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共修研學
小止觀導覽(三十九)
心爾整理
能念世苦出世樂
專求涅槃度世間
有情仍在輪迴苦
廣度能生佛智力
五、方便行
「三者、念:念世間為欺誑可賤,念禪定為尊重可貴。若得禪定,即能具足發諸無漏智,一切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是為可貴,故名為念。」
以念為修學定慧之因,亦即心心念念在厭離世間欣求涅槃,唯有依定生慧(無漏智),才能證得解脫與成佛,佛即具足一切神通道力,其中即是如來十力。此十種力量都是從空性的證悟(破所知障)生起的能力,若能瞭解此十力的難得可貴,即能瞭解佛果的尊貴。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由善得樂、由惡得苦乃是處,由善得惡、由惡生樂乃非處,是故由惡得樂、由善生苦是不可能發生的,若有如此之決定,必定會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與說話辦事的動機,並且注意在辦事的過程中是否善用其心。便宜佔得越多,結局就越慘,作惡吃虧是祖上有德,能生止惡的警惕心,作善吃虧則惡業消耗得快。
孔子一生顛沛流離,席不暇暖,民國的能海大師,也在文革中受盡折磨。但是他們都能在違緣障礙中安然自處,無一絲牢騷味。吾等根本沒資格發牢騷,作善沒認真做,福報倒是享得不少。若有是處非處智力,則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要做到這樣的修養委實不容易,此力易得嗎?不易得也。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了知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慧力,是六神通當中的宿命通(知過去)和天眼通(知未來)。外道雖也有知,然佛的智慧力,觀待破所知障的現證空性慧,生起通達甚深緣起的智慧,知道三世的演變,是真正通達人情世故。
知三世業報的智慧力,必須要以因果觀察世間,生起豐沛的經驗閱歷,經驗閱歷足了,沒辦法講,講了人家也不信,是各人吃飯各人飽。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空性的證悟方謂之解脫,並通達世間各種的禪定,能生起各類的神變利樂有情。由各種世間禪定生起多如恆沙的陀羅尼,即是各種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能知眾生各種根器,或勝或劣,並予以相應根器的法門,例如利根者能教修般若,鈍根者僅示世間安樂方便。
五、知種種解智力,知眾生種種勝解,每位有情的專業都能瞭解,能與彼投緣,依此善巧方便引入佛門。
六、知種種界智力,知眾生種種界(範圍),不同界有不同生活習慣、風土人情,例如人道中有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雖然都是人,但是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風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教人修什麼法門,會有什麼結果,且那一種法門對他最契機,到底要教他修菩提心?還是教他修學二乘法出離三界?佛世時迦葉尊者曾看準了某位比丘得度的因緣成熟,但是文殊菩薩卻搶先一步以大乘法度他,結果此人謗法墮入地獄,釋尊卻讚歎文殊菩薩度得好,此人要先下地獄,大乘的善根種才能引發。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知未來),九、知宿命無漏智力(知過去),十、知永斷習氣智力(解脫知見),以上三力要合說,佛是漏盡通的聖者,生起對過去、現在、未來圓滿的認知。
以上十力,是我們修學止觀門的目標,以止觀修學二諦能破煩惱障及所知障,成就佛之十力,是自利利他圓滿行相。
其次,成等正覺,是如來十種通號之一,佛之十種名號能彰顯佛的證量。
一、如來:分為勝義(如)以及世俗(來),依般若修學現證勝義,能將二障破除,現證世俗就能通達甚深緣起,隨緣利益無量無邊的有情,這就是如來。
二、應供:佛堪受一切世間供養,作眾生的無上福田。阿羅漢的應供是殺了煩惱賊,但雖然斷了煩惱,仍留有習氣,佛是習氣永斷,因此佛的應供更勝於阿羅漢。範圍不但及於一切世間,更是一切凡聖所應供養的對象,不只是凡夫要供養佛,聖者也都要供養佛。依著對佛的供養,眾生現起福氣才有修學教法的順緣。所以家中的佛堂要當成真佛看,要將佛堂擺設莊嚴,打掃清淨。
三、正遍知:亦譯為等正覺,正是聖者的體悟,佛能如能來,都是因為具足正遍知,能遍知一切法,遍知法性(如)法相(來)。
四、明行足:明是三明(宿命明、天眼明與漏盡明),佛之漏盡明能破除二障,宿命明是在緣起上通達過去無盡,通達未來無盡是天眼明,行是度眾生的能力,安立為明行足。行和明相互觀待,依著明現起行,依著行顯示明,佛在度眾生當中(行),正在顯示破二障(明),依著破二障的明方有種種度眾生的行。
五、善逝:善巧的逝(消失),亦即無時不在空性定中,就在空性(法界)中,生起世俗種種方便,就在種種世俗方便中同時現證空性。金剛經中,世尊著衣、持缽、乞食,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須菩提尊者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可見佛就在行、住、坐、臥、食等能彰顯他完全的解脫,這些聖者阿羅漢的弟子,知佛所有的行持都是甚深不可思議。
六、世間解:佛能解世間有緣、無緣的眾生之習性,瞭解所受的苦樂,不僅如此,佛亦知器世界,世間種種的境界是由眾生的業所召感,淨土的樂與地獄之苦皆不離眾生的業所感。世間是佛所了知的對象。
反之,眾生就是對世間不瞭解,對自己不瞭解,對因果不瞭解,在懵懂無知下過日子。
七、無上士:無上的士夫,是人中最勝無有過之者。希求此世之安樂者,稱不上士夫之名,希求來世的安樂稱之為下士夫,希求解脫安樂者,稱之中士夫,希求成佛以利益有情者,稱上士夫。無上士則是真實成就佛果的聖者。然下手處要先立志,未來方能有究竟之成就,否則即便有再好的條件、環境、資源以及福報,沒有目標,都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就。一個學佛者有如此之目標,必能在這一生的聞法中通達教理,承擔如來家業,做出一番千秋大業。
八、調御丈夫:調御是能調伏各類有情,即使難調的有情,佛亦能調伏之。所謂丈夫是有能力調御自己的煩惱,也有能力調御眾生的煩惱。大丈夫不是莽撞衝動,這樣的人是野人,真正的大丈夫是能調伏自己的人,是人中之英雄。所以說:出家乃大丈夫所為,非將相所能。
九、天人師:佛利生事業雖多,但以說法利生最為殊勝,人天二道有閒暇、有能力、有因緣,能悟佛與善知識的說法,其餘各道業障深重,或智慧淺陋、或被苦所逼,無暇聽聞佛法,佛說法的依止處在人天,所以稱作天人師。
佛最殊勝的事業就是說法事業,法是佛的命根,我們如果能留住佛的教法,最能得到佛菩薩的加被。弘揚佛法宗派中,一切有部認為文句佛法是名、句、文,亦即佛經就是佛法;唯識宗說是聖者的心識,能傳承法;中觀宗認為佛法是聲塵。有情所有的證悟全部靠聽聞,有善知識的講述才能有深刻的體悟。孔子說:述而不作。透過講述能將法脈延續,否則眾生都在五欲中打滾,於輪迴中墮落。
十、佛世尊:佛是依著二覺(覺察、覺悟)通達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利益眾生。不但智慧圓滿,福德也圓滿,稱之福慧兩足尊,為世人所尊崇,稱為世尊。
佛既然只能在人天示現為善知識說法度眾,可見我們所在的人道是一個教法堪能流通的環境,可惜的是由正法演變成末法。應好好充實自己,作一個法脈的延續者,若能好好培養人才,必能再造正法的氣度!(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