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期::佛學幽覽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七處徵心(六)

佛為大論師
番番辯證後
心顯空靈靈
佛為量士夫

【科判分析】
 
寅五、破合處(此計乃無定處)
在接連被佛破除錯誤看法後,阿難尊者又提出心無定處的看法。

一、「阿難計隨所合處心隨有」
  阿難尊者舉出曾經聽聞的「心生故種種法生,法生故種種心生」,認為心是在與法結合之處。

      (一)、「謬引昔教」
  阿難尊者雖然引用了過去佛曾說的教法,但錯解箇中義理,因此成為謬引。
      (二)、「指體標處」
  依據佛所說教法,指出心之體性存在於何處。
      (三)、「總脫前過」
   由於重新指出心之體性所在之處,所以免除了前面幾種說法的過失。
 
二、如來以無從來無定體為破(無從來,則不能隨合;無定體,則豈能隨有)
  如來以心沒有從哪來也沒有體性,來破除阿難尊者的說法。
  (一)、「正破」
  正面論述以破除阿難尊者的看法。
  1、「牒其所計而定有體」
  佛依據阿難尊者心有體性的說法提出問難。
  2、「約無從來以破隨合」
  佛依據心並沒有從哪來的論點,破除阿難尊者所謂「心與法合之處就是心所在」的看法。
  (1)「正審從來」
  正面審查阿難尊者所謂有體性的心,究竟從哪邊來。
  (2)「因救轉辯」
  阿難尊者因為看法將被佛破除,轉變說法辯解。
    a、「阿難救見為眼」
  阿難尊者挽救自己的見解,說能見的是眼。
    b、「如來辯眼無見」
  如來向阿難尊者辯明,眼無法看見。
  3、「約無定體以破隨有」
  佛依據心並沒有體性的論點,破除阿難尊者所謂「心與法合之處就是心所在」的看法。
  (1)「先開四相」
  佛先開出心若有體性四種可能的行相。
  (2)「一一推破」
  佛再就四種行相一一推理破除。
    a、「破一體」
  破除心與身為整個一體的說法。
    b、「破多體」
  破除心有多個體的說法。
    c、「破徧體」
  破除心徧滿整個身的說法。
    d、「破不徧體」
  破除心只在身體某一處的說法。
 
      (二)、「結破」
  結論破除阿難尊者「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的看法。

【經文解釋】
 
阿難言:「我嘗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阿難尊者說:「我曾經聽聞佛為四眾弟子開示:『因為心生起的緣故,所以種種的法相生起;因為種種法相生起的緣故,所以心生起。』」
 
觀待所緣而有能緣,觀待能緣方有所緣,心與諸法其實都沒有實體性,相互觀待,這才是佛說這句話的真義。然而阿難尊者錯解,產生自性見,以為心為實有,先有心而後與法相合,或者先有法然後與心合。實則心與法沒有先後,沒有所緣哪有能緣?沒有能緣哪有所緣?
 
我今思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
我現在思維,這個思維的體性,實際上就是我的心性(思維可推動一切心理活動),隨著能緣的心與所緣的法相合之處,心就隨之而存在。

亦非內外中間三處。
所以心也不是在內、在外或中間這三個地方。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
佛告訴阿難尊者說:「你現在所說,由法相所生的緣故,則種種心生;心與法所合之處,心也隨之而有。那麼這個心是有體性還是沒有體性?如果心沒有體性,就沒有所合的法,沒有體性的心如果還能與法相合,那麼在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之外,應該成立第十九界,也就是這無體之心;並且在六塵之外,還有一個與無體之心所合的第七塵,這道理是不正確的。」
 
本段佛在說明,並不存在一個「無體性的心識」,所謂心無自體性,只是說明心也是緣起法,不能獨立存在,並不是另有一個無體性的心識存在。

「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
「如果心是有體性,例如當你用手撞擊自己的身體,你能知的心,是從身內出來與撞擊的境界相合?還是從身外過來跟撞擊的境界相合?若心是從身內出來,則應該見到身內的種種;若是從外來,那應該先看到自己的臉。」

阿難言:「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義。」
阿難尊者說:「能見的是眼,心是能知與眼不同,所以心能見的說法是錯的。」

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皆見物;若見物者,云何名死。
佛反問道:「如果眼睛能見,你在房室裡面,能看到門嗎?那麼已經死的人,還有眼睛存在身上,應該都可以看到事物;若可以看見事物,怎麼可以說那個人死了呢?」
佛此處所說的重點,眼識依著眼根緣色塵,色塵顯現時,眼見與心知不能分開,否則已死之人也有眼根,為何就不能見物呢?

「阿難,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復一體,為有多體?今在汝身,為復遍體,為不遍體?」
佛又接著問阿難尊者:「你那明瞭能夠感知的心,若一定有體性,是一個體還是多個體?現在這個心在你身體中,是遍布整個身體,還是沒有遍布整個身體,只侷限在某一處?」
 
若一體者,則汝以手挃一支時,四支應覺;若咸覺者,挃應無在。若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
「如果心是一個整體,你用手撞擊身體的某一肢時,四肢都應該有感覺;如果四肢都有感覺,撞擊就不是偏在某一個部位;如果撞擊只侷限是某一個部位,那麼你一體的說法就不能成立。」

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
「如果心是多體,因為有體性,所以各自成立,那你就變成多個有情,到底哪一個有體性的心是你呢?」

若遍體者,同前所挃;
「如果有體性的心是遍布整個身體,那就如同前面心為一體的推理,撞擊身體某一處,全身都要有感覺。」

若不遍者,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有所覺,足應無知,今汝不然。
「如果心沒有遍布整個身體,當你觸碰頭同時也觸碰腳,頭有感覺,腳應該沒有感覺,因為心跑到頭的地方,但你現在並非如此。」

是故應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所以應該知道,隨著心與法所合之處,心就跟著存在,是完全不正確的說法。」(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