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期::專題報導-基隆淨宗學會人才培訓課程報導

經典文化人才培訓

 編輯部

中興人才本

經典是根本

化育聖賢品

臺灣未來路

二○一二年三月四日

                        前     言

今年三月,學會與基隆淨宗學會合作,以培訓人才為目標,開設一系列儒佛課程,對象為三十歲以內的年輕人(目前正式生二十人,旁聽生近十位),正式生按月給予定額獎學金,旁聽生則隨上課次數給予車馬費,經過半年的學習,除了學習效果有明顯的進步外,也能在知見上有共識,形成團隊一起共學與辦事。

其次於暑期開設大專佛學講座—《普賢行願品》中,更以大專青年學子為當機眾加以培養,上課及分組討論成效良好。並進一步為培養他們辦事能力與團隊凝聚力,而隨後興辦暑期啟蒙活動,做第二階段的人才培訓。讓這批年輕人承擔起教學、生活、隊輔、總務、香積、維那、悅眾等職務。

今就於基隆淨宗學會開設的人才培訓課程,開訓典禮中師長們對學員的勉勵謄出,以饗大眾。而大專佛學講座及暑期啟蒙生活輔導營課程之活動報導,將載於下期刊物中。(編者)

開訓典禮謄稿

張居士:

基隆淨宗學會人才培訓班的開班因緣,起源於二0一一年,陳會長帶領基隆淨宗學會的同修們到故宮博物院參觀百年大展以及龍藏展,因唐老師現場導覽而結了這樣的因緣,之後談起人才培育的重要,因此激發了陳會長的雄心壯志,所以發起這次人才培訓,這也是雪廬老人以及學會多年的願望,從陳會長這邊得到了實現。

 

 

 陳會長:

非常歡迎各位蒞臨基隆淨宗學會,很高興有機會有這份福報,能夠邀請到兩位老師到我們這個小道場,來為我們分享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經典文化,而這樣的經典文化,不是普通人可以講的,如果沒有文化內涵,沒有正知正見的傳承,不是一般老師可以比擬的。很高興大家可以在此共聚一堂,降伏煩惱跟障礙,我非常的佩服你們選擇來聽課,這就是一份智慧,能夠請到好老師也是一分福報,我們都是福慧雙全的人,能夠坐在這裡。人生非常有限,我們所累積的經驗也非常有限,我們要有這份智慧,透過善知識幫助我們閱讀經典,透過閱讀經典與文化,找到自己生命的新力量,這也是我們創意的來源,如果能夠透過經典文化,所累積下來傳承的智慧,就好像踏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高、更遠、更深。

 

 

老師:

人的一生,除了經典的學習,外緣上還要有貴人的相助,張居士等乃生命中的貴人,告訴我諸多成功的道理,包括如何培養人才,如何推廣正法,如何把握局勢創造一番局面,尤其透過張居士的因緣,認識了陳會長,知彼乃有魄力,劍及履及的人,事業作得很好,有心回饋社會,然需要幫助的實在太多,她選擇主體是人才的培養。

我的老師也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重點,因為唯有把人才培養起來,整個社會才有希望,中興是以人才為本。最近有機會到大陸講學,發現大陸這一方有一股崛起的力量,社會的中堅力量平均在三、四十歲,而且都很有幹勁、理想及抱負,學習文化的熱誠超乎我們的想像。來聽課的人有的搭火車要花二十幾個小時,是抱持著使命感,想要經過一番學習後,回到當地成立讀書會,延續文化的傳承。

反觀我們臺灣,因為在安逸的環境待久了,昔日大德們對於後進不遺餘力的提攜與調教,但在大德們相繼過世之後,後進學習的力量越來越薄弱。光碟、錄音、書籍流通的很多,可是學習的人很少,大學生對於佛法的研學課程參與已鳳毛麟角。有同學曾經跟自公老師說,蓮社不應該這麼落伍,應該讓年輕人HIGH在一塊,讓佛法可以貼近年輕人。想不到自公老師說他寧可讓佛法亡,因為佛法的延續是靠學習不是靠玩,佛法是讓年輕人作學習的增上,作內涵的提升。當然善巧方便是要有的,有時候可以貼近年輕人;然佛法若走俗,學習者不重內涵,無中心思想,則學佛已無任何意義,且有大過患。

