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大德法語-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二十六)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六章

 道源老和尚

愛欲虎口勝牢獄  心存甘伏溺污泥

透得此門是羅漢  所幸大害唯有它

如炬逆風能燒手  佛見猶如臭穢囊

天神禮敬問道意  悟證即得須陀洹

第二十三章「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凡夫之所以稱為凡夫,是他被業繩繫縛到妻子、繫縛到舍宅(就是所謂的家產),妻子舍宅甚於牢獄,比牢獄還厲害,何以故?牢獄尚有散釋之期,譬如坐監牢有坐滿的一天,會被釋放出來了,可是妻子舍宅吾人卻無遠離之念,它們永遠繫縛住你,把你繫縛到死也不能遠離。

「情愛於色,豈憚驅馳」,男女情愛令人驅馳,驅馳是馬跑來跑去,是個形容詞,憚就是怕,豈憚是他不害怕,不害怕奔波勞碌,奔波勞碌就是像馬跑來馳去。他為了貪愛女色而奔波勞碌卻不害怕,「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前面有隻老虎,你要是走過去,老虎要吃你,此人人害怕;但對色而生情愛,勝過虎口之患,因為無知而不害怕,且心存甘伏,為貪圖女色而甘心被女色所生情愛降伏,等於是老虎吃了也不在乎。「投泥自溺,故曰凡夫」自己投到情愛的爛泥,自己把自己淹死、溺死,投泥自溺不是投水自盡,投到水裡面還有個浮起來的力,然而投到爛泥裡面,浮不起來,一定要溺死,如此形象名為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你若能將妻子、舍宅這關透過去,你就是一個出塵的阿羅漢。

經上是對男眾說法,所以將妻子做一個對象,了知過患破除貪愛,你要是個女性,讀了此章要反過來讀,女性則是貪愛丈夫、兒女,不怕奔波勞碌,辛苦一輩子,甘心去做情愛的奴隸,依本章經文好好觀修:我為什麼要為丈夫為兒女做奴才呢?自己要覺悟。若貪愛丈夫、貪愛兒女,一樣的等於是投泥自溺,一樣的是個凡夫,你要能把此關透過去,你也是個阿羅漢。

二十四章:「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財色名食睡的五欲境,雖有大過患,比較起來,以依色而生愛欲最甚,勝過由其他境所生的愛欲,所以是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這個色欲多麼大呢?大的比天還大,沒有比它再大的,其大無外。

「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五欲中以色欲最大,所幸只有這一個最大的,假若在這五欲裡邊還有一個像色欲這麼大,若設有二個欲這麼相同的,都是其大無外,那麼普天下沒有一個人能以修道了。

這個色欲就是依男女之色所起的愛欲,男女之色(愛欲的出生處)是生死的根本。釋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其中之一是出家成道,其次佛以大悲心欲度弟子出家成道,所以將家人度出家,除了淨飯王有國家大事無法出家,為什麼要示現出家相呢?因為出了家的男女是不可以結婚,不能結婚、不能男女相會則愛欲無從生,故可以專心修道而能真正斷愛欲,而愛欲又是生死的根本,愛欲不斷,生死不能了,生死不能了,三界超不出去,連阿羅漢都證不到,怎麼能成佛道呢?所以要想成佛,必須了生死,要了生死,必須斷愛欲,要斷愛欲,必須出家。

或云:四十二章經都是對著出家人說法的,然佛說法有四眾弟子(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如此說來在家二眾就不要學四十二章經嗎?四十二章經談的全是佛法,你不學四十二章經,就是你不願意學佛法,而在家人學四十二章經應有心態為何(雖非四十二章經之當機,然四十二章經是所必修)?

第一、在家二眾弟子聽了四十二章經,希望你發心出家,這是第一個希望。第二、你要知道,你的因緣不能出家,釋迦佛才開方便,對在家弟子授五戒,其中之一不邪淫,不邪淫者除了正式夫妻以外,不可以再干犯一切男女,在家居士得好好的守住五戒,不能出家為人天師已夠慚愧,如何在夫妻以外再去找其他的男女,實在太對不起我們的釋迦佛。

在家居士不但受在家五戒,還可進受在家菩薩戒,每個月有六齋日,在這六天中是過著出家人的生活,因為要受八關齋戒,八關齋戒有九條戒條,前邊八條叫關,第九條過午不食叫做齋,每個月就在六天當中做一個臨時的出家人,你要好好的持六齋日的戒,即使因緣不成熟,不能出家,然一個月持六天出家的戒,也是種個出家的善根嘛!

在家弟子受五戒的正淫只是不犯邪淫,若受在家菩薩戒則一個月有六天不淫,這就種出家的善根,希望將來因緣成熟能出家學道。

第二十五章「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釋迦佛要我們斷愛欲,你不聽釋迦佛的開示而斷愛欲,不斷愛欲就譬如你手裡拿一個火把,逆著風走,必有燒手之患,愛欲是害人的,若生愛欲一定遭到愛欲的災禍。

第二十六章「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天神,就是第六欲界天的天主,他是最能障礙修行人的魔王,他把自己的女兒獻於佛,他的女兒相貌美麗,所以叫玉女,他(波旬)把自己的玉女獻於佛,幹什麼呢?欲壞佛意,想破壞佛的道行。

當魔王看見佛不接受他的玉女,就更加尊敬佛,「因問道意」因為尊敬佛之故,就請佛開示,問佛道的意義,佛為解說(應機說法)即得須陀洹果,當時這個魔王就證得了初果須陀洹(華言入流,入於聖人之流),此乃佛降魔,將魔王度脫了。

上來已明四十二章經是對比丘說法,乃是當機者,然包含有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為佛的弟子有四眾,男的二眾,女的二眾。那麼對男弟子(當機)說,你應該跟佛學道,因為佛也示現是個男眾的身體,且示現的是個比丘身,所以他要觀照女人的身體是個臭皮囊,說了這個法也就是度我們這些比丘,我們這些比丘應當如是觀察,你為什麼要愛女人呢?女人美麗嗎?你不曉得她是個臭皮囊,若能觀照出女人的身體是個臭皮囊,你就會遠離愛欲了,這是對男眾說法。若是比丘尼呢?優婆夷呢?女眾呢?女眾不要修行嗎?不要去愛欲嗎?若是女眾要將之反過來觀想,將男眾的身體(與女眾的身體一樣)是個臭皮囊,男人的身體那裡不是臭皮囊呢?你愛這個男眾幹什麼呢?亦同女人身體一樣是臭皮囊,妳(女眾)反過來觀想就對了。(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