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十一〉
道源老和尚講
以下正宗分就是四十二章,現在講第一章:「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沙門是梵語,翻作中國話叫勤息,「勤」是精進,勤修戒定慧,「息」是息滅貪瞋癡。沙門是出家人的通稱。沙門應該做什麼事呢?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有什麼利益呢?可以息滅貪瞋癡三個根本煩惱。所以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就叫沙門,這就叫出家人。
佛言以下這就是第一章,下面四十二章開始都是佛言,這些都是諸比丘求開示,求佛進止,佛向他們說的法,說你們辭親出家,「辭」是辭別,「親」是父親、母親,辭別父親母親出家,出了家幹什麼事?要學佛法,就要「識心達本」。我們眾生心是妄想心,「本」有個本來的真心,真心被妄想心蓋住了。我們眾生不學佛法不了解自己的心,所以先要認識自己的心,你這心不是本來的真心,而是妄想心。曉得是妄想心,就要將妄想心破除掉,破除掉就了達本有的真心,叫「識心達本」。「解無為法」,解音「卸」,解就是開悟,開悟了無為法。無為法是什麼呢?無為法就是真心之法,也就是實相妙理,真心實相本來有的,不是我們修行成功的,不是我們將它(真心實相)創造出來的。「無為」是無所作為,無所作為之法是本來就有的,就是叫做「無為法」,無為法就是真心,就是實相。此時悟了我們人人本有的真心(實相理體),這就叫沙門,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學佛法有四個次第:信、解、行、證。前面「辭親出家」是你發了信心,進一步學佛的道理,能以「解無為法」,此為識心達本,名之為開悟,就是第二步功夫名之為解。第三步功夫要修行,修行要持戒,持戒不是今天持,明天不持,要常行二百五十戒。出家有比丘、比丘尼。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此處比丘戒包含有比丘尼戒。「進止清淨」,應進則進,應止則止,戒律清淨。依戒律清淨,而要修行以證果。修什麼行呢?修「四真道行」,是前表所說的│苦集滅道四諦法,「成阿羅漢」│於是你證了(信解行證),修行而後證果,證得阿羅漢果。
證了阿羅漢是聲聞乘最高的果位,聲聞乘成就分四聖果,阿羅漢是第四果。證了阿羅漢果就「飛行變化」。得了神通,能在空中飛行,能現十八種的變化。「曠劫壽命」│證得阿羅漢,了生脫死了,了生脫死故可以隨意住世,能以住世曠劫,久遠劫地住世間,生命長遠。「曠劫壽命」,曠劫是久遠劫,而住在世間。「住動天地」有兩層解釋,一種是阿羅漢所住的地方能驚動天神地祇都來護法,叫住動天地。天神地祇,祇也是神,天神地神都來護法。第二種解釋,阿羅漢他本事不可思議,一住這個地方,能震動天地,叫住動天地。
阿羅漢是梵語,含有三種意義:一、殺賊,二、應供,三、無生。「殺賊」是一種譬喻,煩惱等於害人的賊,把煩惱賊殺死,等於煩惱斷盡,叫殺賊。第二應供,應受天人的供養,叫應供。三無生,他了生脫死,再不受生死叫無生。
前面還說比丘,比丘是梵語也有三種義理,第一怖魔,第二乞士,第三破惡。「怖魔」,要受比丘戒的時候,魔王震動,恐怖魔王,所以叫怖魔。「乞士」│釋迦佛規定出家弟子家中資財都要捨掉,出了家還是要生活,故去托缽,化飯吃叫乞士。「破惡」,出了家做什麼事?破除煩惱惡法叫破惡。
比丘的三義與阿羅漢的三義,因果一對,比丘的三義是因位的三義,阿羅漢的三義是果位的三義。在比丘的因位之中,破惡是破除煩惱惡法,在阿羅漢的果位上是殺賊,把煩惱賊殺死了。比丘因位乞士,托缽化飯吃,在阿羅漢的果位上應受天人供養,不要托缽要飯,人天都來供養叫應供。在比丘因位之中怖魔,恐怖魔王,魔王是好樂生死的,到阿羅漢的果位是「無生」,了生脫死叫無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