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期::啟蒙園地
弟子規~總敘之三
願度整理
「有餘力,則學文」則是說我們在孝弟、謹信、愛眾親仁等本份事都做到了,才能學文。很多學生都以自己的功課、考試為由,來推託父母要求我們做家事,但「弟子規」中,就不讓我們有這樣的理由與藉口;因此「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再來做自己的事,例如作功課與朋友出去郊遊等等。
我們為學雖然先顧本後顧末,但也必須以文顧本(以末顧本),我們學文的目的是來強化我們的孝弟,謹信、愛眾親仁,使我們在孝弟乃至親仁等本份事中掌握我們的分寸,善用內心面對外境。但本末兩者同時出現時,我們必須把我們的本份事做好,再來學文。
本份事與學問是互相呼應的,在我們本份事做好以後,我們必須一定要去學一些事情,而不能找藉口推說我們只要做本份事就好了。例如:子路是一位好勇者,他認為本質好就可以了,又何必學習禮儀之事呢?所以他就對夫子說南山有一種竹子,本身就很直了,砍下來當箭就可以射穿犀牛皮了,但夫子告訴他說若此竹前面加上箭鏃,後面加上羽毛,不是可以射得更遠、入皮不是更深嗎?所以本質雖好,但要有一種好上加好的心態,對於自己的氣質、精神、學問、內涵等方面一定要有不滿足的心態,若我們滿足的話,就會劃地自限、不再進步了,若把自己定位為人才,我們就必須多方面、多角度的去發展自己,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趕快學習,不能浪費我們的生命。「生命」的意義就是我們能為自己或他人做真正的事(能自利利他),我的生命存在才有意義,否則我的生命等同不存在,若我們沒有把握當下,把每一秒鐘發揮其用處,就如同浪費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試問自己,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到底活了幾秒鐘,而真正要實在而充實的過每一秒鐘,我們就要在充實自己的本質與學問上,努力的互相砥勵、力行,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找到生命的意義,否則的話我們的生命如同死了,已劃上句點了。
再來說到我們學文的時間,我們顧本之後,必有多餘的時間將它用於學文上。好學在論語中,唯孔子當之,所以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就是說左右鄰居或許也有像孔子這些好質地的(孝弟、忠信、愛眾、親仁),但就沒有一個像孔子這麼好學的。其實光有好的質地而不好學也非聖人的本意,這是必得學文的第一點。第二點是說若沒有好好的學文,我們的質地也會保不住,例如:鄉下有很多人的質地很好,久而久之卻全部都沒有了,沒有藉學文保任質地,肯定淳厚風俗的重要,漸漸地增長無明、隨俗而轉,在喪葬中有著電子琴花車、孝女白琴、五子哭墓等劣俗。而今日之下的歌仔戲、舞台戲、電視節目、媒體、報章等等,將不好的文化大量傳播,就把很好的風俗沖散,變成刻薄寡恩的風氣,大家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好的質地、好的風俗慢慢的都不見了。
我們學文的內容必須以中國文化為主,培養自己有中國文人的氣質及風度;首先自己必須很肯定中國文化,確立自己的志向,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開始,最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所以學文有三步驟,第一就是要好好的顧本,第二就是學習世間的百工技藝,創造人類的幸福,第三是了解壞人的心術與技能來度壞人(此須大菩薩,方能不受薰習),這也就是學佛三步曲,第一是勝義慧(通達勝義、現證空性、了脫生死),第二是五明處慧(廣學五明教化眾生),第三是饒益有情慧(學習各種技藝與學問以利益眾生),例如:維摩詰居士去賭場度賭徒、去舞廳度舞棍,所以諸佛菩薩乘願再來是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又雪公太老師在莒縣被土匪捉去,還得到山大王的尊重,他老人家就有度山大王的本領,是我們一般謙謙君子辦不到的,所以智慧是澈上澈下無所不包、盡虛空遍法界。
若我們自己非常肯定弟子規的內涵,而且也是這麼的照著去做,接下來就講到有關用弟子規利他的部份。身為老師與父母的我們有責任告訴我們的孩子,孝弟、謹信、愛眾是孩子們的本份事,父母叫孩子們做的事情必須先做好,再做自己的事、自己的功課。先把父母、長輩之事完成以後,才可次第去完成自己的功課及其他事務,因為父母要求孩子們所作之事,一定是最要緊的或最緊急的,所以孩子們要先把這些要求當成重要之事,完成之後再做其他的事。父母有時不太敢要求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很可惜的。父母若能以要求來訓練自己的子女,例如有句話說:「流汗的孩子才懂得珍惜。」若我們沒有努力過,我們是不會珍惜的,我們必須告誡他說,這是你努力完成的,因為有你,所以才會有這種成果,很重視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他會更願意為我們做事,若覺得他是應該的,沒有給他一點獎賞或鼓勵,讓他失去自信心、或是意氣低落,以後就無服務大眾的信心與能力。我們做父母及師長者可以這麼告訴小朋友,因為你流過汗,所以我珍惜你的成果,也請你自己珍惜你的成果,接下來
你還有很多時間,你可以好好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術)了,若我們的本質沒有顧好,就像樹根都已經爛了,後面學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例如秦檜的學問很淵博,可是後人對他的感覺又是如何呢?我們可以發現,有些成績很好的小朋友在幫老師做事時的態度,反而不如成績差的同學,因此身為長輩、父母、師長的我們,應用我們的好惡來告訴他,雖然成績很好,但不會辦事,因此在老師心目中仍然不算是一位好學生,這是我們在教育下一代時,特別需要用心的,否則我們孩子將來可能學成碩士、博士,可是卻不懂得感恩與回饋。而父母培養一位孩子到外國去念書,就等於是失去了一位孩子,或者為社會培養了一個自私的人。
現在的環境中,身為父母與老師的我們,在培養我們弟子的時候是否以中國文化為主,學文的時候是以弟子的質地為主,即是以強化孝弟、謹信、愛眾親仁為主,而非僅是時下一般才藝的加強|數學、英文、美術、音樂等,其實我們現在的小朋友,被學校課業與各種的才藝課,壓得喘不過氣來,缺乏的就是中國的儒學與佛學的薰陶,所以沒有內涵。我們自己引進西方文化、科技,而把中國的儒學及佛學不斷的往外丟,曾經有一本書叫「美麗新世界」,它描述人類科技發展到最後,沒有男女,因為不需要父母親才能生出小孩,只靠機器製造人才,一號機器製造某種人才,二號機器又製造某種人才,也就是說人可以毫無一切感情的存在,這是一個非常黑暗的世界,若我們的電腦可以代替我們的人腦,我們的內在不知道在那裡。可能有朝一日,我們也不用腸胃、腦了,我們只剩下一個殼子在那裡,只有一堆機器人在那裡行走,也許是機器人在控制我們,因為他們的記憶力、腦力比我們好。但若我們能往好的一方面來發展,我們先找回我們的中國文化,大家來推動,從小開始;先向教育部建議:把中國文化列入我們的生活與倫理課,以中國文化為基礎再去學其他的才藝,因為若沒有把中國文化的根本先顧好,道德淪喪,則科技與文明帶給我們的或可是災難,我們都將過著黑暗恐怖的日子。(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