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期::專題研學-大乘百法明門論簡說

大乘百法明門論簡說(二十六)

正見是量除非理

非理計生人法我
實體成立水抱月
虛生浪死塵點劫
 
拾參、心所有法|煩惱(四)
經文:四、煩惱六者:一、貪。二、瞋。三、慢。四、無明。五、疑。六、不正見。
心所有法中的第四位為六種根本煩惱,此六者為一切煩惱的根本,又稱為本惑,能生出其他各種煩惱,又稱為隨惑,所以認識本惑的行相就非常重要。本惑及隨惑都會煩擾惱亂有情,使有情自惱惱他,並摧壞此世、來世的快樂。凡是善法都可以帶來安樂,惡法就會帶來痛苦,因此煩惱也是惡法。藉由認識煩惱的行相,使我們懂得如何對治煩惱,甚至證得初果(或初地)破除煩惱,原來無明我執是根本煩惱中的根本,體察我的自體性不可得,只是依著作用名言安立而已,才能真正斷煩惱,但這樣的見地並不容易獲得,即便在佛法中,不同宗派對於無我真義的看法也不相同,唯識宗尚有所謂的八識派、六識派;實相派、假相派;有垢派、無垢派;心識一分說、二分說、三分說或四分說等各種見解,無怪乎玄奘大師要千里迢迢跑去印度取經,就因為當時中國佛教無法把真理說清楚,只有依正見修行才能證果,證果的聖者才能了知一切其他宗派見的錯謬,不再受外道見的影響。
煩惱還有一個別稱「使」,這是以譬喻來立名,將煩惱比喻如過去衙門的差使,能使罪人辛勞痛苦,繫縛並囚禁罪人,罪人比喻的就是三界中的有情眾生,煩惱讓有情眾生在對境時造出種種惡業,因而受苦,長劫繫縛於三界輪迴中無法出離。其實繫縛也是能繫縛與所繫縛互相觀待,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使自己不成對境的迷惑者,煩惱安能繫縛我們?煩惱是有為法,既然是有為法必然是無常性、剎那生滅,所以可斷,不會永恆存在,斷煩惱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具備正確的知見,然後依之修行。
天臺宗名相中的「十使」,是指貪、瞋、癡、慢、疑的五鈍使,以及不正見(包括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的五利使。五鈍使是有情俱生而來對於世間的迷惑;五利使則是受到宗派見的影響,產生各種執常或者執斷的錯誤見解。
稱「鈍」者,是因為此類煩惱遇境生起愛著,與生俱來而難以斷除;稱「利」者,是此類煩惱遇境生起種種錯誤的分別,較五鈍使容易發現斷除。雖有認為五利使受宗派見影響,往往生起時更為強烈,所以稱利,鈍者是指這些煩惱生起時較不猛利;但世間許多未受宗派見影響的凡夫,對著所樂境生起的種種愛著,也都非常猛利,因此以斷除的難易來安立利與鈍的說法較佳。
證初果或者初地的聖者,在定中見到萬法實相,出定時不會再受到各種宗派見的影響,即便外道的聖歌很好聽、教友很溫柔、口才很便給,都不會動搖他對真理的看法,爾時此人已經破除五利使(分別執);但在遇境逢緣時,因為能執的心無始劫來串習已久,仍會產生輕微的愛著,所以五鈍使難斷,也不易發現,必待四果或者八地,才能完全斷除。
五鈍使為貪瞋癡慢疑,其行相將在後續一一細說。五利使在懺公表解上有較多的文字說明,於此依之解說。
身見:「於五取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五取蘊就是以五蘊(色受想行識)為所取,我為能取。例如我們常說我的身、我的心,此時身心為所,我成為能。在五蘊上認為有一個我,五蘊為我所有,這就是身見。這種見解有俱生而來也有因宗派見而更強化者,是後面四種見解的根本。
邊見:「即於身見隨執斷常,障處中行、出離為業。」因為有身見,以為有我,進而又執著我為恆常存在,或者執著我滅則永滅,障礙中觀正見的生起,無法出離輪迴,稱為邊見。凡是執著有自體性者,不是墮入常見就是墮入斷見,當我在時以為永遠存在,不認為無常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以為明天跟今天一樣,後天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或者以為有一個永恆不滅的靈魂,此為常見;我死後一無所有,沒有來世,無所謂的輪迴,這就是斷見,常、斷二見都與中觀正見背離。
邪見:「謗因果、作用、實事,及四見之外一切邪執。」在其他四見之外,凡不信因果輪迴,不認為有善惡報應的作用,對於佛法所說的實事不願接受,這樣的執著都屬於邪見。
見取見:「於諸見及所依蘊,執為最勝,能得清淨,一切鬥爭所依為業。」此見是執著錯誤的修行結果為解脫,所謂非果計果,例如修無想定的外道,以為無想天是涅槃。又例如證得初禪之樂的修行人,以為自己已經證得初果。此處「諸見」就是四禪八定的各種修行見解,「所依蘊」就是修成四禪八定境界中所依的五蘊,在這些境界裡執著自己已得涅槃,清淨最勝,但事實上仍有我執,所以這樣的錯誤執著,反而成為與人發生鬥爭的原因,對於與己看法不同者,產生各種爭執。
戒禁取見:「於隨順諸見之戒禁及所依之蘊,執為最勝,能得清淨,無利勤苦所依為業。」此為非因計因,此人所隨順的各種修行看法,以及修行所依的五蘊,並非真正的解脫之法,但他卻執為最勝,能得清淨,殊不知這些勤勞辛苦的修行,一點利益也沒有,或有多智禪定現前,但與解脫沒有任何的關係,甚至益發增加自己的我執。
「見」有推度義,五利使是錯誤宗派見下的所為的推度,若能以推度正確的般若義理,名為正見,屬於善心所中的無癡,是慧心所揀擇的作用,所以見要以慧為體,才不會墮入五利使的執著之中。(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