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期::藝術賞析-華夏精魂千秋

華夏精魂千秋(十八) —明倫史畫─智深識遠─疏廣

叔姪同為太子師

知禮如神能進退

亂邦爭權古今同

歷史如鏡知興衰

【史話】

疏廣,字仲翁,西漢徐州東海郡蘭陵縣(今山東省蘭陵縣)人;生卒年不詳。性情閑澹,好學遠慮,專於《春秋》、《禮記》,四方聞名紛紛求教,朝廷召為博士、太中大夫。宣帝地節三年(西元前六十七年),劉詢立八歲子劉奭為皇太子,選丙吉為太子太傅、疏廣為太子少傅。丙吉升任御史大夫,再拜廣為太子太傅;廣的侄子疏受賢良恭謹,被選為太子太傅,叔侄二人同為太子老師,榮寵冠於當朝。

劉奭的母親是皇后許平君,其父許廣漢為太子少傅,推薦自己的弟弟中郎將許舜監護太子家。宣帝詢問於疏廣,廣說:「太子為一國儲君,師友當選於天下英才中,不能獨親於外戚;況且太子少傅之官員已備,若使許舜監護太子家,將無以擴大彰顯太子德行。」宣帝認可並將此話告知於丞相魏相,魏相讚歎說:「這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日後,疏廣益受器重。

元康三年劉奭十二歲,已遍讀經史,精通《論語》、《孝經》。廣對疏受說:「我聽聞聖人說:『知足不會受辱,知止不會陷危。功成而身退,乃是自然的律則。』如今我倆都做到二千石的高官,可謂是功成名就,是該即時引退,免得將來要因事而後悔。」疏受恭謹地說:「全憑大人作主。」於是叔侄二人先稱病請假三個月,再而托老一同退職。宣帝准予辭官返鄉,加賜黃金二十斤,太子也贈五十斤。朝卿故舊設宴餞別,長安東門官民送行於途,皆讚歎二人為「賢大夫」。

回到故鄉後,疏廣將宣帝與太子所賜的財貨,大方地分享於親友。有子孫勸他留些錢買地置產,廣說:「子孫勤儉自能糊口,留產反令怠惰。賢者多財易損志,愚者富有常犯過。」族人明白他的用心,無不感佩其智深識遠。

元帝劉奭嫻熟經史,即位後棄霸王之道、重儒學經術,特別信用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及宗正劉更生推行政務。外戚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疑心作祟,讓宦官石顯乘機從中弄權。元帝體弱多病不理政事,在外戚、儒臣與宦官中,本欲透過宦官來控制政權,不料石顯與一批外戚儒臣結為朋黨,反讓元帝大權旁落。最終迫使太傅蕭望之自殺,少傅周堪免官去職,宗正劉更生貶為庶民。觀於疏廣、疏受叔侄二人,因懂得功遂身退而得免難,皆以全壽終命。

  【圖解】

漢宣帝為武帝曾孫,甫出生即因「巫蠱之禍」而投入大牢,因廷尉監丙吉保護,才免遭斬殺,復遇赦出獄,長期生活於民間,深知百姓疾苦。後受光祿大夫丙吉推薦及霍光擁護而即帝位,初期受制於外戚勢力,霍光病逝後整肅其家族,除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外,更召集知名儒生於未央宮講論五經異同。在位期間,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書讚曰:「孝宣之治,信賞必罰,文治武功,可謂中興」。

霍氏家族被整肅後,宣帝立八歲的劉奭為太子,前後選丙吉、疏廣、疏受為太子太傅,疏廣叔侄二人同為太子老師,榮寵冠於當朝。當時朝政外戚、儒臣與宦官間爭鬥,雖宣帝英武能制,但日後隨時會腥風血雨。疏廣在朝見出此一端倪,便於太子十二歲時請求出仕,並邀侄子一同告老還鄉。

此圖所繪,即是疏廣叔侄二人離開東都洛陽時,太子及官員等送別於城外的景況。江師繪此陸地送別圖,乃根據臨別的太子居所來創作,除畫出主客拱手鞠躬道別的人物場面外,也藉著將起駕的錦篷馬車、雙手捧獻的美酒及折枝楊柳等,來表達最深的崇愛與傷感不捨之情。

圖裡居中的青少年,即是十二歲的太子劉奭,恭立率眾拱手送別老師。他生性仁厚,曾向宣帝進言:「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故而不被所愛。廿七歲時即位為元帝,因崇尚儒術,地方勢力強過中央,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又因放縱外戚與宦官的專權,導致宗室儒臣一一被殺,埋下西漢覆亡的種子。疏廣早已識見朝政的異象,因能捨得看破放下,所以得免全身而退,真可謂是智深識遠呀!(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