所以希望在場的年輕人,要感激陳會長的發大心,須有心學儒學佛,期許在人生旅途上有一個新局面的開展。是人才得透過經典的學習,在大陸很多公司的老闆,知道文化是企業的靈魂。這些公司開始籌組讀書會,由此培養員工正知見與交往情感,這樣的人才團隊,是永續發展的基礎。我非常佩服他們看到問題的核心,可惜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在經典上學習研究,只懂得在物質上去追逐,腦袋貧乏,心裡空虛,知見飄忽,人格不能立足,事業上注定不會成功的。

此人才培訓班三年一期,其成效觀待三者,一者觀待大家誠意,是否有接受培養的心。天上的明月無地上的水,不能映現月亮,沒有求法的心,也激不起講學的熱誠。老師的幹勁與使命感,是來自於看到希望。其次講學的人也要自我鞭策,須是努力充實自己。三者也有賴於陳會長大力護持。

 

 

 林老師:

今天終於齊聚一堂,開始三年的儲訓,人才的栽培、合集有志一同的志願者是困難的,所以今日是殊勝因緣的開始。

人生短促,雖然人生學習過程中年輕就是學習的精華期,但坦白而言,以傳統經學的學習來說,這樣的年齡才開始學習已經晚了,其實在中國傳統人才培養須從童蒙紮下基礎。以一個金字塔來形容好了,金字塔必須要有非常強固厚實的底端,所謂「人才」就是要攻金字塔的尖端。大學時代曾經採訪過漢聲出版社的負責人奚淞先生,聽他一段話非常的感動,猶記到現在,他說八○年代的台灣是一個生氣蓬勃發展的國家,就好像一個金字塔,每個方位都需要人才,向上的力量非常強大,當時有非常多的機會,從金字塔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往上爬,只要你願意努力,就可以從你的立足點往上爬,成為那一端的人才。社會上利益一方的專才雖可貴,但我們要培養的是如整個金字塔底盤紮的非常穩固之後,每一層學習上去都可以成為領導一方的人才,中華文化經典就有這樣的力量。

今天大家坐在這邊,代表大家都是有熱誠,想要打開文化這扇門,或者我們在童蒙的時間來不及接受這些經典的扎根教育,所以從現在開始必得要有一個心態,一定要有使命感,要有熱誠,並且要有來不及的感覺。有些人或許以為三年對自己而言是多麼黃金關鍵的時期,想在學業上、事業上衝刺,但是如果我們以經典的人才作為目標時,會發現已經來不及了,更需用十二萬分力來學習。

坦白講人才培訓應該已經是面扎好了,然後作向上的學習,可是我們現在還須從點變成線變成面的學習,然後才能往上,由於我們整個時代背景不允許我們已經就培訓好扎根的人再往上來學習,所以我們願意從零開始培養大家,如果大家真的瞭解到這番的難得與不易,加以珍惜。不管從哪一個課程切入,都希望大家是用整個面向上追求的心態,來作點的學習,這樣才能快速的充實自己,如果好樂心生起,則用上十分力或可達到百分的效果,如果心力不足,可能花了時間,最後還是零甚至是負面的效果,希望大家調整意樂,深入課程去吸收法義,嚐到法喜,再推動我們更想求學的心。所以這三年到底會開出什麼課程,也觀待大家求知的慾望有多麼強,因為經典文化的課程太多了。

如果我們能夠齊聚一堂,拿出學習的熱誠,相信能夠在三年裡面完成扎根的工作,而且可以真正找到人生的志向及增上的目標,三年不是一個完成,而是讓我們嚐到滋味之後,作一生的學習,最後要責成自己成聖成賢,這個目標是遠大的,但是是可以達到的,靠我們在這邊靜下來,進入經典的學習。祝福大家入寶山成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