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社論

二OO一年九月的天災與人禍所帶給我們之警訊

 敬其

 
今年的九月,對臺灣與世界都是極不平靜的,首先是「九一一」美國本土遭受民航機自殺攻擊,其次是「九一七」納莉颱風重創臺灣。
近年來,全世界的氣候都不斷地發生異常變化,根據科學家的分析,其主要原因在於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過高、森林過度開發,整個地球大氣產生所謂「溫室效應」,更可怕的是,職司保護地球免受太陽紫外線威脅的臭氧層,也出現面積相當於南極洲大的破洞,使得世界氣候的變化隱含著許多不可測的因素。
九月十七日造訪臺灣的納莉颱風,對臺灣各地造成的巨大災害,尤其是北部基隆河沿岸一些地區,淹水甚至高達二、三層樓,一片水鄉澤國,讓人看了真是怵目驚心。而納莉颱風創下的紀錄,如歷史新高的降雨量、最長的中心停留陸地時間、最詭譎多變的行進路線以及氣象局發佈警報次數之多,實在是洋洋灑灑。
十多年前當政府下定決心整治基隆河氾濫問題時,是以二百年洪峰為標準,而截彎取直,除了可加速河水流向大海外,亦可運用新生地作為都會區發展之用。似乎所有的規畫,都可以人為的方式來掌握問題所有的負面因素。可是即使以如此高的標準治洪,卻仍不敵納莉颱風的威力,而使得水利專家不得不重新檢討「截彎取直」與「新生地利用」的抉擇,這使得我們不禁要問,「人定勝天」究竟有無可能?佛門所謂之「大三災」、「小三災」是否提前來到?我們應該如何因應?
《易經》上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於天地之間,是整個大自然的一部分,應該尊重宇宙萬物運行的法則,亦即所謂「天人合一」。遠古大禹治水,因勢利導而竟功,時下環保團體所提出「回歸自然」、「尊重自然」的呼籲,均是「合天地之德」最佳的體驗。
「人以惡感,天以災應。」萬法不離心識,不離因果法則,我們的生存環境皆是由變化無常的人心去感應而得,造善得樂,造惡得苦,今日所感得的災害,正是回應吾人內心自私自利的行相,如此想來,以內心深刻的反省取代無意義的怨尤,方是防止災害發生與改變個人命運之不二良方。所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倘若吾人無法意識到自己與大自然乃生命之共同體,必須要彼此維持共存共榮的和諧關係,更甚而為一己之私而恣意破壞,所感得的果報,正是歷歷如繪的大自然反撲。
「九一一」美國紐約與華盛頓遭受飛機自殺攻擊,則是另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表面上,此一事件僅僅是單純的「恐怖」犯罪,可是實際上,背後所牽涉的有各種形式的衝突,政治的、文化的、宗教的與種族的。政治上的利益衝突,解決之道較為容易,但是文化、宗教與種族的衝突,由於相互瞭解不夠,甚至認知錯誤,要想尋求根本解決之道,則首先需要對情勢做理性的瞭解,而不是一昧地聲討撻伐。
回教世界一般人民之所以普遍瀰漫著反美情緒,主要源自於美國長期大力地支持以色列,對真正遭受苦難的廣大阿拉伯人民,卻不聞不問或視若無睹,未見以「國際警察」自居的美國,在這地區維護應有的國際正義。如無視以色列長期佔領巴勒斯坦,使巴勒斯坦人民流離失所,而更諷刺的是,以色列居然利用此次美國遭逢危難之際,加強對巴勒斯坦人的軍事佔領與壓迫;另外,已長達十年制裁伊拉克的禁運行動,所造成該國因糧食與醫藥短缺而死亡的人數難以估計。這股憤怒的情緒,促使一些激進組織,以「聖戰」為號召,以「恐怖」行動為手段,藉以吸引世人的關注與同情。
不可諱言,每一種社會運動在某個發展階段,或多或少都會訴諸「恐怖」行動,但是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其可受質疑之處,看它是否會將宗教與政治理念以及過度簡化的迷思結合在一起,尤其是當只有少數人在主導這一類的行動,牽涉的每一方,更應以理性、平和與認真的態度,共同致力解決問題,以避免往後發展遭到扭曲。對於「九一一」事件,美國以及中東國家或許都應該如此。
美國已經對阿富汗展開攻擊,無論其動機為何,我們都希望美國以蒼生為念,所有的軍事行動能夠知所節制,不要讓原本已經複雜的情勢更加惡化,甚至一發不可收拾。也殷切希望美國能體認到,以最先進的戰機與飛彈進行轟炸而傷及為數不少的無辜平民,與世人所認知的「恐怖」活動,其動機、手段及其達成的效果,實在並無差別。
「佳兵不祥」,當擁有精良的武器時,好像無人敢與之爭鋒,可是很可能自以為有恃無恐,而在盛怒之下,犯下難以彌補的過失。有史以來,所有戰爭的過程都是非常殘酷的,以暴制暴絕無法保證和平,因為開戰只要一方就能決定,而和平卻是需要雙方都同意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上說:「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現世不安,數逢災凶。」世間人冤家對頭,為著一己的私利,不願解冤釋結,相互報復,不但現世不得安寧,災難不斷,乃至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又因為惡心的不斷增長,長劫在地獄中受著極大的苦難與折磨。我們不願戰爭發生,不願意看到人們在仇視及怨恨的心態中被殺,甚而造成許多無辜的民眾流離失所,骨肉離散,內心慞惶失措,能不警惕而有所作為嗎?
「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相互殘害性命感召的果報就是刀兵劫,因此佛門將戒殺列為根本戒五戒之首。戒殺的對象,包括一切有情眾生,假如我們要斷刀兵劫之因,則提倡戒殺是很好的方法,進而一步若能對治自己的口腹之欲,站在為他著想的立場上而採取素食則更佳,所謂:「千百年來碗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世間一切法,生滅遷流,剎那都留不住。萬物雖無常,唯福方可恃。《中庸》云:「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此正如《華嚴經》所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性德,在有情眾生謂之「佛性」,在無情眾生謂之「法性」,佛性與法性實二無差別,而同一法身,因此我們正報之身,或淨或穢,即能感得依報之環境,而淨而穢。
    
    災字,上為水,下為火,記得全世界才剛慶祝進入二十一世紀,卻立刻遭逢「九一一」、「九一七」兩起水火具足的災難,趨吉避凶之法,端賴人心的向善進而一步進德修福。如此,則正報身之清淨莊嚴,即能感得依報環境也清淨莊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