵
丁二、別顯
戊六、乞食道行時願(五十五願)
己一、遊涉道路(十二願)
己一、遊涉道路 向道
經文:發趾向道,當願眾生,趣佛所行,入無依處。
出發前,行整自己的裝備,執錫杖及執應器,接著往乞食的道路上叫做向道,發趾意即舉足,腳要抬起來,要出發了,當我要出發乞食的時候,要想當願眾生,趣佛所行,趣就是去向,去向佛所行,佛所行就是自利利他,甚至能夠發菩提心、修菩薩道,這是佛所行的道路,趣佛所行之後,能夠入無依處,無依指的就是佛,也就是無依道人。
等覺以下都要有所依,只有究竟成就佛果之後才無依,一般的修學者,要有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從依入無依,依為因無依為果,必須好好講究。
四依當中第一個是依法不依人:行者須依說法的內容,而非說法者的名氣,所以第一個就告訴我們要做法行人,依的是說法的內容,而非說法者的名氣,謂之依法不依人。
第二個是依義不依語,不是依說法者所說的表面文句,而是看他所詮釋的義理,即使不講究文句之美,而能宣說豐富的義理,亦是我人所要依的,此即依義不依語。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在說法者宣講法義中還分為了義跟不了義,世俗是不了義。即使在勝義上亦有了不了義,到底是唯識宗詮釋勝義是了義,還是中觀宗?此須好好抉擇清楚。
第四、依智不依識,依智不依識是對了義生起比量的智慧,而不是非量的心識,唯有生起比量的智慧才能夠依此進一步得到現量的智慧,此現量的智慧才能究竟解脫輪迴。
若能這樣逐步講究,就能成為法器,成為天人所供養的對象,論上說供養信行人,人數之多,時間之長,財富之廣,都不如供養一位法行人一頓飯,因為法行人太難得了。
從依入到無依,無依是佛在任何時都能現證空性,所依的是了不可得,謂之無依。亦即成就的是如所有智,謂之無依道人。
釋迦佛說我是無依,試問佛說的法佛依不依?若佛說不依,那佛自己都不依了,我們怎麼依?家裡面爸爸訂的規矩爸爸自己都不依了,孩子怎麼會依?正因為法要成為所依,行為意識才能成為能依,三寶要決定成為所依,菩提心要成為所依,出離心要成為所依,空性的修學法要成為所依,你才會成為能依,若無所依也不能生起自體性的能依。
假如法自己就可以成為所依,應該一切有情看到法就會依靠而成就,可是往往眾生難見法是所依,所以自己也不能成為能依。所以,誰會依靠菩提心生起成佛的因?誰會依靠出離心成為解脫的因?誰會依靠空性見成為解脫的能力?
其次能依的自相在哪裡?假如能依可以自己成立為能依,不必法而他自己可以有所依,試問不必法,那他依靠什麼?無法可依,他能成就什麼?
說佛是無依道人,另一面向是,佛在那一道出世,生起俱生慧任運證得空性的那ㄧ分,不必靠三寶的加被,不必靠善友的教授,可以生起俱生慧的那一分說無依。雪公老師也勉勵我們做無依道人,如此乘願再來到任何地方都能任運利益有情。
己一、遊涉道路 在道
經文:若在於道,當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
此比丘在遊涉道路時,先執錫杖、拿缽,然後走在路上,向道就是先向著道路,在道就是在路上走。不只是比丘,其實我們也會在道路上走,當我們在路上走的時候應該要發什麼願呢?在路上走著,是善業還是惡業,還是無記?走路的這件事情是沒有善惡可言,但是走路要去做什麼事情才是論善惡所在,比如走路要去打牌,那就是惡,走路要去放生,那就是善,但是單純走路是無記業,單純的行住坐臥是無記業,善惡才會感苦樂果,無記業則沒有感苦樂果的功能。行於道上的無記業,如何將無記體性轉為善業?就是當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體性轉為善業、轉為大乘業,以空性的智慧來攝持,體性則轉為無漏業,此走路的行持稱為淨行。
此人在路上行走,願所依在菩薩上,依靠在道上,願從菩薩來,菩薩為什麼會發願,是因為碰到這個境界才會發這種願,願所依的是境界和菩薩,依靠的境界就是道,依靠的是菩薩,因為菩薩是能發願的人。
能願的是人,所願的是眾生,當願的對象是眾生,理由是只有眾生可以離苦得樂,眾生具貪瞋癡,眾生也能修戒定慧,當願石頭是沒有意義的。
能行佛道,向無餘法:就是願所達成的目的,願達成的目的就是菩薩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菩薩本身也是眾生之ㄧ,所以菩薩也願在佛道上走向無餘法,菩薩不但如此,菩薩還能夠得前面所說的佛的十力、十八不共法,及十種成佛的德能,以上是第一大段的觀修。
第二大段的觀修是,若眾生都能行佛道,向無餘法,那該有多好,這就是修隨喜,再來是我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第三個是當我幫助眾生時,有能力讓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第四個是,祈求三寶的加被,讓我能獨立引導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以上是四步的修學法,完整的看一個願。
若在於道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彼此有何關係?怎麼結合呢?身體走在道路上,心也要走在道路上,心走在道路上就是走在佛道上,心如果走在佛道上的時候,此時連走路都可為成佛的方便。
什麼叫無餘法?真正的得到佛的智慧,解脫自在。無餘法就是煩惱沒有餘了,業沒有餘了,苦沒有餘了,障沒有餘了,執沒有餘了,通通沒有餘了,不像我們的餘還有很多,煩惱今天對治了ㄧ些,明天收入更多,存了更多,只有煩惱、業、苦有收入,無餘法就是煩惱無餘、業無餘、苦無餘、障無餘、執著無餘,要在什麼情況下才叫無餘呢?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的智慧是破煩惱障、破所知障。能行佛道就是依佛所說而修生起佛的智慧,謂之佛道。所以走在路上,當願眾生,能行佛道,向無餘法,換句話說,心裡面真正要走向的是佛的智慧。
走路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要成佛、為了要生起佛的智慧,所以走路,而這個走路要走到哪裡去比較好呢?走向善知識求法才是最好之路。(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